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 的意思

囫圇吞棗囫圇的意思是什么
3個回答2022-08-04 22:20

囫圇吞棗囫圇的意思是 整個兒,完整的

囫圇吞棗(hú lún tūn zǎo)是成語,出自《答許順之書》,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籠統(tǒng)地接受。

【出處】宋代的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初無二致,正是鶻侖(囫圇)吞棗?!?/p>

【解釋】不多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思考仔細(xì),籠統(tǒng)的接受。。囫圇:整個兒。

【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rèn)真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走馬觀花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xì)嚼慢咽、融會貫通

【同韻詞】闔門卻掃、兔子不吃窩邊草、針頭線腦

成語典故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xué)生。一天課余時間,學(xué)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里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yī)生。他看到學(xué)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著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于牙齒,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牙齒?!甭犃诉@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xué)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咽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牙齒了?!笨腿苏f:“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什么
2個回答2023-02-10 22:50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xì)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如果是知道底的人,仔細(xì)咀嚼再吞咽;如果是不知底的人,一下子整個把棗吞了。

【示例】讀書就像品茶一樣,囫圇吞棗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細(xì)細(xì)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rèn)真

【近義詞】鶻侖吞棗、走馬觀花、生搬硬套、一知半解、生吞活剝、不求甚解

【反義詞】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貫通融會、含英咀華、細(xì)嚼慢咽、窮原竟委、尋根究底、咬文嚼字

擴(kuò)展資料

1、囫圇吞棗的近義詞

走馬觀花

【解釋】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策馬奔馳于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

【示例】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馬觀花,草草了事。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狀語、賓語;含貶義

2、囫圇吞棗的反義詞

融會貫通

【解釋】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自】宋·朱熹《朱子全書》:“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xué)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p>

舉一個例子能知道三個;聽說一能知道十;于是學(xué)者用功之深;窮理的成熟;然后能融會貫通;才落到這一步。

【示例】老師教導(dǎo)同學(xué)們要對學(xué)過的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語法】用作褒義。多用在學(xué)習(xí)上。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囫圇吞棗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10-31 19:05
囫圇吞棗的意思: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囫圇吞棗的故事情節(jié)
1個回答2024-01-18 17:03
  囫圇吞棗的故事
  有個人曾經(jīng)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hù)牙齒了嗎?” 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么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 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
“囫圇吞棗”的讀音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06 13:20

囫圇吞棗?[ hú lún tūn zǎo ]?

1.釋義: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2.造句:

(1) 我們要認(rèn)真理解課堂上學(xué)到的知識,切勿囫圇吞棗。

(2) 他只是把這首詩囫圇吞棗地背下來了,至于什么意思一點兒也不清楚。

(3) 理解膚淺是因為看書時囫圇吞棗,所以我們要認(rèn)真讀書,反復(fù)思考。

(4) 不懂得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圇吞棗。

(5) 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囫圇吞棗怎么讀
1個回答2024-02-10 03:58

囫圇吞棗的讀音是hú lún tūn zǎo。

囫圇吞棗的解釋為:囫圇:整個的,完整的。把整個的棗子不加咀嚼就吞下肚去。成用來比喻學(xué)習(xí)或理解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籠統(tǒng)地接受,食而不化。出處:宋·圓悟克勤·《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趙州大蘿卜頭》:若是知有底人,細(xì)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造句:

1、我讀書經(jīng)常只是囫圇吞棗的看一遍。

2、每次我看到新的東西,我先是囫圇吞棗,然后在細(xì)細(xì)琢磨。

3、讀書要有收獲,千萬不能一目十行、囫圇吞棗。

4、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5、讀書要反復(fù)的讀不能囫圇吞棗。

6、善于讀書的人當(dāng)看不懂時,會自覺地反復(fù)重讀,直到讀懂為止。而不善于讀書的人則相反,即使第一遍看不懂也囫圇吞棗地讀下去。

7、讀書要思考,不能囫圇吞棗。

8、他囫圇吞棗地把晚飯塞下肚,好像三天沒吃過東西似的。

9、在學(xué)習(xí)前人的東西時,取囫圇吞棗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10、爺爺也不要求這些,因為他本來就講不明白那些詩,只能讓我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的故事和意思
1個回答2024-02-08 10:43
《湛淵靜語》(元朝人白珽編著)有這么一個笑話:從前,有個自作聰明的人,有一次聽人談到生梨和棗子的藥性,說是“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他聽了以后,想了一想,隨即得意地說:“好,我懂得了:以后吃生梨的時候,只嚼不咽;吃棗子的時候,只咽不嚼。那樣,就有益無損,既不傷牙齒,也不傷脾胃!”旁人笑道:“吃生梨只嚼不咽,倒還可以做到。吃棗子只咽不嚼,卻很為難,你那樣囫圇吞棗,可受不了?。 ?br>
  “囫圇”,是整個兒的意思。把棗地整個地吞下去,連核也不吐出來,嚼也不嚼,就叫“囫圇吞棗”。作為一句成語,它比喻人們在學(xué)習(xí)上不求甚解、含糊了事,只把原書文句照本死讀,好比吃東西不加細(xì)嚼、品味,也不消化、吸收一樣。
囫圇吞棗
1個回答2024-01-23 17:56
囫圇吞棗,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 ,后引用為成語,本義是指把棗整個咽下去,比喻理解事物時,不加以分析,模糊理解。

【詞目】囫圇吞棗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英譯】 1. to swallow dates whole; 2. to 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3. to read without comprehension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結(jié)構(gòu)】偏正式。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rèn)真。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走馬觀花。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xì)嚼慢咽、融會貫通。

【同韻詞】闔門卻掃、兔子不吃窩邊草、針頭線腦。

【基本解釋】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qū)W習(xí)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籠統(tǒng)接受。

含義

囫圇:整個的。 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qū)W習(xí)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籠統(tǒng)接受。

出處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xì)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笨陀性?“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币淮舻茏铀季弥?,曰:“我食梨則嚼而不咽,不能傷我之脾:我食棗則吞而不嚼,不能傷我之齒?!贬蛘咴?“你真是囫圇吞卻一個棗也?!彼旖^倒。

譯文

有個客人說:"吃梨子對牙齒有好處,對脾卻有損傷;吃棗子對脾有益處,對牙齒卻有損害。"有一個傻瓜年輕人聽了這話,思考了很久,說:"我想到一個好辦法:吃梨子的時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損傷我的脾了;吃棗子的時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損傷我的牙齒了。"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你真是囫圇吞棗呀!"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示例

①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囫圇吞棗。(宋代朱熹《答許順之書之三》)

②我讀《水滸傳》,只是囫圇吞棗地看一遍,只知道粗略的情節(jié)。

寓言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 囫圇吞棗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為看了很多的書,懂得許多的道理。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萬分地說:“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說:梨對牙齒很好,但是吃了傷胃;棗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贝蠹叶加X得很有道理。 這個人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聰明,就接下去說:“這很簡單嘛!吃梨子時不要吃進(jìn)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子時整個吞下去,就不會傷牙啦!”這時桌上正好有一盤棗子,他說完便拿起一個大棗放在嘴里,囫圇著吞了下去。大家怕他噎到,連忙勸他說:“千萬別吞,卡在喉嚨多危險呀!”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你真是囫圇吞棗呀!"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寓意

“囫圇吞棗”的故事讓我們感到可笑,它告訴我們世間的事大都有利有弊。興利除弊要有恰當(dāng)?shù)霓k法。似是而非,"囫圇吞棗",只能惹人發(fā)笑。它提醒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只有認(rèn)真學(xué)習(xí),從實際出發(fā),仔細(xì)分析,充分理解,實事求是,才會有利于我們的工作和學(xué)習(xí)。
囫圇吞棗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3 07:35
囫圇吞棗



有個客人說:"吃梨子對牙齒有好處,對脾卻有損傷;吃棗子對脾有益處,對牙齒卻有損害。"



有一個傻瓜年輕人聽了這話,思考了很久,說:"我想到一個好辦法:吃梨子的時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損傷我的脾了;吃棗子的時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損傷我的牙齒了。"



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你真是囫圇吞棗呀!"



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湛淵靜語》



寓意:世間的事大都有利有弊。興利除弊要有恰當(dāng)?shù)霓k法。似是而非,"囫圇吞棗",只能惹人發(fā)笑。



原文:

客有曰:"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則嚼而不咽,不能傷我之脾;我食棗則吞而不嚼,不能傷我之齒。"狎者曰:"你真是囫圇吞卻一個棗也。"遂絕倒。





白王廷(1248-?),字廷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善詩文和書法,官至儒學(xué)副提舉,晚年歸老棲霞,自號"棲霞山人"。門前有泉水流過,因此把居室取名為"湛淵",并且以此自號。著有《湛淵靜語》、《湛淵集》?!墩繙Y靜語》今存2卷,是一本雜記集
囫圇吞棗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2-02 09:26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把棗兒整個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tǒng)接受。

故事: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xué)生。一天課余時間,學(xué)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里來了一位客人。

這位客人是個醫(yī)生,他看到學(xué)生們都在不停地吃著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于牙齒,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牙齒。”

聽了這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xué)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咽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牙齒了。”客人說:“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擴(kuò)展資料
囫圇吞棗的近義詞:
1、不求甚解

意思是指只領(lǐng)會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過分追究。現(xiàn)多含貶義,形容用心不專。

出自:晉·陶潛《五柳先生傳》:“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br/>
白話譯文:五柳先生安閑沉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好讀書,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dāng)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便欣然忘食。

2、走馬觀花

意思是指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觀察一下。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