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旅游攻略

歙縣名的來歷
1個回答2024-04-25 02:25
秦始皇26年(前221)置歙縣。據(jù)《舊唐書·地理志》:“縣南有歙浦,因為名?!薄缎掳仓尽罚骸盎蛟混ㄕ唪庖?,謂山水翕聚也”。因境內(nèi)高山環(huán)抱,峰巒起伏,河流縱橫,縈回曲折,故以為名。 www_***_cn/
歙縣典故?
1個回答2024-03-18 05:27

中國歷史上每個地名都有著它獨特的由來與典故,其中最傳奇的要屬安徽歙(與射同音)縣。歙縣的故事要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說起。秦始皇自登基起就繼承祖輩基業(yè),并且發(fā)揚光大,其手下有一批文武雙全的干將,如蒙恬、蒙武、王翦等人。根據(jù)史料記載,秦掃六合,只用了十年時間就消滅六國,“統(tǒng)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千古一帝,橫掃歷史。

一統(tǒng)中國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新春東巡至會稽(今浙江紹興),雖然這里還屬于蠻荒地帶,但秦始皇貌似已有了先見之明,認為這塊地有很大的潛力,當即就在此設(shè)立黝(宋以后稱黟)、歙二縣。這是當時安徽黃山地域最早的行政位置,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歙縣得名的根源就在此深深埋下了。

那么秦始皇當時為什么會以這個字來給當時這片蠻荒之地命名?坊間眾說紛紜,一些人認為秦始皇當年是希望加強對東南荒蠻地區(qū)的統(tǒng)治和文化的統(tǒng)一,以缺而匯,匯而合,合而飛為由,命名「歙」,其含義為:因缺失而匯聚,因匯聚而合作,因合作而騰飛。此觀點一出立刻又有史學家出來反駁,秦始皇“焚書坑儒”人人皆知,上述含義其實就是儒家“天下一家”的思想,這與他一貫反對儒家的態(tài)度產(chǎn)生了矛盾。此后,歙縣命名的含義就成為了一道令人費解的千古謎題。

雖然對歙縣的命名,坊間爭議不斷,但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發(fā)展封建經(jīng)濟,使國家變得更繁榮昌盛?!独献印酚醒裕骸皩⒂ㄖ?,必固張之”; 《淮南子》有言:為之以歙,而應(yīng)之以張。 “歙”字在古代就有呼吸之意,唯有拋棄陳舊的東西,吸取新的理念、文化,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天下統(tǒng)一的雄心壯志。因此,歙縣之名正是秦始皇懷著吐故納新的憧憬命名而來。

來自西安的旅游攻略安自駕游柞水柞水縣自駕游旅游攻略
1個回答2024-03-17 03:08

1.柞水縣自駕游玩攻略


自駕從_邑區(qū)到柞水洞。方案一走尹福高速,水陽高速,收費70元左右,3小時50分281.7公里,8個紅綠燈。這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最長的距離。


2.路線:寶南線,S102,4小時14分鐘,153.2公里,11個紅綠燈。這個方案是最近的,但是路況不好。


2.柞水縣自駕游玩攻略圖


可以去風雨口、翠華山、太白山、紅河谷、少華山、鐘南山、藍田縣白鹿原影視城、寶雞關(guān)山牧場、咸陽市禮泉縣袁家村文化民俗度假村、龍頭山馬尾一民俗村、安康瀛湖、商洛市柞水縣柞水洞、陜北神木縣二林兔。


3.西安到柞水自駕


全程359.6公里,7小時48分鐘。


1從起點出發(fā),在西安市區(qū)行駛11.7公里西安市雁塔區(qū)安通項燕路小學行駛大約400米,然后右轉(zhuǎn)進入X113/項燕路。


詳細路段


沿2x113/項燕路行駛1公里,左轉(zhuǎn)進入森林,帶路。


3沿林吟路行駛2.9公里,右轉(zhuǎn)進入Y233/昌明公路。


4沿Y233/長明公路直行11.5公里,經(jīng)過魏明路加油站約50米,然后稍微右轉(zhuǎn)。


詳細路段


5直行15.6公里,稍微左轉(zhuǎn),進入S107。


詳細路段


6沿S107行駛10.6公里,然后右轉(zhuǎn)。


7行駛41.4公里,過葛牌鄉(xiāng)約250米,右轉(zhuǎn)進入蔡九路。


8沿蔡九路行駛29.9公里,踩玉河口后右轉(zhuǎn)進入瓦豐路。


9沿瓦豐路行駛1.4公里,左轉(zhuǎn)。


10直行40.2公里,過馬蹄彎村約200米,左轉(zhuǎn)進入S102。


詳細路段


1沿S102行駛138.2公里,經(jīng)過中石油旬陽城關(guān)加油站約50米,然后右轉(zhuǎn)進入G316。


1沿G316行駛46.8公里(經(jīng)收費站),經(jīng)過團結(jié)小學約100米,然后左轉(zhuǎn)進入S207。


13沿S207行駛7.9公里,在環(huán)形交叉路口的第三個出口下高速,進入香溪路。


14進入漢濱區(qū)城區(qū),行駛405米到達終點。


詳細路段


建議路線


34公里,7小時57分鐘


g2100****00


西安陜西省安


1.從西華門大街向西走到北門。


43米


2.向左急轉(zhuǎn)彎,繼續(xù)沿著西華門大街走。


20米


3.走坡道,向北街行駛。


85米


4.向右轉(zhuǎn),進入北街。


500米


5.從2號出口繞過環(huán)形交叉路口到達南街。


80米


6.向右轉(zhuǎn),繼續(xù)沿著南街走。


27米


7.從南門環(huán)島3號出口下高速,進入南關(guān)正街。


1.4公里


8.在南稍門的十字路口,繼續(xù)向常一條北路。


1.3公里


9.繼續(xù)往前走,上常中間道路。


1.3公里


10.西雁塔路口左轉(zhuǎn):昌一個路口,進入常一條南路。


3.9公里


11.繼續(xù)走,然后上Chang一條街道。


1.2公里


12.右轉(zhuǎn)進入西大街。


6.1公里


13.稍微左轉(zhuǎn),進入西灣公路/210國道。


繼續(xù)沿著210號國道行駛。


部分收費路段


穿過兩個環(huán)形交叉路口。


25公里


14.左轉(zhuǎn)進入316號國道。


部分收費路段


84.2公里


15.從環(huán)形交叉路口周圍的1號出口下高速。


4.8公里


16.稍微左轉(zhuǎn),往瀛湖路走。


在一個環(huán)形交叉路口后。


1.5公里


17.左轉(zhuǎn),進入瀛湖路。


1.4公里


18.一直走,上育才中路。


300米


陜西安康


4.柞水自駕游路線攻略


柞水洞和商南近似大峽谷不在一條路線上。它距離西安柞水70多公里安至包茂高速公路,距約200公里安至金絲峽至高速公路。不在同一條路線上,不如兩次出行。


西安安到大峽谷自駕路線:從上西(安)蘭(天)高速公路到安,轉(zhuǎn)陜(西)滬(滬)高速,開往商洛,到達峽出口。乘車路線:西安對面的陜西汽車站有到金絲峽的豪華大巴火車站,從早上7點到下午6點,每小時一班。在金絲峽客運站下車,有專車到景區(qū)。


西安去擠水洞:從城南客運站坐班車到擠水洞


另一條從安康出發(fā),走國道從漢陰、石泉、寧陜到西安安。兩條路線都不錯。建議以寧陜?yōu)槁茫?zhèn)返回的。


5.柞水自駕一日游攻略


柞水洞位于商洛柞水縣石甕鎮(zhèn),在柞水縣城南約13公里處。除了自駕車,你可以坐汽車或火車到柞水縣,然后坐汽車到鎮(zhèn)安在柞水站下車,在山洞下車。這里可能沒有直達的公交車,所以你只能坐公交車去鎮(zhèn)去山洞,每半小時一趟。


景區(qū)由溶洞和古道嶺兩部分組成。要進入景區(qū),可以先去溶洞,再去古道嶺。當然,這參觀古道嶺然后去山洞是可以的。


從景區(qū)到山洞,可以40塊錢坐電梯進山洞,也可以走很長一段路到山洞。如果你身體健康,你只需要走十分鐘。它當你進入洞穴時,有點陰暗。它it’最好帶件外套。它里面很大。參觀整個洞穴大約需要40分鐘。


柞水有108個大大小小的洞穴,但目前只開放了兩個。這是一個難得的景點,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神奇的洞穴。


它這是一種喀斯特地貌。洞內(nèi)流水經(jīng)年累月侵蝕碳酸鹽巖,形成大小不一的鐘乳石,現(xiàn)代的燈光效果使其更加迷幻。


離開山洞,去古道嶺。走路要一個小時,只是參觀是最快的。往返80元每人50元。


出了隧道,要過玻璃橋才能到古道嶺。古道布滿石階和石墻,完全是古代土匪寨子的模樣。


古道,古稱正北路,建于南北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是安康到柞水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秦楚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很多名人帝王都會在這里飲馬歇息,留下了很多歷史故事。


古道除了有游客吃飯的古玩街,還有冰雪、游樂園、碰碰車等娛樂設(shè)施。


古道的面積也很小,沒走幾步就走完了。


參觀完古道嶺,返回山上。


你可以從玻璃橋旁邊的木棧道下山或走出景區(qū)。


之后原路返回景區(qū)入口,前往下一個景區(qū)——古道嶺。柞水洞景區(qū)門票包括古道嶺景區(qū),但是每個游客需要交3塊錢,這是鞋套的錢。進入玻璃棧道和玻璃吊橋需要鞋套。這一段爬得不高。單程加景點步行到玻璃棧橋大概需要一個小時。游客也可以選擇乘坐50元的火車。棧道沿包茂高速、西康鐵路南下。一路上可以看到山上的索道和極限運動,山頂還有幾個道觀。當然,滑索、飛船等極端事件也要額外收費。端午節(jié)期間,價格是79元一個。


西安安安康鐵路


懸浮在兩座山之間的宇宙飛船。


單滑繩


飛艇


玻璃吊橋


簡而言之,八點開始。西安的早晨鐘安,經(jīng)過中南古村,最后到達柞水洞。它可以在四點左右結(jié)束所有的旅程下午5點鐘,6點返回市區(qū)。晚上的鐘。


6.柞水旅游攻略


It最好有一條直達的公路。


從咸陽到西寶高速公路向東,再到西安繞城高速,然后到西安南有安至安康西康高速,至柞水縣高速,再沿區(qū)內(nèi)柞水洞旅游公路向南,約需兩小時,約100公里。你也可以從西安沿著老路開車安到安康。到了柞水縣城,可以路過柞水洞。


:7.柞水縣自駕游玩攻略一日游


1.漢中。是地球上同緯度生態(tài)最好的地方。這個被巍峨的秦嶺和遼闊的巴山環(huán)繞,被長江的兩條支流漢江和嘉陵江滋養(yǎng)的盆地,地處中國西部,卻有著和江南一樣的美麗。是風水寶地,南北方都受益。在漢中旅游,到處迎接你的都是綠色。


2.佛坪自然保護區(qū)


3.黎平國家森林公園。這里有許多奇峰怪石,泉溪池瀑布很美,被稱為九寨溝在西北部。白子山高聳入云,有九十二座山峰,八十二個海灘和七十二個洞穴。這里風景如畫,云霧繚繞,其高山草甸和白子天坑世界罕見。


4.商洛。那是秦楚的文化交融,被稱為秦風中的楚韻,是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古時候是秦楚交友之地。戰(zhàn)國時,張儀許諾楚國通商六百里,把楚王引誘到武關(guān),最后被扣留至死。這里曾是商鞅封地秦孝公的封地,至今仍有商鞅的遺跡的封地。名人的隱居地四號漢代的教師。李自成八進八出商洛山,曾在商洛駐軍多年。


5.近似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商洛商南縣東南部新開嶺腹地,距商南縣城60公里,距太吉河鎮(zhèn)18公里。風景秀麗,具有窄、長、美、奇、險、幽的特點,被稱為峽谷奇觀,生態(tài)王國。


6.旺姆郭家森林公園。位于鎮(zhèn)商洛市安縣,總面積3616公頃。公園內(nèi)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數(shù)千畝的草原和種類繁多的珍稀動植物。


7.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天柱山,又名天柱山,位于山陽縣東南部,牯嶺以南,云嶺以北,距縣城30公里。


8.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柞水縣營盤鎮(zhèn),秦嶺南坡,海拔1000-2802米,總面積2123公頃,距西安42公里安。


9.安康。古老的金州,位于陜西省的南端,被稱為秦巴萬寶山,中藥材的搖籃和自然生物基金銀行。毗鄰川渝鄂,漢江穿境而過。楊安、湘渝、西康電氣化鐵路在安康交匯,旅游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它與西安北有安,南有三峽,東有湖北武當山、神龍架自然保護區(qū),西有漢中三國遺址。它是連接西安安三峽張家界,是國家規(guī)劃的,也是陜西綠色生態(tài)旅游的品牌。


10.南夢溪。是陜南寧陜縣自然環(huán)境保護較好的旅游區(qū)。孟茜隱藏在鐘南山山腹地(寧陜縣江口鎮(zhèn)沙坪村大巖溝西溝),西安西南114公里安,210國道以西1047公里,西漢高速出口45公里處。干流長8公里,總面積1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9.9%。有128座山峰,48條溪流和86個瀑布。有麝、黃麂、熊、紅腹錦雞、雉雞、狼、豹、羚牛、鹿、山羊、大鯢、豪豬等珍稀野生動物,其中區(qū)內(nèi)有極具美學觀賞價值的紅腹錦雞2萬余只。


有黃檀、紫檀、野生蝴蝶蘭、木本茉莉、食人、野生茶樹、野生玉蘭、藤本木瓜、酸棗皮、野生杜仲、紅豆杉、迎春、細辛、苦竹等植物。有烽火臺4座,古樹90株,奇山、奇洞、奇花異草、奇石、怪石、古樹、怪樹、瀑布、奇峰怪崖、怪池、峽谷、竹園等景觀,星羅棋布。登記在冊的村民有100人,該地區(qū)無人居住。


:一天8.柞水旅游攻略景點必去





它距離西安1963.6公里安到沈陽。自駕需要20小時44分鐘,收費855元。西安俺,叫常安,古稱濠井,是陜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特大城市和關(guān)中平原核心城市,國務(wù)院批準的中國西部重要中心城市。西安安位于黃河流域中部的關(guān)中盆地,東臨零河、巴元山,與滑縣、渭南市、商州區(qū)、洛南縣相連。它是boun

歙縣古城的縣名由來
1個回答2024-04-27 09:18

安徽省歙(she,第四聲)縣之歙,頗為難認,常被誤讀為翕,或分讀為合羽欠。

正確讀音同射,而在方言中音同歇。

歙縣得名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最早的說法即與歙浦有關(guān)。

后晉開運二年(945)劉昫所纂《舊唐書》卷44《地理志》“縣南有歙浦,因為名”。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樂史吵配所纂《太平寰宇記》載:“有水口名曰歙浦,或云歙者翕也,謂山水翕聚也”。

南宋淳熙二年(1175)羅愿(1136~1184)所纂《新安志·方輿紀要》載:“歙南有歙浦,因以得名”。

清代歙縣潭渡黃崇惺所纂《徽州府志辨證》:“ *** 多名歙者,如王歙、來歙之屬。

古‘歙’字多用為‘翕’,如‘翕翕訾訾’亦作‘歙歙’,‘翕侯趙信’亦作‘歙侯’,不可勝舉。

歙之名縣,亦作民眾翕集之義,非用其本義也。

《說文》‘欠’部有‘歙’字,‘邑’部又有‘□’字,云地名而不言何地。

吾意此即 *** 所制‘歙’縣之字,如傅介子改‘樓蘭’為‘鄯善’,為刻印章,‘鄯’字前此未有,亦介子所制也?!?/p>

很顯然,先有歙浦,后有歙縣,歙浦之名早于歙縣。

可以這樣認為,歙浦之歙因“山水翕聚”而名,歙縣之歙因歙浦而來,輒《太平寰宇記》“或云”略顯失當,故羅愿《新安志》未采用“或云”之說,而黃崇惺說存疑余碰明待考。

“歙”字由翕、欠二字構(gòu)成,其中“翕”字由均含聚集之義的合、羽構(gòu)成,也從側(cè)面反映歙縣“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地豎告理特征;“欠”字說明此處風景絕佳,不欠山水。

注:□為翕字加右耳旁。

歙縣名的來歷
1個回答2024-03-14 05:26

歙縣歷史來歷:

??? 據(jù)歙縣下馮塘、新洲等地出土石器證實,舊石器時代,歙縣境內(nèi)已有人類活動。公元前21世紀以后,西周以前,據(jù)《禹貢》天下分九州,屬揚州,為“蠻夷”所屬之地。

???? 春秋時期屬吳國,戰(zhàn)國初屬越國,后屬楚國。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置歙縣,屬會稽郡(治三陰,即今浙江紹興)。楚漢之際屬鄣郡(治故鄣,今浙江長興),此時,歙縣含今歙、休寧、婺源、績溪、淳安、遂安等地。

??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屬楚國;六年(前201年),屬荊國(治今淮南);十二年(前195年),屬吳國(治今江蘇沛縣)。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屬江都國(治今江蘇揚州)。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鄣郡改為丹陽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本縣仍屬之。

???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quán)派部將賀齊出兵征服金奇、毛甘等山越部落后,從歙縣析分出始新(今浙江淳安)、新定(今浙江遂安)、犁陽(今屯溪)、休陽(今休寧)四縣,連同歙縣、黟縣共六縣設(shè)新都郡。

??? 三國時,屬吳新都郡。

???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改新都郡為新安郡,屬揚州。梁武帝承圣二年(553年),劃出新安郡所轄歙、黟、海寧三縣,置新寧郡。南朝陳文帝天嘉三年(562年),撤新寧郡,復置新安郡。

??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新安郡并入東陽郡,歙縣并入海寧縣;十一年(591年),復置歙縣,置歙州,轄新安郡屬縣。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年),歙州改為新安郡,仍領(lǐng)休寧、歙、黟三縣,郡治在歙。義寧年間(617-618年),汪華起兵占郡地,遷郡治于歙烏聊山,筑郡城。此后至清末,歙縣一直未郡、州、路、府治。

??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汪華附唐,受封越國公。改新安郡為歙州。貞觀元年(627年),歙州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歙州改屬江南東道。天寶元年(742年),歙州又改為新安郡;唐肅宗乾龍元年(758年),新安郡復改為歙州,隸屬浙江西道節(jié)度使,本縣隸屬不變。大歷五年(770年),歙州領(lǐng)六縣,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的“一府六縣”建制基礎(chǔ)。

??? 五代十國時期(907年),唐亡,淮南節(jié)度使楊渥仍稱唐哀宗天佑年號,歙州附之。919年,歙州隸吳。937年,吳亡,隸南唐。

???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稱徽州,徽州得名始此,仍領(lǐng)六縣,治所在歙縣。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稱徽州路,轄縣不變。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稱興安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興安府為徽州府,直至清末。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徽州府直屬中書省。洪武二年(1369年),降婺源州為縣,徽州府仍領(lǐng)六縣,即:歙、黟、休寧、績溪、婺源、祁門。

??? 清太祖順治二年(1645年),徽州府改隸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仍領(lǐng)六縣??滴踉辏?662年),徽州屬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徽寧道??滴趿辏?667年),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取安慶、徽州二府之名)。

???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留縣,直屬安徽??;3年6月,屬蕪湖道;17年8月,廢道, 直屬安徽省;21年10月,屬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區(qū);29年3月,屬皖南行署;同年8月,屬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區(qū);抗戰(zhàn)勝利后,皖南行署撤銷,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qū)。

??? 1949年4月28日,歙縣解放,屬皖南區(qū)人民行政公署;同年5月13日,屬徽州專區(qū);1956年3月,屬蕪湖專區(qū);1961年4月,屬徽州專區(qū);1974年,屬徽州地區(qū)。1987年11月27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改徽州地區(qū)為地級黃山市,轄三區(qū)四縣,即:屯溪區(qū)、徽州區(qū)、黃山區(qū)、歙縣、黟縣、休寧縣和祁門縣。

歙縣的名人
1個回答2024-03-06 00:07

畢升:宋代活字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家。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號南溟、太函,歙縣人,明代中后期文壇上一位較有影響的詩人、散文和雜劇作家。有雜劇《高唐夢》、《五湖游》、《遠山戲》、《洛水悲》,以及《唐明皇七夕長生殿》等五種。此外他還寫了一些散曲。
許國:(1527—1596)字維楨,歙縣人,明大臣。歷任太子出閣、入侍太子的右贊善、禮部左侍郎、禮部右侍郎等職,著有《許文穆公集》。
曹文埴:(?—1798)字竹虛,清安徽歙縣人。清朝大臣。乾隆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遷翰林院侍讀學士,再遷詹事府詹事。授左副都御史,歷刑、兵、工、戶諸部侍郎。后擢戶部尚書。為官持正,不阿附權(quán)臣和珅。以母老引退。嘉慶三年卒。謚文敏。 曹振鏞:(1755—1835)字儷笙,歙縣人。清朝尚書曹文埴之子,此后先后任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學政、軍機大臣等職。他曾在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擔任學政,前后典鄉(xiāng)會試四次,嚴于挑剔一般小毛病。在他的影響下,這種嚴于挑剔一時成為一種風氣。他曾任《會典》、《實錄》、《河工方略》、《明鑒》、《皇朝文穎》、《全唐文》的總裁。
黃賓虹:(1865—1955)原籍安徽省歙縣,生于浙江省金華城,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承前啟后的大家。除了山水畫創(chuàng)作,他在金石學、美術(shù)史學、詩學、文字學、古籍整理出版等領(lǐng)域均有卓越的貢獻。一生著述宏富,有《黃山畫家源流考》、《中國畫學史綱》、《虹廬畫談》、《古畫微》、《黃賓虹畫語錄》、《畫學編》、《印學》、《賓虹詩鈔》等35種。
漸江:(1610—1664)俗姓江名韜,字六奇,法名弘仁,縣城桃源塢人。新安畫派的奠基人。存世作品有《黃山圖》、《曉江風便圖》等約150件。
王茂蔭:(1798-1865)字椿年,號子懷。歷任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戶部、工部、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務(wù)。任京官前后達30年,歷道光、咸豐、同治三朝,不攜眷屬隨任,一人獨居歙縣會館,以兩袖清風,直言敢諫聞名。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又名知行。近代著名教育家。著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等。
張曙:(1908-1938)人民音樂家,原名張恩襲。張曙在短暫的一生中,創(chuàng)作歌曲200余首,現(xiàn)存80余首,其題材大多表現(xiàn)中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的斗爭精神,音調(diào)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他的代表作有《保衛(wèi)國土》、《丈夫去當兵》、《壯丁前線》、《日落西山》、《趕豺狼》、《洪波曲》等。 李濟仁(1931—),皖南醫(y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yī)院主任醫(yī)師、教授,首屆國醫(yī)大師。
張其成(1959—),著名國學專家,養(yǎng)生專家,中醫(yī)文化學家,文人書法家。 全國政協(xié)委員。

歙縣八大家
1個回答2024-03-11 04:19

歙縣“八大家”為槐塘程姓、呈坎羅姓、棠樾鮑姓、長林鄭姓、山前汪姓、溪南吳姓、巖鎮(zhèn)呂姓和葉有曹姓。

歙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史料記載,關(guān)麓村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汪華公七子后裔聚居而居的所在。一直到清朝之前,關(guān)麓都僅僅是一個地理位置優(yōu)越的村落而已,直至清朝乾隆年間,汪昭敩育有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個頂個的厲害,子孫后代都經(jīng)商成功,逐步演變成“八大家”。

這八大家(槐塘程姓、呈坎羅姓、棠樾鮑姓、長林鄭姓、山前汪姓、溪南吳姓、巖鎮(zhèn)呂姓和葉有曹姓)的子嗣,不像旁的人家那般,各自發(fā)家,而是大家依舊圍著祖宅建房,逐漸形成八大家連在一起的別墅群,這在整個徽州,乃至全中國都是絕無僅有的!

歙縣介紹

歙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秦朝置縣,宋設(shè)徽州府,府縣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歙縣是徽州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fā)源地。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chǎn)地,先后被授予“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xiāng)”“徽劇之鄉(xiāng)”“中國牌坊之鄉(xiāng)”等榮譽稱號。?

歙縣文化內(nèi)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后期封建社會民間經(jīng)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被譽為是后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

學術(shù)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jīng)歷了大半個世紀,80年代以后更趨火熱,逐漸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被譽為是并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

歙縣八大家
1個回答2024-03-17 13:46

歙縣“八大家”為槐塘程姓、呈坎羅姓、棠樾鮑姓、長林鄭姓、山前汪姓、溪南吳姓、巖鎮(zhèn)呂姓和葉有曹姓。

歙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史料記載,關(guān)麓村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汪華公七子后裔聚居而居的所在。一直到清朝之前,關(guān)麓都僅僅是一個地理位置優(yōu)越的村落而已,直至清朝乾隆年間,汪昭敩育有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個頂個的厲害,子孫后代都經(jīng)商成功,逐步演變成“八大家”。

這八大家(槐塘程姓、呈坎羅姓、棠樾鮑姓、長林鄭姓、山前汪姓、溪南吳姓、巖鎮(zhèn)呂姓和葉有曹姓)的子嗣,不像旁的人家那般,各自發(fā)家,而是大家依舊圍著祖宅建房,逐漸形成八大家連在一起的別墅群,這在整個徽州,乃至全中國都是絕無僅有的!

歙縣介紹

歙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秦朝置縣,宋設(shè)徽州府,府縣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歙縣是徽州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fā)源地。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chǎn)地,先后被授予“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xiāng)”“徽劇之鄉(xiāng)”“中國牌坊之鄉(xiāng)”等榮譽稱號。?

歙縣文化內(nèi)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后期封建社會民間經(jīng)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被譽為是后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

學術(shù)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jīng)歷了大半個世紀,80年代以后更趨火熱,逐漸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被譽為是并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

歙縣名人有多少
1個回答2024-04-09 22:23
古代名人
畢升:宋代活字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家。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號南溟、太函,歙縣人,明代中后期文壇上一位較有影響的詩人、散文和雜劇作家。有雜劇《高唐夢》、《五湖游》、《遠山戲》、《洛水悲》,以及《唐明皇七夕長生殿》等五種。此外他還寫了一些散曲。
許國:(1527—1596)字維楨,歙縣人,明大臣。歷任太子出閣、入侍太子的右贊善、禮部左侍郎、禮部右侍郎等職,著有《許文穆公集》。
曹文埴:(?—1798)字竹虛,清安徽歙縣人。清朝大臣。乾隆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遷翰林院侍讀學士,再遷詹事府詹事。授左副都御史,歷刑、兵、工、戶諸部侍郎。后擢戶部尚書。為官持正,不阿附權(quán)臣和珅。以母老引退。嘉慶三年卒。謚文敏。
清朝名人
曹振鏞:(1755—1835)字儷笙,歙縣人。清朝尚書曹文埴之子,此后先后任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學政、軍機大臣等職。他曾在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擔任學政,前后典鄉(xiāng)會試四次,嚴于挑剔一般小毛病。在他的影響下,這種嚴于挑剔一時成為一種風氣。他曾任《會典》、《實錄》、《河工方略》、《明鑒》、《皇朝文穎》、《全唐文》的總裁。
黃賓虹:(1865—1955)原籍安徽省歙縣,生于浙江省金華城,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承前啟后的大家。除了山水畫創(chuàng)作,他在金石學、美術(shù)史學、詩學、文字學、古籍整理出版等領(lǐng)域均有卓越的貢獻。一生著述宏富,有《黃山畫家源流考》、《中國畫學史綱》、《虹廬畫談》、《古畫微》、《黃賓虹畫語錄》、《畫學編》、《印學》、《賓虹詩鈔》等35種。
漸江:(1610—1664)俗姓江名韜,字六奇,法名弘仁,縣城桃源塢人。新安畫派的奠基人。存世作品有《黃山圖》、《曉江風便圖》等約150件。
王茂蔭:(1798-1865)字椿年,號子懷。歷任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戶部、工部、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務(wù)。任京官前后達30年,歷道光、咸豐、同治三朝,不攜眷屬隨任,一人獨居歙縣會館,以兩袖清風,直言敢諫聞名。
近代名人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又名知行。近代著名教育家。著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等。
張曙:(1908-1938)人民音樂家,原名張恩襲。張曙在短暫的一生中,創(chuàng)作歌曲200余首,現(xiàn)存80余首,其題材大多表現(xiàn)中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的斗爭精神,音調(diào)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他的代表作有《保衛(wèi)國土》、《丈夫去當兵》、《壯丁前線》、《日落西山》、《趕豺狼》、《洪波曲》等。
歙縣的文化
1個回答2024-05-31 04:07

歙縣,秦始置縣,古稱“新安”,自隋唐以來,歷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稱“徽州府”。歙縣是古徽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chǎn)地,明清兩代輝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歙縣古城與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并列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新安畫派獨樹一幟,新安醫(yī)學拔萃醫(yī)林,徽派藝術(shù)技藝精湛,徽派建筑納徽四雕于一體,在古建藝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寶中有“兩寶”:徽墨和歙硯出自歙縣,還有徽菜、徽劇、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派盆景等?!盎罩輰W”已成為與“敦煌學”、“藏學”比肩并立的三大地方學之一。如今的古徽州城內(nèi),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采;四鄉(xiāng)村鎮(zhèn),處處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共建有250多座,比較成規(guī)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許國石坊等,有“牌坊之鄉(xiāng)”美稱。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仿佛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仿佛走進古典建筑藝術(shù)的博物館。
歙縣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罩菸幕腔跂|漢、西晉、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強宗大族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來,這里更是文風昌盛,人文薈萃,成了“東南鄒魯”、“禮義之邦”。 歙縣四鄉(xiāng),風俗迥異,除了共同的節(jié)日以外,各地還有不相同的風俗節(jié)日,西鄉(xiāng)有巖寺的“上九”(正月初九)、堨田的“四月八”、潛口的“六月二”等,民間都要籌集款項,建臺演戲,四鄉(xiāng)的農(nóng)具家具、生活用品、竹木器具云集到村鎮(zhèn)上來交流銷售,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如今,還保留著這些傳統(tǒng)的風俗節(jié)日,不過內(nèi)容更加充實,真正變成了規(guī)模很大的物資交流會。東鄉(xiāng)也有風俗節(jié),如大谷運的“六月一”、汪滿田的“六月十”、桃坑的“六月半”、桃?guī)X的“七月半”、竦坑的“十月半”等,俗稱“保熟節(jié)”、“慶熟節(jié)”。
在這些節(jié)日里,有的用面粉做咸淡面包,有的做油煎米果,有的裹粽子,都為的祈求茄氏風調(diào)雨順,五谷大熟。并有用面包、米果、粽子互送親戚,以示“撒?!?,相互祝愿。南鄉(xiāng)和北方的許多地方,還有社節(jié),俗稱“土地節(jié)”。二月春分和八月秋分,為一年中的“二、八”社節(jié)。過去,人們要去社公祠、土地廟祭拜,祈求年景大熟。有的地方還要剪些寸長的麥桿與黃豆炒在一起,到田畈里去祭拜,謂之“炒蟲”。這一天,小孩子要剃光頭,謂之“除蟲窩”。意思是祈求無蟲無病,五谷豐登。 二千多年的縣建制歷史孕育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沉淀,不僅在城鎮(zhèn)而且在歙縣的鄉(xiāng)村,到處可以尋覓到深厚的歷史。由于歷代戰(zhàn)火波及較少,歙縣很多千年以上建制的村,仍然古韻猶存。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是由建設(shè)部和國家文物局從2003年起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tǒng)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zhèn)和村。歙縣境內(nèi)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有:許村鎮(zhèn)、漁梁村、棠樾村。
許村鎮(zhèn)位于歙縣西北部,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曾是古徽州通往安慶、池州的必經(jīng)之地?,F(xiàn)有保存較完好的元明清時期古建筑200余處。2006年,在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的名錄里,許村古建筑群名列其中,包括了高陽廊橋、五馬坊、大觀亭、薇省坊、觀察第、大邦伯祠等十五處元明清古建筑。國務(wù)院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歙縣共有7處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其中,具體是葉村洪氏宗祠、長慶寺塔、棠樾古民居、北岸吳氏宗祠、北岸廊橋、枯納昌溪周氏宗祠沒納沒、員公支祠榜上有名。
至此,歙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13處。國寶單位的增加對于提升歙縣的歷史文化品位、促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義。
漁梁村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在唐代已具雛形,整體建筑格局保存完整,漁梁壩和水運碼頭是村落最有特色的要素。古村落內(nèi)現(xiàn)存?zhèn)鹘y(tǒng)古建筑占古村落建筑總數(shù)的65%。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有320處。村落沿江有一條東西向主街,垂直該街則衍生出10余條小巷,是頗具特色的古徽州商業(yè)街巷。
棠樾村位于歙縣鄭村鎮(zhèn),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以牌坊群聞名于世。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牌坊群旁,還有男女二祠,建筑規(guī)模宏大,磚木石雕尤為精致,如今已修復如舊。
歙縣深渡鎮(zhèn)陽產(chǎn)村、漳潭村、漳嶺山村,歙縣北岸鎮(zhèn)瞻淇村,歙縣許村鎮(zhèn)許村,歙縣雄村鄉(xiāng)賣花漁村、雄村村于2013年8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