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說神隱至尊

怎么尊重孩子的“隱私”?
1個回答2024-02-09 18:15
什么也不管不好,

什么都管也不好,

我覺得如果你發(fā)現(xiàn)他有小秘密的時候,可以試探地問他:"毛毛,你的秘密愿意和媽媽分享嗎?"之內(nèi)的問題.

看看他有什么反應(yīng).無論他的反應(yīng)是什么,都應(yīng)該表現(xiàn)支持,理解的態(tài)度.

這樣,你才能更多更好的了解你的孩子.

(我自己才剛剛跨出孩子的范疇,但是我覺得身為父母的人應(yīng)該這么做,至少我在自己確實是孩子的時候希望他們這么做.)順便說一下,您是一位好母親.
> 要怎么尊重孩子的隱私?
1個回答2024-02-18 09:31
孩子不愿被他人知曉的事情,即隱私,常受到侵害,這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阻礙。令人尷尬的是,孩子隱私的侵犯者,通常是他們的父母,或者老師。下面來談?wù)労⒆拥碾[私遭受侵害的簡單類別以及危害。 自尊心受到傷害 孩子的缺陷(包括生理、行為等方面)、錯誤、失算等方面的自尊心隱私是孩子受到打擊的記錄,讓孩子自尊心的花瓶上產(chǎn)生了細(xì)微的裂痕,應(yīng)該小心保護(hù)好這個花瓶,防止在孩子的隱私遭到宣揚后,它不由得嘩然破碎。 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有希望獨立,在某-領(lǐng)域不受干預(yù),做錯了事,愿偷偷改,學(xué)習(xí)落后了,想暗自追上去的自信心。不應(yīng)該侵犯這方面的隱私,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挫擺。 麻痹孩子的羞恥心 即孩子因為過失隨便被揭開,難堪和痛苦之后,變得麻木,漸漸就破罐子破摔了。 削弱孩子的自省力 寫日記是一種自省方式,偷看甚至宣揚孩子的日記,是不可取的。同樣,孩子向父母吐露的心事也不可隨意宣揚。這方面隱私收到侵犯,孩子會大大削弱自省的欲望和能力,有礙其健康成長。 破壞孩子的人際關(guān)系 孩子的一些隱私會涉及與他人一起進(jìn)行的,并非不正當(dāng),但又不愿別人知道的活動,并約定保密。教師和父母知情后,若隨意公諸于眾,會招致他人對孩子的怨恨,破壞了孩子與別人的友誼。 削弱孩子與親人的親密關(guān)系 孩子的隱私常被侵犯,父母又不善于補(bǔ)救,其結(jié)果必定是孩子對父母反感,不信任。一旦雙方形成隔閡,再對孩子進(jìn)行有效教育就困難了。 那么,孩子的隱私就不能過問了么?不是,只是過問時需明確指導(dǎo)思想,講究方法,先尊重孩子的隱私權(quán),再讓孩子自愿地和你傾談隱私。隱私有一定的相對性,自己的私事對一些人是隱私,對另一些人可以不是;隱私可以轉(zhuǎn)化,不信任你時是隱私,信任你了可以不是隱私。父母要爭取孩子的信任,使孩子主動、自愿地披露心中隱私。這就要求盡可能做到: 1、長期培植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2、培養(yǎng)孩子與父母溝通情感的習(xí)慣; 3、不可偷看孩子的日記,私拆孩子的信件; 4、兌現(xiàn)對孩子的承諾,不能兌現(xiàn)時也得說清緣由,取得孩子的諒解; 5、承諾為孩子保守秘密,一定要守信,需要揭密時應(yīng)動員孩子自己揭,而不是由父母代辦。
尊重他人隱私的事例
1個回答2024-02-01 21:39
不看別人的日記,不看別人的聊天記錄……還有很多
父母應(yīng)該尊重孩子的隱私嗎
1個回答2024-03-07 14:19
父母希望孩尊重父母需要尊重孩自需要
尋雍尊師隱居
1個回答2024-01-20 05:55
李白 尋雍尊師隱居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云尋古道,倚樹聽流泉。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譯文及注釋】

1、雍尊師:姓雍的道師,師前加尊,以示其地位崇尊。
2、群峭:連綿陡峭的山峰。
3、青牛:道家故事,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guān)。白鶴:《抱樸子對俗》說千歲之鶴,隨時而鳴,能登于木,其未千載者,終不集于樹上也。這兩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

【賞析】

這首詩詩人李白首先點明雍尊師所居之處高遠(yuǎn)非凡,處林泉伴日月,遺世獨居,自在逍遙。次寫林壑幽深,尋訪不易,以加濃氣氛。再使用道家典故,以青牛臥、白鶴眠頌揚雍尊師道行高深,境界非凡。最后寫詩人在暮色蒼茫,寒煙四合中獨上歸程,對雍尊師的仰慕之意,尋訪不遇的惆悵之情,盡在難以言喻之中,而顯韻致悠然。

劉長卿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作者:劉長卿

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云依靜渚,芳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注釋:

1、渚:水中的小洲。
2、溪花兩句:因悟禪意,故也相對忘言。禪: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譯文:

為請教常道士我一路尋找而來,
苔痕中可清晰辨認(rèn)出我的足跡。
白云依傍著水中清靜的小洲渚,
閑適的柴門卻被奇花瑤草遮閉。
山雨過后欣賞山中蒼松的翠色,
沿著山勢行走來到溪流發(fā)源地。
溪中花影和禪意我全都能領(lǐng)悟,
見到常道士默然相對忘了話題。

賞析:

詩是寫尋隱者不遇,卻得到別的情趣,領(lǐng)悟到禪意之妙處。結(jié)構(gòu)嚴(yán)密緊湊,層層扣緊主題。

詩題為尋,由此而發(fā),首兩句一路尋來,頷聯(lián)寫遠(yuǎn)望和近看,尋到了隱士的居處。頸聯(lián)寫隱者不在,看松尋源,別有情趣。最后寫溪花自放而悟禪理之無為,即使尋到了常道士,也只能相對忘言了。

描寫隱居的詩句

1、麥?zhǔn)丈蠄鼋佋谳S,的知輸?shù)霉偌易?。王建《田家行?/p>

2、碧毯線頭抽早稻,備者青羅裙帶展新蒲碰穗。白居易《春題湖上》

3、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秋歸輞川莊作》

4、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楊慎《出郊》

5、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6、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7、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張舜民《村居水繞陂田竹繞籬》

8、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韋應(yīng)物《觀田家》

9、老農(nóng)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張籍《野老歌/山農(nóng)詞》

10、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李世民《詠雨》

11、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12、山荒聊可田,錢镈還易辦。王守仁《謫居糧絕請學(xué)于農(nóng)將田南山詠言寄懷》

13、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14、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15、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孟浩然《田園作》

16、蠶無夏織桑充寨,田廢春耕犢勞軍。杜荀鶴《題所居村舍》

17、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18、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李紳《古風(fēng)二首/憫農(nóng)二首》

19、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韋應(yīng)物《觀田家》

20、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21、萬頃風(fēng)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蘇軾《浣溪沙萬頃風(fēng)濤不記蘇》

22、一朝哭都市,淚盡歸田畝。元結(jié)《農(nóng)臣怨》

23、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24、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姚合《莊居野行》

25、及茲春未深,數(shù)畝猶笑滾卜足佃。王守仁《謫居糧絕請學(xué)于農(nóng)將田南山詠言寄懷》

26、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翁卷《鄉(xiāng)村四月》

27、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28、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王建《寒食》

29、田家占?xì)夂?,共說此年豐。孟浩然《田家元日》

30、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云?稏肥。韋莊《稻田》

31、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32、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33、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

34、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閑。丘為《題農(nóng)父廬舍》

35、時人不識農(nóng)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顏仁郁《農(nóng)家》

36、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王維《渭川田家》

37、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蒼。聶夷中《田家》

38、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39、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聶夷中《田家》

40、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張籍《野老歌/山農(nóng)詞》

41、勤苦守恒業(yè),始有數(shù)月糧。黃燮清《秋日田家雜詠》

42、重鑄鋤犁作斤,姑舂婦擔(dān)去輪官,輸官不足歸賣屋。元稹《田家詞/田家行》

43、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范成大《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44、莫辭酒味薄,黍地?zé)o人耕。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45、登車宿遷北,萬頃鋪瓊田。陸文圭《宿遷道中遇雪》

46、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47、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姚鼐《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

48、牛靿咤咤,田確確,旱塊敲牛蹄趵趵。元稹《田家詞/田家行》

49、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徐璣《新涼》

50、豈知民力艱,顆米皆琳瑯。黃燮清《秋日田家雜詠》

51、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李紳《古風(fēng)二首/憫農(nóng)二首》

52、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杜荀鶴《山中寡婦/時世行》

53、持斧伐遠(yuǎn)揚,荷鋤覘泉脈。王維《春中田園作》

54、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樹底纖纖抬素手。歐陽炯《南鄉(xiāng)子路入南中》

55、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韋應(yīng)物《觀田家》

56、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歐陽修《田家》

57、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58、鳥銜野田草,誤入枯桑里。李白《樹中草》

59、君看獲稻時,粒粒脂膏香。黃燮清《秋日田家雜詠》

60、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曾幾《蘇秀道中》

61、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韋應(yīng)物《觀田家》

62、稻根科斗行如塊,田水今年一尺寬。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63、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維《新晴野望》

64、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王維《渭川田家》

65、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66、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孟浩然《田園作》

67、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68、三冬暫就儒生學(xué),千耦還從父老耕。陸游《觀村童戲溪上》

69、一簾鳩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張炎《渡江云山陰久客一再逢春回憶西杭渺然愁思》

70、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歐陽修《秋懷》

71、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張繼《閭門即事》

72、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zhǔn)祓B(yǎng)蠶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73、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汪藻《春日一春略無十日晴》

74、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佚名《長歌行》

75、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聶夷中《詠田家/傷田家》

76、力田已告成,計日宜收藏。黃燮清《秋日田家雜詠》

77、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陶淵明《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

78、書劍時將晚,丘園日已暮。孟浩然《田園作》

79、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80、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王守仁《謫居糧絕請學(xué)于農(nóng)將田南山詠言寄懷》

81、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顏仁郁《農(nóng)家》

82、數(shù)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溫庭筠《利州南渡》

83、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故人莊》

84、五月雖熱麥風(fēng)清,檐頭索索繰車鳴。王建《田家行》

85、西風(fēng)八九月,積地秋云黃。黃燮清《秋日田家雜詠》

86、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姚鼐《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

論語雍也篇第六

論語雍也篇第六

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譯文】孔子說:冉雍這個人,可以讓他去做官。

2、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譯文】仲弓問孔子:子桑伯子這個人怎么樣??鬃诱f:此人還可以,辦事簡要而不煩瑣。仲弓說:居心恭敬嚴(yán)肅而行事簡要,像這樣來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嗎?(但是)自己馬馬虎虎,又以簡要的方法辦事,這豈不是太簡單了嗎?孔子說:冉雍,這話你說得對。

3、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

【譯文】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xué)生中誰是最好學(xué)的呢?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xué)生好學(xué),他從不遷怒于別人,也從不重犯同樣的過錯。不幸短命死了。現(xiàn)在沒有那樣的人了,沒有聽說誰是好學(xué)的。

4、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譯文】子華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bǔ)助一些谷米??鬃诱f:給他六斗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鬃诱f:再給他二斗四升。冉求卻給他八十斛。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乘坐著肥馬駕的車子,穿著又暖和又輕便的皮袍。我聽說過,君子只是周濟(jì)急需救濟(jì)的人,而不是周濟(jì)富人的人。

5、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xiāng)黨乎!

【譯文】原思給孔子家當(dāng)總管,孔子給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辭不要。孔子說:不要推辭。(如果有多的,)給你的鄉(xiāng)親們吧。

6、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譯文】孔子在評論仲弓的時候說:耕牛產(chǎn)下的牛犢長著紅色的毛,角也長得整齊端正,人們雖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難道會舍棄它嗎?

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顏回這個人,他的心可以在長時間內(nèi)不離開仁德,其余的學(xué)生則只能在短時間內(nèi)做到仁而已。

8、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dá),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譯文】季康子問孔子:仲由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仲由做事果斷,對于管理國家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季康子又問:端木賜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端木賜通達(dá)事理,對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又問: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冉求有才能,對于管理國家政事有什么困難呢?

9、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fù)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譯文】季氏派人請閔子騫去做費邑的長官,閔子騫(對來請他的人)說:請你好好替我推辭吧!如果再來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邊去了。

10、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譯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著他的手說:喪失了這個人,這是命里注定的吧!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

1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xué)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

12、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譯文】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所講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夠呀。孔子說:能力不夠的人,是走到中途才停下來,現(xiàn)在你是劃定界限,停止不前了。

13、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譯文】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14、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譯文】子游做了武城的長官??鬃诱f: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沒有?。子游回答說:有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人,從來不走邪路,沒有公事從不到我屋子里來。

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jìn)也。

【譯文】孔子說:孟之反不喜歡夸耀自己。敗退的時候,他留在最后掩護(hù)全軍??爝M(jìn)城門的時候,他鞭打著自己的馬說,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馬跑得不快。

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譯文】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口才,也沒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會上處世立足就比較艱難了。

17、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譯文】孔子說:誰能不經(jīng)過屋門而走出去呢?為什么沒有人走(我所指出的)這條道路呢?

18、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孔子說: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像個鄉(xiāng)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質(zhì)樸,就流于虛偽、浮夸。只有質(zhì)樸和文采配合恰當(dāng),才是個君子。

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僥幸地避免了災(zāi)禍。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譯文】孔子說: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xué)問,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給他講高深的學(xué)問。

22、樊遲問知,子曰: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yuǎn)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譯文】樊遲問孔子怎樣才算是智,孔子說:致力于服務(wù)民眾的義舉,尊敬鬼神但要遠(yuǎn)離它,就可以說是智了。樊遲又問怎樣才是仁,孔子說:仁人對難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獲的結(jié)果,他得在人后,這可以說是仁了。

2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24、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譯文】孔子說:齊國一改變,可以達(dá)到魯國這個樣子,魯國一改變,就可以達(dá)到先王之道了。

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譯文】孔子說:觚不像個觚了,這也算是觚嗎?這也算是觚嗎?

26、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譯文】宰我問道:對于有仁德的人,別人告訴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會跟著下去嗎?孔子說: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君子可以到井邊去救,卻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騙,但不可能被迷惑。

27、子曰: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譯文】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xué)習(xí)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jīng)叛道了。

28、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譯文】孔子去見南子,子路不高興??鬃影l(fā)誓說:如果我做什么不正當(dāng)?shù)氖?,讓上天譴責(zé)我吧!讓上天譴責(zé)我吧!

29、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譯文】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吧!人們?nèi)鄙龠@種道德已經(jīng)為時很久了。

30、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jì)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譯文】子貢說:假若有一個人,他能給老百姓很多好處又能周濟(jì)大眾,怎么樣?可以算是仁人了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簡直是圣人了!就連堯、舜尚且難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灰胱约哼^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

論語全文及翻譯

論語學(xué)而篇第一論語為政篇第二論語八佾篇第三論語里仁篇第四論語公冶長第五論語雍也篇第六論語述而篇第七論語泰伯篇第八論語子罕篇第九論語鄉(xiāng)黨篇第十論語先進(jìn)篇第十一論語顏淵篇第十二論語子路篇第十三論語憲問篇第十四論語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論語季氏篇第十六論語陽貨篇第十七論語微子篇第十八論語子張篇第十九論語堯曰篇第二十

尊重他人隱私的事例
1個回答2023-12-02 10:20
個人信件 他人不要隨意拆看
應(yīng)該怎么尊重他人的隱私
2個回答2022-12-15 11:17
  當(dāng)然是應(yīng)該的了,要知道你的不尊重是會給別人帶來傷害的,拿別人的隱私來開玩笑來做話題這就就是你的品行問題了,還是尊重對方吧。
吳尊隱婚多年,對于隱婚你能做到嗎?
4個回答2022-09-13 20:02
做不到,感覺自己像是見不得光,兩個人不能出去一起旅游,不能一起逛街,不能一起散步,很郁悶。
至尊無上1結(jié)局為什么要隱瞞
1個回答2023-06-28 09:20
至尊無上1結(jié)局要隱瞞的原因是可人對失去信任的傷心,讓她選擇了離開??扇嗽诜_牌贏得賭局時困渣,就知道Sam在某種程度上被利用悄凳,這是為螃蟹報仇。但可人聽汪運悄見Sam要隱瞞一輩子,可人傷心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