關于品德的四字成語

2024-02-24 16:06

1個回答
1. 有關品德的四字成語

原發(fā)布者:孟令凱

品德類成語

“品德”分類

品德學識

生活清貧

為官

一、品德學識類成語

1.大方之家

2.大家風范

3.大巧若拙

4.高山景行

5.山高水長

6.年高德劭

7.泰山北斗

8.金聲玉振

9.金玉滿堂

10.聞過則喜

11.臧否人物

12.用行舍藏

13.百世之師

大方之家

【解釋】: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qū)W有專長的人。

【出自】:《莊子·秋水》:“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p>

大巧若拙

【解釋】: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

【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p>

高山景行

【解釋】: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境鲎浴浚骸对娊?jīng)·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p>

山高水長

【解釋】:象山一樣高聳,如水一般長流。原比喻人的風范或聲譽象高山一樣永遠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自】:唐·劉禹錫《望賦》:“龍門不見兮,云霧蒼蒼。喬木何許兮,山高水長?!?/p>

年高德劭

【解釋】:劭:美好。年紀大,品德好。

【出自】:漢·揚雄《法言·孝至》:“年彌高而德彌劭?!?/p>

泰山北斗

【解釋】:泰山:東岳,在山東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竟糯晃皇坛紴榫踬I千里馬,卻只買了死馬的骨頭回來,

2. 描寫人物品德的四字成語

描寫人物品質(zhì)的四字詞語

舍己為人、不屈不撓、肝膽相照 、大公無私、克己奉公、嚴于律己、表里如一、忠心耿耿、高風亮節(jié)

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專心致志、目不轉(zhuǎn)睛、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才高八斗、廢寢忘食、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通宵達旦、孜孜不倦 學而不厭、堂堂正正、廉潔奉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擴展】

形容人物優(yōu)秀品質(zhì)的詞語,描寫贊頌人物品質(zhì)的四字詞語

兩袖清風 忍辱負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志高意遠、大公無私、舍己為人、勤儉節(jié)約、

一視同仁 一清二白 大義滅親 大公無私

高風亮節(jié) 涓滴歸公 虛懷若谷 堂堂正正

毅然決然 豁達大度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深明大義 童叟無欺 謙虛謹慎 廉潔奉公

襟懷坦白 舍己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義

義無反顧 正氣凜然 正直無私 執(zhí)法如山

萬民稱頌、光明磊落、歌功頌德、文質(zhì)彬彬

斬釘截鐵 忠心耿耿 忠貞不渝 貧賤不移

疾惡如仇 虛懷若谷 芝蘭其心 潔身自好

剛正不阿 冰清玉潔 克己奉公 嚴于律己

義薄云天 忠心耿耿 剛直不阿 見義勇為

形容人的品質(zhì)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深明大義 童叟無欺 謙虛謹慎 廉潔奉公

斬釘截鐵 忠心耿耿 忠貞不渝 貧賤不移

一視同仁 一清二白 大義滅親 大公無私

高風亮節(jié) 涓滴歸公 虛懷若谷 堂堂正正

毅然決然 豁達大度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剛正不阿 冰清玉潔 克己奉公 嚴于律己

襟懷坦白 舍己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義

義無反顧 正氣凜然 正直無私 執(zhí)法如山

兩袖清風 忍辱負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形容個性的四字詞語

淡泊名利 見利忘義 瞻前顧后 循規(guī)蹈矩 熱心助人

重色輕友 膽小怕事 積極負責 勇敢正義 聰明好學

狡猾多變 貪小便宜 見異思遷 情緒多變 水性揚花

實事求是 務實實際 老實巴交 圓滑老練 脾氣暴躁

小心謹慎 郁郁寡歡 正義正直 悲觀失意 好吃懶做

快言快語 少言寡語 愛管閑事 追求 *** 豪放不羈

處事灑脫 疑神疑鬼 患得患失 異想天開 多愁善感

聰明伶俐 善解人意 風趣幽默 思想開放 積極進取

活潑可愛 普普通通 內(nèi)向害羞 外向開朗 心地善良

3. 關于品德的四字詞語

慷慨解囊、樂善好施、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傾囊相助

一、慷慨解囊[ kāng kǎi jiě náng ]

【解釋】: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jīng)濟上幫助別人。

【出自】:近代 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二、樂善好施 [ lè shàn hào shī ]

【解釋】: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于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譯文】:聽到征音,使人喜歡做善事和施舍。聽到羽音,會讓人注意整潔與禮儀

三、仗義疏財 [ zhàng yì shū cái ]

【解釋】:仗義:講義氣;疏財:分散家財。舊指講義氣,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別人。

【出自】: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p>

【譯文】:于是為了幫助我擺脫窮困,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我,他們這樣做都是在佛祖那里用福報抵消了惡運。

四、扶危濟困 [ fú wēi jì kùn ]

【解釋】: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p>

【譯文】:一向知道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沒想到就像傳聞所說的一樣義氣。

五、傾囊相助 [ qīng náng xiāng zhù ]

【解釋】:囊:口袋。把衣袋里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幫助別人。

【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梅》:“梅聞之泣下,但求憐拯,女思良久,曰:‘無已,我私蓄數(shù)金,當傾囊相助?!?/p>

【譯文】:梅聽說后流下眼淚,只求憐憫拯救,女孩想了很久,說:‘不停,我私下里積蓄幾金,把衣袋里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幫助你?!?/p> 4.

字:“哭”的淚水,淚流滿面,哭訴,淚流滿面,哭了,.“笑”的微笑,露齒而笑,笑,微笑,微笑成語:28人感到不安,恐慌,抑郁,令人興奮的,急.表達了喜悅:微笑,微笑,大笑,大喜,大喜.表示憤怒:氣壞了,很生氣,大發(fā)雷霆,憤怒,牙齒.可憎可惡,可憎的,很可惡深惡痛絕疾惡如仇,恨.悲:傷心的淚水,淚水,淚水,泣不成聲,眼淚.悲哀:無精打采,顧慮重重,憂愁不安,焦慮,沮喪.說興奮:興奮,激動,令人興奮的,百感交集,非常令人沮喪.舒適:舒適,坐下來,放松,無憂無慮,悠閑,輕松,快樂.說著急:等不及了,快點,急躁,太倉促了,急.表示內(nèi)疚:后悔,自責,心中感到不安,感到內(nèi)疚,羞愧難言的.表示失望,沮喪,失望,沮喪,絕望,沮喪.擔心:可怕的,可怕的,驚惶失措,恐懼,恐慌。

5. 關于品德的四字詞語

高義薄云

厚德載物

虛懷若谷

襟懷坦白

童叟無欺

言而有信

助人為樂

穢德彰聞

一諾千金

一言九鼎

導德齊禮

度德量力

好生之德

穢德垢行

進德修業(yè)

減師半德

愛人以德

耆德碩老

敗德辱行

不以一眚掩大德

稱德度功

德薄能鮮

德才兼?zhèn)?/p>

德高望重

德厚流光

德言容功

德藝雙馨

德音莫違

相關問答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什么歌
1個回答2024-03-19 14:16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胡皮什么歌? 答案如下:歌曲是《你慎讓把我忘了》,由安德魯勞埃艾褲孝差略特的一首詩改編的而來。
有才有德有才無德無才有德無才無德
1個回答2024-03-11 19:48
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周紀一?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6-08 04:06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的意思是:“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高層次的“德”不強調(diào)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
全文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1個回答2022-10-28 08:57
老子的《道德經(jīng)》說:“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币馑际牵焊邔哟蔚摹暗隆辈粡娬{(diào)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因此實際上是沒有“德”。 真正有德...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3-01 13:32
個人見解:上德之人,不以德為德,故而有真正的德;下德之人,不失德的本體,不失所德,所以無可稱為真德。 如果這樣說,所以下文才有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關鍵點是在對德的有意而為還是隨順大道的...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3-03-23 12:41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五十一章 道作為產(chǎn)生一切的本體它本身不是再從什么東西而獲得的(“德者,得也”),所以叫“上德不德”;因為它不是從比它更基本的東西獲得但卻能夠產(chǎn)生出其它東西,所以說,“是以有德”?!跋碌?!-- -->...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5-19 09:02
上德即是道,如同大學里的明德,也如同佛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不德,即是不執(zhí)著于德,所以才有了德這個層面存在。如心經(jīng)所說空即是色。下德即是三維所有,全來自于德,如心經(jīng)所說色即是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2-07-20 18:45
嗯~這講得是乾坤兩種狀態(tài),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個觀念,上德與下德都是符合大道的,只是對大道的不同應對,都是君子的行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天行剛健,而變化莫測,具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符合道的行為。 ...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意思是什么?誰寫的。
1個回答2023-03-17 03:56
什么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答案? 答曰:“——第一句:“人們的上德的表現(xiàn)是遵循道德規(guī)律的行為而遵循道德規(guī)律的行為就是沒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了,所以我們就認為是有道德的上德了;人們的下德的表現(xiàn)是不遵循道...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