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加摩尼佛是怎樣勸父念佛的?

2024-03-05 22:38

1個回答
《觀佛三昧經(jīng)》云:「佛勸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佛告父王: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狀云何?佛告父王:如伊蘭林,方四十由旬,有一棵牛頭栴檀,雖有根芽,猶未出土。其伊蘭林,唯臭無香。若有噉其華果,發(fā)狂而死。後時栴檀根芽,漸漸生長。才欲成樹,香氣昌盛。遂能改變此林,普皆香美。眾生見者,皆生希有心。佛告父王:一切眾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復(fù)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如彼香樹,改伊蘭林。所言伊蘭林者,喻眾生身內(nèi)三毒三障無邊眾罪。言栴檀者,喻眾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樹者 ,謂一切眾生,但能積念不斷,業(yè)道成辦也。」又《大悲經(jīng)》云:「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埂斗Q揚諸佛功德經(jīng)》云:「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一心信樂,持諷誦念……,其人當(dāng)?shù)脽o量之福,永當(dāng)遠離三途之厄。命終之後,皆得往生彼佛剎土?!褂帧段氖獍闳艚?jīng)》云:「眾生愚鈍,觀不能解。但令念聲相續(xù),自得往生。」又《凈修捷要》贊念佛法門云:「六字統(tǒng)攝萬法,一門即是普門。全事即理,全妄歸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廣學(xué)原為深入,專修即是總持。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div>
相關(guān)問答
怎么勸她念佛?
2個回答2023-10-23 07:11
老人才開始念佛,應(yīng)該多念阿彌陀佛比較好. 你可以哄老人開心,教她不開心的時候,擔(dān)心兒女的時候念阿彌陀佛心情就會好很多的,而且阿彌陀佛也會保佑自己的孩子孫子. 老人最重要就是多持念阿彌陀佛了悉稿.別的只...
全文
摩尼教和佛教有什么區(qū)別?
1個回答2024-10-28 14:16
向東方傳播的摩尼教的這支其教義融合了祆教、基督教、佛教的教義思想,其主要經(jīng)典有《二宗三際經(jīng)》.“二宗”宣傳明暗斗爭,明終勝暗,達到安樂.所謂明就是善、理.暗就是惡、欲.“三際”則指過去、現(xiàn)在、未來....
全文
佛教是釋加摩尼創(chuàng)立的,可是為什么人們?yōu)槭裁茨罘鹛柕臅r候不念釋加摩尼而是念阿彌陀佛呢?
3個回答2022-09-06 16:42
佛有無數(shù)個。 阿彌陀佛掌管西方凈土,他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人特別有緣,所以釋迦牟尼佛建議我們持頌阿彌陀佛佛號,以便往生凈土。因為這是一種相對簡單易行,并且很穩(wěn)妥的修行方法。 另外還有很多別的修行法門,...
全文
弘一大師勸念佛
1個回答2024-02-24 03:22
在弘一法師諸多開示、論述中,提及凈土法門的很多,無論是勸發(fā)愿往生凈土還是勸念佛,無不殷切。本篇集合重要段落,與諸位共勉! ? 阿彌陀佛。無上醫(yī)王。舍此不求。是為癡狂。一句彌陀。阿伽陀藥...
全文
普勸念佛文
1個回答2024-03-31 11:48
若人富貴,受用現(xiàn)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累甚少,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yǎng),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
全文
佛陀向父親推薦念佛法門,出自哪部經(jīng)?
1個回答2024-02-28 06:54
佛陀向父親推薦念佛法門在《念佛三昧經(jīng)》中, 令勸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佛告父王。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行念佛三...
全文
父母就是你的活佛,你不要每天念經(jīng)拜佛了,這個出自哪個故事?
1個回答2024-02-29 05:57
注意!誦經(jīng)念佛和孝敬父母不是對立的。
佛教 摩尼教 釋迦牟尼的關(guān)系
1個回答2024-10-16 15:42
答案c是唯一關(guān)于佛教的 摩尼教源于波斯拜火教,五代時期又叫明教,您是否搞錯了圖片,圖片是這位吧,摩尼教產(chǎn)生于公元3世紀中葉,由波斯人摩尼創(chuàng)立,比佛教晚,與釋迦摩尼沒有關(guān)系,
釋迦摩尼是怎么成佛的(什么是釋迦牟尼佛)
1個回答2023-12-14 19:34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產(chǎn)生于公元前6世紀一公元前5世 紀的古印度恒河流域一帶,其創(chuàng)始人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圣人, 又稱“佛”或“佛陀”,不過中國人習(xí)慣稱他為“如來佛祖”。 議牟...
全文
找?guī)煾改罘鸾?jīng)能應(yīng)驗嗎
1個回答2024-07-14 17:42
能 但要非常大的心愿力 全身心投入的信念,才會有應(yīng)驗的上師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