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民族樂隊演講主題

民族精神代代傳主題隊會
1個回答2024-01-28 10:47
一、將弘揚民族精神與首義特色結合,凸顯地域特征。

1、重新解讀首義精神,尋找結合點,形成主體思路。

我校地處辛亥革命發(fā)源地首義地區(qū),歷史悠久,周圍紅樓、起義門等歷史文化古跡環(huán)繞,與天下聞名的黃鶴樓遙遙相望。我校又是直接以“首義”冠名的學校,一直把“首義文化”教育作為傳統(tǒng)教育與特色教育來開展。我們在新時期新背景下對首義精神進行新的解讀,將其定位為“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不競聲華的實干精神、振興鄉(xiāng)邦的愛國精神、通力協(xié)作的合作精神及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愛國精神是整個首義精神的核心,也是首義精神與民族精神的共通點,更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結合點。于是,我們將民族精神與首義特色結合,將首義精神作為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確定了“愛首義,興首義,強中國”的主體思路,并以此來指導開展整個活動。

2、以“首義尋蹤”活動為龍頭,開展“首義”系列活動,弘揚民族精神。

早在2001年6月,我校就與首義路中學首開了武漢市中小學生“首義尋蹤”的先河。在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之際,我們又及時開展了“首義精神千載唱,首小實踐五步行”的活動,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我們聘請了打響首義第一槍熊秉坤之子熊輝老人,辛亥革命后裔朱方正爺爺,原武昌區(qū)教育局局長楊冬榮奶奶為學校校外輔導員,他們對于我校發(fā)展給予的高度關注,對于傳承首義文明、發(fā)揚首義精神寄予的深切厚望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里。我們以“首義尋蹤”活動為龍頭,開展了首義系列活動(如“首義之星,首創(chuàng)精神大搜尋”、“首義之星,國防力量大研究”、“首義之星,航天科技大探秘”、 “首義之星,創(chuàng)新先行”、“首義之星,文化過節(jié)”、“首義之星,心中小康”等等),弘揚了首義精神、民族精神,并以此帶動了整個“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比如,

⑴首義系列活動之一: “首義之星,首創(chuàng)精神大搜尋”活動。

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是首義精神的基點,我們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著手,開展了“首義之星,首創(chuàng)精神大搜尋”活動,以此來體驗首創(chuàng)精神,:一是尋找具有首創(chuàng)精神的人,即讓學生尋找心目中了不起的首義人,尋找和發(fā)現其身上體現出的首創(chuàng)精神;二是尋找體現首創(chuàng)精神的事,尋找和發(fā)現其中蘊涵的首創(chuàng)精神;三是開展體現首創(chuàng)精神的活動,引導學生從自我做起,從中體會怎樣做一個首義人,從小立志做一個了不起的首義人。學生通過講述首義名人故事、描畫首義名人肖像、尋找首義名人足跡、挖掘首義歷史、研究首義特色文化等方式開展了活動。

孩子們從與首義相關的歷史知識、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英雄事跡中汲取力量,通過有意義的實踐活動,體會首義精神的精髓,激發(fā)作為首義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了立志成為首義傳人的決心。

⑵首義系列活動之二:“春天在眼睛里,創(chuàng)新在行動里,雷鋒在心坎里”活動。

2003年3月,我們開展了“春天在眼睛里,創(chuàng)新在行動里,雷鋒在心坎里”的主題活動。各中隊通過講雷鋒故事、讀雷鋒日記、唱雷鋒歌曲等方式,尋找雷鋒的足跡,尋找身邊的雷鋒,并積極行動,爭做“校園小雷鋒”。在活動中,學生發(fā)現周圍人和事的閃光之處,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現生命的美麗。他們分工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整理工作,最后形成集文字、圖片、音像于一體的優(yōu)秀成果集。其中四(2)中隊的由張三千等10名學生組成的“七色光”小隊,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其主題為《外國人眼中的雷鋒》的調查報告榮獲“武昌區(qū)中小學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實踐行成果二等獎”。整個活動被《楚天金報》、《現代少年報》相繼報道。

這些活動緊緊圍繞“首義”,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親身體驗、社會實踐等形式,初步了解了首義的歷史和意義,感受到首義精神的偉大力量,體驗了首義精神的時代內涵。

二、將弘揚民族精神與“兩課”研究結合,拓展實踐的空間。

新課程強調學科的整合與互動,注重綜合性發(fā)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少先隊活動不再是一個孤立的部分,如何將它與其他學科結合,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兩課”是課改的亮點、焦點,從本質上說是實踐性的發(fā)展性的綜合性的課程,與“創(chuàng)新素質實踐行”活動有著相同的出發(fā)點,都著眼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我們嘗試將“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與“兩課”的研究相結合,拓展活動的領域,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進行了一些可貴的探索。

1、 以“首義文化”校本課程為載體,開展特色活動。

⑴將校本課程納入活動體系,制定推進計劃。

我們將“首義文化”校本課程做為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以“打開首義——走進首義——關注首義——傳承首義——開創(chuàng)首義——暢想首義”為主線,分年段制定活動目標,將活動貫穿于校本課程的實施中,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

⑵參與課題研究,注重少先隊科研。

去年,我校承擔了武漢市《首義文化資源開發(fā)與學校校本課程建設》課題研究,我們與校本課程課題組一起,將其做為少先隊活動的課題之一,參與了課題的研究。目前,我們著手進行 “首義文化”校本課程資源包“六名“系列的創(chuàng)建活動,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初步完成了“六名”系列——首義名事、首義名人、首義名址、首義名物、首義名篇、首義名景。這項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湖北省圖書館捐贈了有關辛亥革命內容的書籍100本,用于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紅樓館長梁華平先生也欣然受聘為我校的課程指導專家。

2、 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載體,開展專題研究。

我們的具體做法:制定以“首義”為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活動框架,將課外與課內結合。課外我們以中隊、小隊為單位,帶領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新素質實踐行”活動;課內我們將周五的班隊會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專塊展示平臺,讓學生在課上匯報活動成果,交流心得體會。這里舉兩個例子說明。

⑴“首義之星,國防力量研究”活動。2003年,361核潛艇失事,通過網上查詢,我們了解到潛艇上有一名叫吳揚的烈士,曾住在我們首義轄區(qū)內。這是一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好時機。我們迅速抓住這一有利教育契機,開展了“向首義之子吳楊學習,向英雄媽媽致敬”的活動。孩子們被吳揚為國捐軀的奉獻精神深深感染,在大隊部的號召下,全校師生為英雄母親捐款1000 元,校領導及部分師生共同慰問了英雄母親,當時學生代表汪立派滾燙的話語和感動的熱淚,讓在場的人都為之動容。這一活動被《武漢晚報》報道,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活動觸動著孩子們的心靈,我們認為這樣有意義的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表層,應該引導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愛國”“奉獻”的首義精神。于是,我們將活動進一步延伸,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合,開展了“首義之星,國防力量研究”的專題研究活動。孩子們將目光投向了我國的國防事業(yè),分組分課題開展調查、實踐、研究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四年級(四)班的關于“中國核潛艇”的研究和五年級(四)班的關于“中國武器裝備”的研究等活動頗具影響。其中李歡老師的《聚焦核潛艇》方案及蔣青老師的《中美武器裝備的比較》方案均榮獲國家級綜合實踐活動二等獎。

⑵“首義之星,航天科技探秘”活動。

2003年10月15日,中國航天員楊利偉駕駛著“神舟五號”火箭飛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球,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學生對這一創(chuàng)舉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我們緊扣“首創(chuàng)”這一主題,因勢利導開展了“首義之星,航天科技大探秘”的活動。這一活動以“神舟載人第一箭,中華飛天第一人”的展版拉開了宣傳的序幕。我們號召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觀看錄象、上網沖浪、討論交流等方式,了解大量的航天知識,提出許多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在活動中,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他們紛紛表示要以楊利偉叔叔為自己學習的榜樣,發(fā)揚首創(chuàng)精神,為祖國美好的明天努力學習。四年級(三)班的學生向全區(qū)展示了“中華飛天夢”的實踐研究活動,獲得一致好評,得到專家的認可。同時,王司林老師的《聚焦中國首次載人飛船》案例榮獲國家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案例評比二等獎。

通過與“兩課”的親密合作,我們的工作思路打開了,活動的領域拓寬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將弘揚民族精神與科技藝術教育結合,提供展示的舞臺。

少先隊活動的開展要從少年兒童的特點出發(fā),以體驗教育為途徑,創(chuàng)造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教育模式。為此,我們嘗試將民族精神的弘揚融入科技藝術教育之中,開展豐富生動的科技藝術文體活動,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活動中,體驗民族精神的內涵。如,我校的傳統(tǒng)特色活動——“首義之星,文化過節(jié)”。

活動以“傳承首義文明,弘揚民族精神,展示眾星才華” 為主題,以“讓每顆星都閃亮,讓每一朵花都綻放”為主旨,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和探索精神為活動目的,以科技藝術文體活動為主要內容。因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題材廣闊,創(chuàng)意絕妙,得到了廣大學生的喜愛和歡迎,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寬廣舞臺:寫中華漢字,抒發(fā)首義情懷;畫心中世界,描繪筆下天地;用朗朗書聲,表達愛國情誼;妙筆生花,傳遞美好心聲;數字首義,體現學習樂趣;精彩科學,展現現代生活;英語國語,開展雙語交流;美聲美樂,進展娛樂無限……這一活動讓每一個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空,給每位學生露一手的機會,真正關愛他們的成長。同時,孩子們體會到濃濃授予情,拳拳愛國心。

“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增強了我校師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增強了建設中華的使命感、責任感。在師生共同體驗、共同參與實踐、共同探究創(chuàng)造中,民族精神也在師生身上得以真實的體現。

今后,我們將繼續(xù)深入扎實地開展“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首義學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好全面準備!
民族樂隊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3-01 23:01

【民族樂隊】又稱“民族管弦樂隊”?!敖豁憳逢牎钡膶ΨQ。由幾十人至一百多人組成。我國民間常見的樂隊有:①以打樂為主,絲竹為輔的“鑼鼓”樂隊;②以打樂、管樂為主,輔以弦樂的“鼓吹”或“鍵念吹打”樂隊;③有以管樂為主,輔以弦樂、打擊樂的“吹歌”樂隊;④以絲竹為主,打稿櫻困樂少用的“絲竹”樂隊?,F代專業(yè)民族管弦樂隊通常有拉、撥、擊弦以及吹打等五組樂器組成。作曲家或指揮家也可根據需要而有所增減,常加用的樂器有中胡,中阮、大阮、頌磨鍵盤笙、大提琴、倍大提琴以及定音鼓等。主要用以演奏民族管弦樂曲以及伴奏獨唱、對唱、戲曲、曲藝等。

請你介紹一下少先隊“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
1個回答2024-02-24 01:17


“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億萬少年兒童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2003年10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在全國少年兒童中共同開展“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

三年級我們的民族學校為什么叫民族小學
1個回答2024-02-29 03:54
答案是:這所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五湖四海、不同民族,如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
民族故事 作文:民族故事
1個回答2024-02-25 22:29
我身邊的文明故事不少,但有一件事情,我永遠也忘不了。因為,它教會了我遇到任何事都要先想到別人。
那是一天晚上,我吃過晚飯,一蹦一跳的去公園玩。
正當我跳到五單元。突然,只聽“咚”一聲,我摔在了一個松動的窨井蓋上。只見那個窨井蓋漸漸往下陷,我管也沒管,只顧看腿上的傷口。我應該把窨井蓋搬起來才對,但我還是選擇看傷口。結果,傷口上流了許多血。
我也沒管如果別人也被窨井蓋弄摔跤也會痛,只顧馬上跑回家用藥涂傷口。臨走前,窨井蓋被一個老奶奶搬了起來,她似乎用了全身的力氣才搬動了,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才移好了窨井蓋。我很奇怪,老奶奶為什么要這么做。
好奇心驅使著我,我悄悄地跟著老奶奶。那個老奶奶為了不再讓別人摔跤。去了物業(yè),找了泥漿工。希望他們能 幫忙。老奶奶帶著泥漿工來到窨井蓋旁邊,泥漿工仔細地修補好了窨井。老奶奶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粗矍斑@一幕,我的臉頓時紅了,真是讓我慚愧地無地自容了。
老奶奶走了,她瘦小的背影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所什么的什么的民族小學。
1個回答2024-02-20 13:06
帶有民族傳統(tǒng)和民族特色的
請問民族民間舞的四大民族八大民間指的是?
1個回答2022-11-12 14:20
同意上樓的說法
人民網論壇
1個回答2024-03-06 17:06
那個網審貼的時間較長,前不久好不容易注冊上去了,不知為什么,很快就沒興趣再去了。

你的文章估計是正在審閱中,你可以過一兩天就進去看看。
16人的民族舞蹈隊形怎么排才好看?
1個回答2022-10-23 01:06
其實民族舞蹈 人越多 跳出來 越好看~~最主要的不是動作有多難 而是整齊度,還有一種喜慶的感覺,注意面部笑容很重要。四個四個一組 分為左右 兩列 然后走到一起了 ...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