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賦溫性有聲讀物

藥性賦作者是誰
2個回答2023-04-28 03:17
普遍認為是林闈階,也有說是陳輻,又名素問抄》、《脈訣抄》、《藥性抄》,算是中醫(yī)學啟蒙書。
藥性賦和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的區(qū)別
1個回答2023-05-17 20:21
黃芪味甘,性微溫,脾,肺,補氣要藥。習慣的臨床應用生投入使用,蜜炙,炒3種麩皮,其療效不一,黃芪用于固表,傷口護理,水其他利益;用于缺乏蜜炙黃芪;用于健脾益氣炒黃芪等。至于浸泡燉雞,選擇哪一種都行,主要是看你想用什么樣的效果,如果氣,我覺得這是更好炙黃芪。
什么是溫補性中成藥,寒藥、涼藥的區(qū)別,溫藥、熱藥的區(qū)別是什么?
1個回答2022-08-20 08:07
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古時也稱四氣。其中溫熱與寒涼屬于兩類不同的性質(zhì)。而溫與熱,寒與涼則分別具有共同性;溫次于熱,涼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質(zhì)中又有程度上的差異。對于有些藥物,通常還標以大熱、大寒、微溫、微寒等詞予以區(qū)別。藥物的寒、熱、溫、涼,是從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發(fā)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zhì)相對而言。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于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對于發(fā)熱口渴、咽痛等熱證有清熱解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于溫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對于腹中冷痛、脈沉無力等寒證有溫中散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熱性。在治則方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云:“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端亻g.至真要大論》云:“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基本的用藥規(guī)律。
《湯藥歌》、《藥性賦》、《脈訣》誰有?
1個回答2023-10-29 10:38
那個多的很虧世凱,用電腦看起來不累呀,還是買書看吧,返吵很好買的,不過那個脈決就不要看了,看頻湖脈決吧,李時珍的!銷喚比脈決好的多,脈決里我沒記錯的話好象很多錯誤,都被李時珍在頻湖脈決里糾正過了!
溫庭藥是溫庭筠嗎
2個回答2023-08-26 00:36
是,我們書上也打錯過這個字
駢文 溫州賦
1個回答2023-10-24 21:41
同上

楊,選我吧,求求你了
雷公藥性賦的內(nèi)容是什么?
1個回答2022-06-22 22:44
《雷公藥性賦》是一部在民間流傳多年且具一定影響的中醫(yī)藥學入門讀物。其屬名為金代名醫(yī)李杲所著。但據(jù)考證,這是一部托名之作。其成書應在明代或以后,實際上是當時的民間醫(yī)生或文人,為使文字艱澀而古奧的中醫(yī)著作更加淺顯易懂,并更易朗朗上口,而編寫的一種普及性中醫(yī)讀物。
溫經(jīng)湯藥方
1個回答2022-07-04 00:35
吳茱萸9克,當歸6克,芍藥6克,川芎6克,人參6克,桂枝6克,阿膠6克(烊化),丹皮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麥冬9克,生姜引,水煎溫服。
這里的藥量只是保守量,臨床可適當加量!
中醫(yī)四小經(jīng)典中有一個是藥性賦還是藥性歌訣
1個回答2022-11-09 01:32
中醫(yī)四小經(jīng)典是《醫(yī)學三字經(jīng)》、《藥性賦》、《湯頭歌訣》、《瀕湖脈學》,關(guān)于藥性的應該是《藥性賦》。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