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琴詩有聲讀物

蘇軾的《琴詩》中,蘇軾所思考的問題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0-07 03:31
琴聲從哪里來的?
蘇軾的《琴詩》前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2-07 12:37
⊙ω⊙中哲呀
琴詩蘇軾
2個回答2023-08-19 04:35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于君指上聽
蘇軾琴詩
3個回答2022-05-23 21:56
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有點哲學辯證的觀點,詩中蘇軾借琴與琴師的手指闡述了事物間的相互作用與內(nèi)在聯(lián)系。
琴詩 蘇軾
5個回答2022-08-18 04:10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1."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的意思是:( 如果說琴上面有琴聲,那為什么把琴放在匣子里卻不發(fā)出聲音呢?).
2."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何的意思是:( 為何).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說聲音在手指頭上,那為何不直接聽從你的手指頭上發(fā)出的聲音呢 .

3.蘇軾在這首詩中所思考的問題是:( 琴音從何而來),你可以用自己的科學知識給他一個回答?

許多事是相輔相成的,就像水和石頭都是靜物,碰到一起卻可以發(fā)出聲響。
蘇軾 琴詩的意思
2個回答2022-09-25 19:09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1."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的意思是:( 如果說琴上面有琴聲,那為什么把琴放在匣子里卻不發(fā)出聲音呢?).
2."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何的意思是:( 為何).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說聲音在手指頭上,那為何不直接聽從你的手指頭上發(fā)出的聲音呢 .

3.蘇軾在這首詩中所思考的問題是:( 琴音從何而來),你可以用自己的科學知識給他一個回答?

許多事是相輔相成的,就像水和石頭都是靜物,碰到一起卻可以發(fā)出聲響。
蘇軾的琴詩意思是什么?
2個回答2022-07-02 22:41
  1、釋義
  《琴詩》意思是一支樂曲的產(chǎn)生單靠琴不行,單靠指頭也不行,還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術的熟練。琴不難掌握,指頭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彈琴技術的差異很大,演奏出來的樂曲是否悅耳可就大不一樣了。詩里用了兩個提問,讓讀者去思考。其實這是一個復雜的美學問題:產(chǎn)生藝術美的主客觀關系。
  2、原文
  蘇軾(宋朝)
  武昌主簿吳亮君采,攜其友人沈君十二琴之說,與高齋先生空同子之文、太平之頌以示予。予不識沈君,而讀其書,乃得其義趣,如見其人,如聞其十二琴之聲。予昔從高齋先生游,嘗見其寶一琴,無銘無識,不知其何代物也。請以告二子,使從先生求觀之此十二琴者,待其琴而后和。元豐六年閏六月。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3、簡析
  蘇軾常用詩歌來講道理,所選取的意象大多簡單明了,卻能觸及到幽微難言的哲理,引人深思。蘇軾此詩的意蘊與寫法,可能受到上引佛經(jīng)與韋詩的啟發(fā),詩人以佛渴形式寫出前后,兩句都是一假設一反問,寓答于問,說明要奏出悅耳動聽的曲調(diào),僅有琴或妙指即高明的彈奏技巧是不行的,這就啟迪人們:任何事業(yè)的成功,都是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動性結合的結果,此詩表現(xiàn)出詩人探究事物真諦的濃厚興趣,也顯示出詩人樸素的辯證思想,寫得天真活潑,機趣橫生。
蘇軾的《琴詩》中,蘇軾所思考的問題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2-08 12:29
蘇軾所思考的問題是:琴是如何發(fā)聲的?
琴音是人用手指彈奏琴時才會發(fā)出的聲音,人的手指和琴同時存在是發(fā)出琴音的物質(zhì)基礎,彈奏是發(fā)出琴音的手段。缺少基礎和手段的話就無法發(fā)出琴音,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蘇軾在<<琴詩>>里思考了什么
2個回答2022-11-22 02:28
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易名網(wǎng):起名|取名|測名 2006-12-2 10:15:23 uname_cn}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易名網(wǎng):起名|取名|測名 2006-12-2 10:15:23 uname_cn}

詩詞注解
這首詩講了一個彈琴的道理:一支樂曲的產(chǎn)生單琴不行,單靠指頭也不行,還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術的熟練。琴不難掌握,指頭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彈琴技術的差異很大,演奏出來的樂曲是否悅耳可就大不一樣了。詩里用了兩個提問,讓讀者去思考。其實這是一個復雜的美學問題:產(chǎn)生藝術美的主客觀關系。
蘇軾在《琴詩》中所思考的問題是什么?你可以用自己的科學知識給他一個回答嗎?
1個回答2024-12-14 09:10
蘇軾在<<琴詩>>里思考了這么一個道理:
琴之所以能演奏出動聽的樂聲,這需要靠人的指頭彈動,這是兩者的共同作用.
沒人彈奏琴不會自行發(fā)聲,所以放在匣中不自鳴.
而單有琴技而無琴,也不可能彈奏出音樂.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