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司馬召

司馬召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樣的一個故事
1個回答2024-01-20 20:21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國的大權(quán)實際上落到司馬懿手里。
司馬懿死后,大兒子司馬師輔助十三歲的皇帝曹髦,權(quán)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quán)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
司馬昭總攬大權(quán)后,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鏟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干掉司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于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在場的一個叫王經(jīng)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quán)落在司馬昭手里,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軍王您力量軟弱,莽撞行動,后果不堪設(shè)想,應(yīng)該慎重考慮。"
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lǐng)左右仆從、侍衛(wèi)數(shù)百人去襲擊司馬昭。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消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
后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該怎么來評價司馬相如這個人?
1個回答2024-05-14 05:02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7年),字長卿,四川蓬州(今南充 蓬安)人,一說成都人,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為“綠綺”,是傳說中最優(yōu)秀的琴之一。

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擊劍,被漢景帝封為“武騎常侍”,但這并非其初衷,故借病辭官,投奔臨邛縣令王吉。臨邛縣有一富豪卓王孫,其女卓文君,容貌秀麗,素愛音樂又善于擊鼓彈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未聘夫死,成望門新寡。

司馬相如早巳聽說卓王孫有—位才貌雙全的女兒,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機會,借琴表達自己對卓文君的愛慕之情,他彈琴唱道,“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nèi)隋诙疚夷c,何由交接為鴛鴦?!边@種在今天看來也是直率、大膽、熱烈的措辭,自然使得在簾后傾聽的卓文君怦然心動,并且在與司馬相如會面之后一見傾心,雙雙約定私奔。當夜,卓文君收拾細軟走出家門,與早已等在門外的司馬相如會合,從而完成了兩人生命中最輝煌的事件。

卓文君也不愧是一個奇女子,與司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對家徒四壁的境地(這對愛情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大大方方地在臨邛老家開酒肆,自己當壚賣酒,終于使得要面子的父親承認了他們的愛情。

后人則根據(jù)他二人的愛情故事,譜得琴曲《鳳求凰》流傳至今。

唐代詩人張祜則有《司馬相如琴歌》一首,曰:



鳳兮鳳兮非無凰,山重水闊不可量。



梧桐結(jié)陰在朝陽,濯羽弱水鳴高翔。
如何評價司馬光這個人
1個回答2024-03-20 15:53

司馬光是一個機智勇敢,遇事冷靜,聰明伶俐的孩子。從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來。

相關(guān)故事:破甕救友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聰明機靈,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被人們廣泛流傳。

擴展資料:

人物評價:

司馬光為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節(jié)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兩人是孔子、孟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舉動都符合禮節(jié)。在洛陽時,他每次到夏縣去掃墓,一定要經(jīng)過他的兄長司馬旦的家。司馬旦年近八十,司馬光侍奉他仍像嚴父一樣,保護他像撫育嬰兒一樣。

第五人格,為什么祭司的召喚消失了
1個回答2022-11-12 08:21
我的也是這樣
小偷公司的評論
1個回答2022-07-21 11:37
小偷小摸非常多
你怎樣評價司馬遷?
1個回答2024-03-07 01:06

司馬遷是一個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并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來記載歷史的偉大人物。

司馬遷是一個史官,對于那樣一個泱泱大國,他所能作的多半是記錄。比起和他同時代的許多官員相比,他可以改變得的東西相當有限,而其性格更決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勢。

客觀的講,后人紀念司馬遷,既是對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許多同情,這讓司馬遷成為了歷史上一個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戰(zhàn)死沙場,而是心被淹沒在一個所謂“盛世”的大漢。

司馬遷的憎惡分明是大部分人愛他的主要理由,但這四個字卻遠遠不能概括司馬遷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夠和他的《史紀》一起被載入史冊,不僅因為他有一顆心懷天下的赤誠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個史官和一個人的境界——真。

司馬遷(前145年—約前87年)字子長,左馮詡夏陽(今陜西韓城)人。[1]是西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司馬遷生活的時代正是漢朝國勢強大,經(jīng)濟繁榮,文化興盛的時候。

十歲時,司馬遷隨父親至京師長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國學習;家學淵源既深,復(fù)從名師受業(yè),啟發(fā)誘導(dǎo),獲益不淺。大約二十歲,司馬遷開始外出游歷。

司馬遷三十八歲時,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機會閱覽漢朝宮廷所藏的一切圖書、檔案以及各種史料。后因為李陵辯護,身體和心靈遭受巨大的折磨。

他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并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寫成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史記》。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p>

拓展資料:

主要成就:

文史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記》全書完成。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

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雙璧”。

思想

司馬遷借老子之口說出了被他改造過和發(fā)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內(nèi)核,有意識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會“小國寡人”和奴隸社會“使民”如何的思想,體現(xiàn)了深得道家精髓的“與時遷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天文

在兩漢時司馬遷題跋像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馬遷。大家都知道司馬遷是一個偉大的史學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對天文星象精到造詣的專家。其實只要仔細讀其《史記》的《天官書》、《律書》、《歷書》,就可明白稱他為天文星家專家決非虛譽。

怎樣評價司馬遷
1個回答2024-03-06 22:47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被后人尊稱為“史圣”。他最大的貢獻是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后世影響巨大。
簡要評價司馬懿
1個回答2024-01-24 01:39
縱觀司馬懿的一生,如果說,南擒孟達、西拒諸葛、東平公孫等戰(zhàn)例,顯示了他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那么,他多次裝病,韜光養(yǎng)晦,奇誅曹爽,則顯示了他政治斗爭的韜略。對此,唐太宗李世民評價說:“觀其雄略內(nèi)斷,英猷外決,殄公孫于百日,擒孟達于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司馬懿不愧是三國時期杰出的謀略家
司馬遷的人物評價
1個回答2024-03-14 09:35
西漢的司馬遷,因李陵之禍,遭受了宮刑.當時他所受的挫折,所承受的痛苦之巨大是今人難以想象的,當時他也曾想到了死.生死的抉擇,他毅然選擇了生,從此他提起筆樹立了忠臣義士的形象,造出了魑魅魍魎的原形……終于一部3000年的通史《史記》得以著成.
當時的司馬遷被屈辱困擾著,使他“居然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但他并沒有放大自己的痛苦,而是直面人生道路的崎嶇,并且盡量縮小痛苦,把它當作是上天為自己編寫的人生中的一部分,最終完成了歷史的一座豐碑.
司馬遷為封建社會的文人,遭不白之冤,司馬遷懂得了去直面挫折,去縮小痛苦.
司馬遷讓我們懂得在逆境中生活,應(yīng)學會去縮小已有的痛苦,不能遇到一點挫折就把它想象得十分可怕,只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悲觀厭世,甚至盲目輕生……誠然,個人得不幸有一定的社會原因,但你本身不抗爭,不縮小痛苦,就永遠改變不了被動的局面.
你怎么評價司馬遷這個人物的
1個回答2024-03-30 14:09

他是一個忍辱負重修史記,公正明理,不畏權(quán)勢,博古通今的人。

司馬遷的文學修養(yǎng)深厚,其藝術(shù)手段特別高妙。

往往某種極其復(fù)雜的事實,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貼,秩序井然,再加以視線遠,見識高,文字生動,筆力洗煉,感情充沛,信手寫來,莫不詞氣縱橫,形象明快,使人“驚呼擊節(jié),不自知其所以然”。

2.他是個注重實事求是的人。

據(jù)《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夫子遺風,鄉(xiāng)射鄒嶧;厄困蕃、薛、彭城,過梁、楚以歸。于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還報命?!倍鍤q時,他又以監(jiān)軍的身份,出使西南夷,擔負起在西南設(shè)郡的任務(wù)。足跡遍及“邛、莋、昆明”等地。所到地方皆實地考察。

3.他是個勇敢正直的人。

從《史記》中的《高祖本紀》等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能把劉邦的很多惡習寫進去,最重要的是他能把他的直接領(lǐng)導(dǎo)人漢武帝劉徹弊處寫進去,在封建年代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人物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yè),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