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諫

諫的意思諫的意思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1-14 17:46
1、諫釋義:規(guī)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改正錯誤。進諫、直言敢諫、從諫如流。
2、相關(guān)組詞:諫諍、諷諫、納諫、兵諫、勸諫、進諫、規(guī)諫、諫阻、距諫、從諫、諫爭、諫紙、諫訓、諫章。
3、百科釋義:諫,舊時指對君主、尊長的言行提出批評或勸告:規(guī)諫、進諫。
關(guān)于真諫和諷諫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01 11:45
  看標題應(yīng)該是問直諫和諷諫吧,孔子 曰:“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風諫。唯度主而行之。”

  諷諫比較有名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蘇世長諷諫,都是學過的。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r>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直諫的就多了,歷史上凡是有才能有被君王殺了的基本都是直諫,隨便舉例比如屈原直諫見疏、比干直諫犯紂王等,晏子也擅長直諫。

  梁丘據(jù)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據(jù)忠且愛我。我欲豐厚其葬,高大其壟。”晏子曰:“敢問據(jù)之忠且愛于君者,可得聞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 我具也,則據(jù)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風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愛也。”晏子曰:“嬰對,則為罪;不對,則無以事君,敢不對乎!嬰聞之,臣 專其君,謂之不忠;子專其父,謂之不孝。事君之道,導親于父兄,有禮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諸侯,謂之忠。為子之道,以鐘愛其兄弟,施行于諸父,慈惠 于眾子,誠信于朋友,謂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維據(jù)盡力以愛君,何愛者之少邪?四封之貨,皆君之有也,而維據(jù)也以其私財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 據(jù)之防塞群臣,擁蔽君,無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據(jù)之至于是也。”遂罷為壟之役,廢厚葬之令,令有司據(jù)法而責,群臣過而諫。故官無廢法, 臣無隱忠,而百姓大說。
作家連諫 連諫
1個回答2022-07-04 22:35
秘密

類別:現(xiàn)代小說 作者: 連諫 狀態(tài):已完成 總點擊:167
[ 內(nèi)容簡介 ]
 一個看過之后令人潸然淚下、感動一生的都市愛情故事。
  男主人公顧海洋有一個幸福的小家庭,然而自從他把母親接來住在一起后,兩代人的不同生活習慣引起了不少婆媳矛盾。由于婆媳間的種種誤會,母親選擇了離家出走、遭遇車禍。為此顧海洋對妻子充滿了怨恨。在母親住院時,顧海洋又得知自己身患絕癥。當知道自己是誤解了妻子時,顧海洋默默承受著喪母的悲傷和疾病的折磨,妻子肖曉也獨自一人承受著懷孕和被誤解的壓力……
什么事諷諫,直諫?它們分別有什么好處?
1個回答2024-02-25 15:34
諷諫:指下對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語規(guī)勸,使其改正錯誤 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guī)勸.
直諫:直言規(guī)諫
諷諫 顯得更委婉,容易被別人接受;直諫更直接,但是由于是直言規(guī)勸,所以有時候難免激化矛盾,導致別人有不滿情緒,反倒不容易達到規(guī)勸的效果.
與諫言有關(guān)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26 16:35
【主文譎諫】:zhǔ wén jué jiàn,主文:用譬喻來規(guī)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婉言規(guī)勸。
【飾非拒諫】:shì fēi jù jiàn,飾:掩飾;非:錯誤;諫:直言規(guī)勸。拒絕勸告,掩飾錯誤。作謂語、定語;指人不聽勸告。
【直言正諫】:zhí yán zhèng jiàn,指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多用于臣下對君主。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犯顏敢諫】:fàn yán gǎn jiàn,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諫:以直言規(guī)勸。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guī)勸。作謂語、定語;指敢于說真話。
【諫鼓謗木】:jiàn gǔ bàng mù,諫鼓:相傳堯曾在庭中設(shè)鼓,讓百姓擊鼓進諫;謗木:相傳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讓百姓在上面寫諫言。指廣開言路,聽取各方意見。
【誹謗之木】:fěi bàng zhī mù,誹謗:引以為諫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豎立木牌,讓人們寫上諫言。作賓語;指讓人寫諫言的木牌。
【杜絕言路】:dù jué yán lù,杜絕:斷絕,阻塞;言路:進言之路。堵塞和斷絕一切進言之路,指不納諫言。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直言正論】:zhí yán zhèng lùn,正直公道的言論。作主語、賓語;指公道話。
【直言切諫】:zhí yán qiē jiàn,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多用于臣下對君主。同“直言極諫”。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直言極諫】:zhí yán jí jiàn,①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多用于臣下對君主。②直言極諫科的省稱。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犯顏極諫】:fàn yán jí jiàn,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威嚴;極諫:以直言規(guī)勸(常用下對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guī)勸其改正錯誤。作謂語、定語;指敢于說真話。
【正諫不諱】:zhèng jiàn bù huì,諫:勸諫;諱:避諱。正言相勸,毫不隱諱。作定語、狀語;指直說。
【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zhì zú yǐ jù jiàn,yá zú yǐ shì fēi,智謀足以使人拒絕規(guī)勸,言辭足以使人拒絕過錯。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犯言直諫】:fàn yán zhǐ jiǎn,敢于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而直立相勸。作謂語、定語;指直言規(guī)勸。
【犯顏進諫】:fàn yán jìn jiàn,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諫:以直言規(guī)勸。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guī)勸。作謂語、定語;指敢于說真話。
古代冒死進諫的人
1個回答2024-01-29 10:37
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的直諫大臣,后來壽終正寢
有關(guān)進諫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12 15:26
犯顏進諫_成語解釋
【拼音】:fàn yán jìn jiàn
【釋義】: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諫:以直言規(guī)勸。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guī)勸。
三國演義中有關(guān) 死諫 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17 01:20
黃權(quán)和王累。在劉璋答應(yīng)收留劉備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愿意讓劉備進軍益州,王累以死相勸,黃權(quán)咬劉璋的衣袖,被拽折兩顆門牙。劉璋對他們不理不睬,最后劉備占領(lǐng)益州
從諫如流 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2-20 05:18
詞目 從諫如流
發(fā)音 cóng jiàn rú liú
釋義 諫:磨洞直言規(guī)勸。聽從規(guī)勸像流水一樣自然。形容樂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
出處 漢·班彪《王命論》:“從諫如順流,趣時如響赴?!?
示例 也有少數(shù)聰明點的,為了坐穩(wěn)江瞎慧枯山,籠絡(luò)人心,也能~。碧好(臧克家《納諫與止謗》)
諫逐客書的進諫方式
1個回答2024-01-28 16:46
諫逐客書的進諫方式:
一、避重就輕、緩解緊張局面

在說服開始階段,最好不要直接談及此事,而是采用迂回戰(zhàn)術(shù),避重就輕,對對方噓寒問暖,表示出自己的誠意,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和立場,通過這樣的方式拉近說服者與被說服者的距離,消除對方對自己的警惕之心,環(huán)節(jié)緊張的局面,營造出輕松安定的說服環(huán)境。李斯對這方面的技巧把握得極好,能夠充分結(jié)合當時的情景和交際環(huán)境,審時度勢,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些方法和途徑,運用避重就輕的說服技巧,緩解與秦王的緊張對立局面。
二、擺事實、舉實例,用事實說話
在《諫逐客書》中,李斯運用了大量的難以反駁的實例就逐客的不利進行闡述,表達出招賢納士的重要性以及對國家的好處。李斯從歷史和當前兩個角度進行分析。一方面,李斯通過對歷史的回顧,例舉了穆公、昭王等由于重視客卿,善于聽取客卿提議的實例,最終實現(xiàn)了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安居樂業(yè),以此說明客卿的重要性,沒有客卿的幫助,秦國也無法走到現(xiàn)在強大的地位。另一方面,李斯又從現(xiàn)實出發(fā),對秦國當前的財政情況進行分析,例舉出秦王所珍愛的各項珠寶,大多是來自于周邊鄰國的進獻或是買賣,從而很隱晦地指出了逐客令的莫名其妙和荒唐。李斯在對秦王珍愛的奇珍異寶進行闡述時,所用的文筆是非常夸張的,并且一樣一樣詳細地例舉珍寶種類,從而與逐客令形成鮮明的對比,指出不管在歷朝歷代,人才才是最寶貴的財富,但秦王卻喜歡珍寶,不愛人才。以此說明逐客令并不是明智之舉,不是秦王這樣想做明君的君王應(yīng)當做的事情,指明了逐客令的存在是錯誤的。
三、學會換位思考,為對方著想
在說服的過程中,應(yīng)當盡量站在對方的角度進行思考,感受對方的憂慮,體會對方的想法。這就要求說服者應(yīng)當學會換位思考,時刻為對方著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使對方放下對自己的警惕,以真誠打動對方,獲得對方的信任。因此,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必須擺明自己的立場,將自身的事業(yè)發(fā)展與秦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有效結(jié)合在一起。李斯并沒有談及自身未來的發(fā)展以及逐客令對自身的影響,只是從秦國發(fā)展以及國家利益的立場上進行分析,為秦王統(tǒng)一天下積極獻計獻策,共同謀劃。直接指出逐客令對國家利益的不良影響,與統(tǒng)一天下的目標相悖,秦王為了實現(xiàn)自己統(tǒng)一天下的目標,只能重新斟酌。這樣的說服方法,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更好地實現(xiàn)了進諫的目的,最終使得秦王收回成命。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