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學講了些什么

2024-03-14 05:46

1個回答
1、重人生。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常常從生活實踐出發(fā),研究各種哲學問題,因此特別注重人生的研究。儒家哲學中所講的心、性、情、氣、意、良知等都表示對人生、人性以及人的生命的一種認識;道家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予人生以極大的關注,理想的人生境界--精神的逍遙與解脫,是道家矢志不渝的追求。那飄逸灑脫、高潔絕塵的風骨神韻,歷來是道家所向往人生境界;佛教則把追求凈化超升,從而達到“涅 ”境界,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把儒家的真性、道家的飄逸、佛教的超脫融合起來,就可以體會出中國古代人生哲學的境界。
2、重踐履。知行關系是中國古代哲學家特別關注的問題之一,它所涵蓋的是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的統(tǒng)一,中國古代哲學家偏重于踐行盡性,履行實踐??鬃又v,“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之”,就是依其所知以實踐,而獲得一種樂趣。中國古代哲學家的興趣不在于建構(gòu)理論體系,不只是把思想與觀念表達出來就達到目的,而在于言行一致、知行統(tǒng)一。自己所講的與自家身心的修煉必相符合。當然這里的踐履并非人類的生產(chǎn)實踐,而是偏重于個人的修德重行。由此,便引出第三點。
3、重道德。中國古代哲學從本質(zhì)上講可以說是一種道德哲學。無論是儒家的三綱領(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條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是道家的修道積德,無不以道德實踐為第一要義。通過道德實踐,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養(yǎng),從而達到社會整體關系的良性互動--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敬婦從、兄友弟恭、朋友有信。這種重視道德踐履的傳統(tǒng),是中國哲學中知識論不發(fā)達的原因,也是中國古代宗教不發(fā)達的原因。
4、重和諧。重和諧是中國古代哲學一貫傳統(tǒng)?!兑讉鳌分v“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所謂“太和”,就是至高無上的和諧,最好的和諧狀態(tài),而張載提出:“太和所謂道,中涵浮沉、升降、動靜相感之性,是生氤氳相蕩勝負屈伸之始”,即太和便是道,是最高的理想追求,即最佳的整體和諧狀態(tài)。但這種和諧是包含著浮沉、升降、動靜等矛盾和差別的和諧,因此這種和諧是整體和動態(tài)的和諧,是一種更高意義上的和諧。與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一致,中國傳統(tǒng)哲學也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孟子的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強調(diào)的就是要以和諧為最高原則來處理包括君臣、父子、夫婦,乃至國家和民族的關系,從而達到“人和”的境界。儒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要實現(xiàn)“和”的理想,最根本的途徑是“持中”,并通過對持中原則的體認和踐履,去實現(xiàn)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天道之間的和諧與平衡,這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因此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精神之一。
5、重直覺。中國古代哲學不重視形式上的精密論證,也沒有形式上的條理系統(tǒng)。而只注重生活的實證,或主體的直覺體驗,體驗久久,有所感悟,以前的種種疑惑豁然開朗,日常的經(jīng)驗得到貫通,這樣也就有所得,所得所悟的記錄就是現(xiàn)在還可以看到的哲學著作。由于是所得所悟的記錄,因此中國哲學著作就少有西方哲學著作那樣的嚴密論證和邏輯結(jié)構(gòu),而多是一些文章斷片。這些哲學思想是哲學家們所得所悟的思維以及直覺體驗的結(jié)晶,無論是影響深遠“天人合一”、“道”,還是孟子所講的盡心、知性、知天,養(yǎng)“浩然之氣”,莊子講“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魏晉玄學家講“言不盡意”,“得意忘象”,都是一種并不能由語言概念來確指、來表現(xiàn),而只能靠主體依其價值取向在經(jīng)驗范圍內(nèi)體悟的思想。
至于中國禪宗更是把中國哲學重直覺的特點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所謂明心見性、立地成佛全靠直覺與頓悟。中國古代哲學重直覺而忽視了邏輯的推理和概念分析的特點,是中國哲學知識論貧乏和道德哲學發(fā)達的根本原因
相關問答
問一個哲學問題 三個哲學問題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02 04:39
唯物三個終極問題 1.如何更好的認識宇宙世界、并解決關于宇宙的問題。 2.如何更好的認識人類社會、并解決關于人類的問題。 3.如何更好的認識自我人生、并解決關于人生的問題。 唯心三...
全文
哲學小故事及其哲理
1個回答2024-01-19 08:02
曾經(jīng)很多次的想過自由這個問題 非常想做個自由的人 經(jīng)歷長時間的思考得出了一個近似可笑且肯定的答案 以前想法律是一個禁錮 它不能讓人自由 因為它限制人的行為 后來知道自由不是沒有道德 沒有良心 只是...
全文
人生哲理和哲理故事的區(qū)別?
1個回答2024-02-29 02:38
人生哲理是人們的生活中蘊含的哲學道理,哲理故事是更加完美的人生哲理。
哲學家的兒子和哲學家的那個故事多少人知道
1個回答2024-02-15 21:06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氣質(zhì)高雅,因此成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個女子來拜訪他,她表達了愛慕之情后說:“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 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習慣性地回答說:“容我...
全文
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不同
1個回答2024-02-12 06:56
感興復趣的話可以讀一下制梁漱溟先生的《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 其中《三方思想情勢簡表》一篇,非常適合初學者大致了解東西方哲學的不同。 圖片不清晰,單獨打開了看 具體的不同讀《西方哲學之情勢...
全文
法家哲學的重要哲學家之思想
1個回答2024-02-03 20:01
法家哲學以韓非子為集大成者。在韓非子之前 一般說來荀子的思想已經(jīng)充滿了法治的精神 荀子可以說是儒與法的過渡性人物 唯其說仍保留對人性得以禮樂教化而于品德上有自我超升的可能性 并且推尊周孔 尚賢貴民...
全文
哲學 是什么?怎樣才能思考到哲學?
1個回答2023-02-01 12:17
你去看蘇菲的世界吧
哲學漫畫要怎么畫,要有哲理有什么故事可以畫
1個回答2024-01-20 23:20
``姚非拉的 FLY博士'這個不太好找' 還有 吳淼的 野孝 在他的博客里就有··很贊 寂地的《MAY WAY》 一共四冊 我買了全套 第一本最好 圖文俱佳~ 以上是跡脊棚我看過的最好姿則...
全文
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不同
1個回答2024-02-15 00:11
"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的不同,主要是切入點不同。 東方哲學是先認識本質(zhì)與核心,然后再去分別具體的事物。 西方哲學是,先去認識現(xiàn)象,然后分門別類的把它們一個一個定個概念,然后再去尋找現(xiàn)象中間蘊含的規(guī)...
全文
哲哲有生孩子嗎
1個回答2024-02-16 09:25
孝端文皇后(1600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正宮皇后。生于萬歷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時為國君福晉,正宮皇后,居中...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