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鼓莫紅梅全集

安徽天門山神鼓的故事誰知道?
1個回答2024-01-29 13:27
一個問“你知道天門山神鼓的傳說么?”一個說“聽過一些,傳說那是一個神奇的鼓!”神鼓就是神奇的鼓?這解釋完全沒毛??!
求安徽大鼓書 其他大鼓書
1個回答2022-05-10 05:51
你要什么?曲子名?還是詞?還是資源?
阿衣莫越南鼓版開頭是什么歌
1個回答2024-03-04 13:15
阿衣莫越南鼓版開頭是歌曲阿衣莫-越南鼓edit,陳小瀟remix。歌曲阿衣莫-越南鼓edit,陳小瀟remix是由陳小瀟演唱,收錄于阿吉太組合專輯《2022-FKHS》中,詞曲作家是吉子古且,編曲是黃超。
梅河口京東大鼓學習.請問梅河口哪有學京東大鼓的
1個回答2022-10-31 07:25
梅河口在什么地方?
莫紅梅是哪里人
2個回答2022-07-07 08:43
廣西梧州新地有幾個莫梅芝
安徽電視臺趙紅梅父親
1個回答2024-04-27 00:24
你好知道網(wǎng)友!你問的
安徽電視臺趙紅梅父親,這里小知道還真的不清楚是誰,也不認識!不知道你想問他父親的什么信息,你可以補充問題繼續(xù)追問,知道網(wǎng)友會積極查找資料回復。
鳳陽花鼓簡譜(安徽民歌)
1個回答2024-01-21 00:36

  《鳳陽花鼓》是一首耳熟能詳?shù)陌不彰窀瑁旅婢蛠砜纯撮W靚兒童網(wǎng)整理的歌曲簡譜吧。

  歌詞

  左手鑼 右手鼓

  手拿著鑼鼓來唱歌

  別的歌兒我也不會唱

  只會唱個鳳陽歌

  鳳陽歌啊 咿呀哎呦

  得兒鐺鐺飄一飄

  得兒鐺鐺飄一飄

  得兒飄 得兒飄

  得兒飄 得兒飄飄飄一飄

  得兒飄飄飄一飄

  鳳陽花鼓 安徽曲種。

  形成于安徽省淮河兩岸。明清兩代,由于鳳陽一帶是“三年惡水三年旱、三年蝗蟲災(zāi)不斷”的長年災(zāi)區(qū),每年秋后都有成群結(jié)隊的婦女外出賣唱乞討。同時也有身背花鼓流落各地賣唱的職業(yè)藝人。清人趙翼《陔余叢考》中《鳳陽乞者》條寫道:“江南諸郡,每歲冬必有鳳陽人來,老幼男婦,成行逐隊,散入村落間乞食,至明春二三月間始回。”當年鳳陽花鼓演唱者多為婦女,往往是姑嫂二人對唱。一人系細腰鼓,一人提碟形小鑼,稱為花鼓女。演唱時,一般是二人坐在一條板凳上坐唱,段落之間敲鑼擊鼓,無絲弦伴奏。后來又演變出一種雙條鼓代替細腰鼓,即演唱者左手執(zhí)小鼓,右手持雙鼓箭擊鼓。花鼓藝人從各地帶回了多種民間歌曲和音樂,逐漸豐富了鳳陽花鼓的聲腔,并演變出多種歌舞形式,但都以傳統(tǒng)的花鼓調(diào)為基礎(chǔ)。最原始的唱詞是:“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騾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眰髡f這首歌詞是李自成起義軍攻占鳳陽之后傳唱起來的,含有動員貧苦農(nóng)民揭竿而起的意思,因而代代相傳。鳳陽花鼓流傳南北很多地區(qū),對各地的曲藝在曲調(diào)、表演形式等方面都產(chǎn)生過一些影響。鳳陽花鼓沒有長篇傳統(tǒng)書目,演唱內(nèi)容多為愛情故事。唱法比較自由,重點詞句可以重唱,有時連說帶唱。


安徽大鼓的表演形式
1個回答2022-05-08 05:41

主要流行于中國北方諸省、市的廣大城鎮(zhèn)與鄉(xiāng)村。其表演形式大多為:演員一人自擊鼓、板,配以一至數(shù)人的樂隊伴奏演唱。 大鼓的唱腔音樂結(jié)構(gòu)為板腔體,唱腔曲調(diào)多源于流行地的民間音樂及地方小調(diào),并用當?shù)胤窖哉Z音演唱。音樂唱腔是區(qū)別不同大鼓曲種的主要標志。

安徽大鼓的發(fā)展歷程
1個回答2024-01-12 18:16

臺下聽眾忘了上廁所馬云成1942年出生在合肥,是悔螞地地道道的合肥人。父親、叔叔都是廬劇藝人,他從小就耳濡目染,喜歡具有安徽特色的曲藝。“上學的時候,學校旁邊有說大鼓書的,每天上晚自習時都偷偷跑出來聽,越聽越喜歡。”那時,他不但喜歡聽,還喜歡自己說,經(jīng)常聽別人說過后,回到家自己就來上一段。
1962年,馬云成高中畢業(yè)后,來到肥西縣曲藝團拜師學藝,他對鼓書的愛好終于有了用武之地。由于他本身就有些基礎(chǔ),再加上天資聰穎,一年以后,就已經(jīng)出師開始獨立表演。“第一次登臺還真是害怕,既怕說不好,攏不住人,又害怕被師父批評,那可是第一次啊,所以很緊張。”說到第一次登臺的經(jīng)歷,老人似乎還有些羞澀,碧塵埋“當時臺下有100多名聽眾,不過還好,第一次表演反響就不錯,沒給師父丟人!”
從1962年至今,馬云成與大鼓書相依相伴走過了45年。當問起說大鼓書難不難時,他向我們說起了大鼓書的“道道”來:“我們說大鼓書是挺難的,除了講究唱腔,還講究八個字:高低平仄,喜怒哀樂。要做到這八個字,就不容易了。講故事要用情節(jié)套住人,這叫‘小繩子’,書末還要抖包袱,我們叫‘帽頭’?!闭f到這些,馬老很精神?!拔覀兝显捴v得好,叫先下通天柱,后定八根樁。還要擺起八卦龍門陣,繞上九連環(huán),把觀眾都攏住,這就是功夫。”
就這樣,馬云成一路走一路說,把大鼓書說到安徽的每個角落。他平均一場都要唱上三四個小時,最多一次唱到12個小時不間斷?!安皇谴蹬?,我說書的時候,要是我不賣個關(guān)子,休息休息喝口水,聽的人連上廁所的都沒有。我?guī)煾甘堑谝话压臈l子,我?guī)煚斒堑诙?,我就是肥西第三把鼓條子。” 仍有好多年輕人來兄和聽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馬老因為家里責任田無人管理離開了曲藝團,回家后,他做起了炮竹生意。但是對大鼓書的熱愛,讓老人還是舍不得放下“鼓條子”,只要有閑暇時間,老人就擺上大鼓,給附近的居民唱上一段。“我說書的時候有好多年輕人來聽,有個開出租的司機師傅跟我說,一到我說書的時間,他就把車開過來聽,聽得都忘了要去做生意。雖然我們講的都是老調(diào)調(diào),可這畢竟還是跟老百姓離得最近,還是有人喜歡的。”
現(xiàn)在,馬老還把鼓書進行了“改良”,他還為自己生活的園區(qū)、社區(qū)編寫了門歌《歌唱蜀山產(chǎn)業(yè)園》和唱詞《蜀新苑小區(qū)新面貌》,為群眾說說生活的變化。他說的書,群眾都愛聽,前段時間,他在山湖新村就連說了18場,而且每場的開場詞都不一樣。
看著馬老對說書如此“癡迷”,兒女們有些擔心:“畢竟老人年歲大了,每次的唱詞都要強記在腦子里,一場唱下來就要幾個小時,我們心疼他的身體。”每次,都是馬老的老伴去做兒女的工作:“你爸雖然說書是累,可他就喜歡這個,他說書自己也開心?!?想找個好徒弟很難
當問到安徽大鼓書前途的時候,馬老深吸了一口煙,神色有些猶豫,“這個我也說不好,大鼓書畢竟市場比較小,光靠幾個說書藝人想把他發(fā)揚光大真是心有余力不足啊?!?br/>馬老說,以前一起說書的人要么就去世了,要么就轉(zhuǎn)行了,他到現(xiàn)在也沒有收徒弟,因為愛聽的人有,可真能定下心來學的卻很難找?!艾F(xiàn)在不是流行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嗎,大鼓書就是這種遺產(chǎn),只要有大家的支持,我相信大鼓書的香火就不會斷。”
蜀山區(qū)文化館的姚曉肖館長,他表達出了憂慮:雖然有不少人還是喜歡聽安徽大鼓,但是畢竟能拿鼓條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學習大鼓要投入很大的精力而且收入菲薄,很難吸引年輕人來學習這種曲藝;鮮明的地方特點,濃重的地方口音,使這門藝術(shù)只能在本省內(nèi)流傳,難以走向全國;日益豐富的文化生活,使聽眾也越來越少。姚曉肖認為,種種不利因素都制約著安徽大鼓的發(fā)展,使其面臨著“斷檔”的危險,一旦這批老的藝人故去,很可能就沒有人能再敲響這面大鼓了。
現(xiàn)在文化部門也在想辦法扶持這門古老的藝術(shù),不僅在物質(zhì)條件上予以支持,而且也在想辦法尋覓好的苗子,來向馬老等藝人拜師學藝,希望能將這面大鼓越敲越響。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