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兵孫漂流記有聲讀物

相关问答
魯兵孫漂流記讀后感
1个回答2024-03-10 10:28
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篇小說后,深深被故事中的主人翁魯濱遜感動,他遭遇海難漂流到荒島上以后,不是悲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房子、種植莊稼、養(yǎng)殖動物、制造工具、在絕望和無助中用自己的頑強和毅力與饑餓、疾病等作斗爭,最后終于勝利的獲救。
一開始,魯濱遜背著自己的父母跟著一只船出海了,但是在一次雨中船遇難了,他在茫茫的大海里漂流了好長時間,最后被海水帶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這個島上沒有人煙,只有他遇難船上的一只狗和兩只貓,他企圖向來往的船只求救,卻發(fā)現(xiàn)哪只船上的人是海賊。他用身邊僅有的一些物品建了一坐“房子”,后來又在遇難的船上找到了一些面包、酒、衣服、槍彈等等……就這樣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的孤島漂流。在這么長久的時間里,他不僅要戰(zhàn)勝寂寞和孤獨,還要戰(zhàn)勝饑餓和疾病,更不能讓海上的強盜發(fā)現(xiàn)他,他總是樂觀的面對眼前的一切,珍惜身邊每一個可以讓他求生的機會,在困難面前他也害怕過,逃避過但最后總是戰(zhàn)勝了自己而獲得了生的希望。
讀完這篇小說后,我真的被魯濱遜的頑強和勇敢深深的感動著,他在哪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把自己從絕望中解救了出來,對我感動最深的是他的毅力,魯濱遜長達二十幾年對生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我們自己,我們對生活,對學(xué)習(xí)是不是也應(yīng)該向他學(xué)習(xí)呢?遇到困難是不是也應(yīng)該勇敢的面對而不在逃避呢?
記得我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一些困難,我不是想辦法克服它,而是和困難玩起了迷藏,有一次,我對一個數(shù)學(xué)問題特別的感興趣,但是始終沒有把這件事弄明白,如果我要搞清楚這件事,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于是我心安理得的放棄了,可是后來在考試中我又遇到了同一個問題,我還是沒有解決掉,我好后悔,我雖然暫時的“繞”開了這個困難,但困難最終又和我遇上了。
我們今天在生活中,學(xué)習(xí)上的困難和魯濱遜比起來,還是困難嗎?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壞毛病,遇到困難不再著“繞”著走,而是要像魯濱遜一樣,勇敢的和困難作斗爭。
朋友,你看過這本書嗎?如果沒有我建議你看看!你一定也會和我一樣感動的!
用毅力創(chuàng)造奇跡——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你能獨自一人去航海嗎?你能獨自一人在荒蕪人煙的小島上生活幾十年嗎?你能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智慧和頑強的毅力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嗎?相信你和我都會覺得困難的,但是,有一個人卻做到了,他就是笛福筆下的魯濱遜.
一心希望能去航海的魯濱遜在他19歲那年終于登上了出海的船.可不幸的是他遭到了大風(fēng)暴,漂到了一個孤島上,可他毫不畏懼,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他以無比頑強的毅力,和一雙勤勞的手重新生活,克服種種困難.在小島上種起了莊稼,養(yǎng)起了牛羊,蓋起了房屋......生活30年后,回到了祖國.
掩卷深思,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人只要有毅力,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創(chuàng)造奇跡.海倫.凱勒不也是這樣的嗎?
海倫出世剛19個月,就得了一場大病,因而失去了視力和聽力.所以,在之后的五年中,海倫的家人都對她百般寵愛,什么都聽她的,使之成為了一個愛發(fā)脾氣的“小暴君”.終于,在1887年3月3日海倫剛6歲零9個月時,安妮.莎莉文來到了她家,成了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海倫瘋狂地愛上了學(xué)習(xí),脾氣也好多了.在莎莉文小姐和海倫的共同努力下,1896年10月,海倫進入了劍橋女子中學(xué);1900年,她又進入了哈佛大學(xué)德克利夫?qū)W院,1904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令人驚奇的是:海倫會說話.海倫在英國文學(xué)方面十分杰出,她也很愛閱讀,雖然有些報紙、小說她不能直接閱讀,但通過莎莉文老師及其他人的幫助,她也能夠閱讀,從而獲得了無數(shù)知識.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gòu),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海倫.凱勒就用頑強的毅力創(chuàng)造奇跡,我們熟悉的張海迪阿姨也是這樣的人.
張海迪她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創(chuàng)造出一生的奇跡.她說的一句話我最受感動:”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是啊,如果我們也能向她們一樣,那還有什么事不能做到呢?
要想出現(xiàn)奇跡,就要靠你頑強的毅力來創(chuàng)造!
魯兵孫漂流記的作者是什么國的什么?
1个回答2023-01-18 19:07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英國啟蒙時期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與歐洲小說之父”。
《魯兵孫漂流記》是一篇什么小說?
3个回答2022-07-09 01:39
《魯濱遜漂流記》是由丹尼爾 笛福所寫的拓荒歷險的英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寫了魯濱遜的三次航海,從葡萄牙到法國山中遇狼,又在荒島生活許多年。讀者都很欣賞魯濱遜在荒島生活的那一部分也是全書最好的一部分。我們被那新奇的遭遇吸引著。一個人離開人群生活了很久,這究竟是不平常的事。并且除了故事性和真實性,它還有引人思考的地方。魯濱遜在荒島做了許多事情來改變他的生活。他做每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多困難,有些甚至看來是不可克服的,但他經(jīng)得起失敗的考驗,他有堅強的毅力,最終獲得了成功。本書生動的顯示給讀者,一個人的勞動究竟可以做出什么來。它以生動吸引人的故事表達了只要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是事業(yè)。
學(xué)完魯濱孫漂流記后你想對魯濱孫說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07:34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想:魯濱孫真勇敢,他不畏艱險、聰明能干、機智堅強、監(jiān)危不懼、勇敢樂觀,他遇到了那么大的困難都不會退縮,而我們遇到了一點小小的困難就放棄了,我們應(yīng)該向魯濱孫學(xué)習(xí),敢于戰(zhàn)勝困難,學(xué)會生存。
魯兵遜漂流記簡介
1个回答2024-03-15 11:13
樓主你把題目寫錯了,是《魯濱遜漂流記》

簡介:

主人公魯濱遜生于比較富裕的家庭,但他毅然拋棄安逸舒適的家庭生活,甘愿與海浪為伍,去實現(xiàn)自己的航海夢想。他航行到過倫敦,到過非洲,還到過巴西,途中曾被海盜劫持做過奴隸,但最后終于化險為夷。在一次去往非洲的航行中,不幸遇上大風(fēng)暴,全船覆沒,只有魯濱遜幸免于難,飄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從此開始他長達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在蒼涼寂寞的荒島,魯濱遜以其勇于冒險,敢于創(chuàng)造的開拓精神,獨自一人與困難作斗爭,終于重獲自由。在物質(zhì)嚴重缺乏的荒島,魯濱遜用自己的雙手建立了房屋,蘺芭,做衣服、器具等生活必須品。他把野生的動物圈養(yǎng)起來,種植了許多農(nóng)作物。終于,他把原本荒涼的小島建造得美麗而富饒,自己非但沒有被困境壓倒,反而過上了自得其樂的生活。
魯賓孫漂流記
1个回答2024-01-26 01:10
《魯濱遜飄流記》
【作者】丹尼爾·笛福 【國別】英國
【主要人物性格】
魯濱遜:是一個要求個性自由、勇敢冒險、艱苦創(chuàng)業(yè)、追求財富的具有積極進取精神的新興資產(chǎn)者的英雄形象。
星期五:魯濱遜救起的白人俘虜,是魯濱遜忠實的仆人和朋友。
【主要情節(jié)】魯濱遜獨處荒島,挑戰(zhàn)自然的過程。
【寫作特色】采用了“我“來敘述和回憶,給讀者將故事,并且經(jīng)常取證于魯濱遜的日記,將人物細微的思想活動刻畫得纖毫畢見。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最顯著的特點是對食物一五一十地描摹。
【點評】其實每個身處鬧市的人又何嘗沒有孤獨的感受,而流落荒島的魯濱遜正是我們每個人的知音,《魯濱遜漂流記》讓每個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魯濱孫漂流記
1个回答2024-01-29 22:38
亞力山大·賽爾柯克的經(jīng)歷給了笛福的靈感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dāng)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賽爾科克的蘇格蘭水手在海上與船長發(fā)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島上,四年后當(dāng)他被救回英國時已成了一個野人。賽爾科克在荒島上并沒有作出什么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賓遜完全是個新人。英國著名作家笛福以賽爾科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jīng)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文學(xué)加工,使“魯賓遜”成了當(dāng)時中小資產(chǎn)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xué)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chǎn)者形象。他表現(xiàn)了強烈的資產(chǎn)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本書成書于1719年左右,在作者快年屆60時創(chuàng)作了這部妙趣橫生、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傳記體小說,為自己博得了“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的美譽。
魯濱孫漂流記
1个回答2024-01-27 03:37
  事后想起來,我父親最后這幾句話,成了我后來遭遇的預(yù)言;當(dāng)然我相信我

  父親自己當(dāng)時未必意識到有這種先見之明。我注意到,當(dāng)我父親說這些話的時候,

  老淚縱橫,尤其是他講到我大哥陳尸戰(zhàn)場,講到我將來呼援無門而后悔時,更是

  悲不自勝,不得不中斷了他的談話。最后,他對我說,他憂心如焚,話也說不下

  去了。

  我為這次談話深受感動。真的,誰聽了這樣的話會無動于衷呢?我決心不再

  想出洋的事了,而是聽從父親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墒?,天哪!只過了幾天,

  我就把自己的決心丟到九霄云外去了。簡單地說,為了不讓我父親再糾纏我,在

  那次談話后的好幾個星期里,我一直遠遠躲開他。但是,我并不倉促行事,不像

  以前那樣頭腦發(fā)熱時想干就干,而是等我母親心情較好的時候去找了她。我對她

  說,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見見世面,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干。父親最好答應(yīng)我,

  免得逼我私自出走。我說,我已經(jīng)十八歲了,無論去當(dāng)學(xué)徒,或是去做律師的助

  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絕對相信,即使自己去當(dāng)學(xué)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滿師

  就會從師傅那兒逃出來去航海了。如果她能去父親那兒為我說情,讓他答應(yīng)我乘

  船出洋一次,如果我回家后覺得自己并不喜歡航海,那我就會加倍努力彌補我所

  浪費的時間。

  我母親聽了我的話就大發(fā)脾氣。她對我說,她知道去對父親說這種事毫無用

  處。父親非常清楚這事對我的利害關(guān)系,決不會答應(yīng)我去做任何傷害自己的事情。

  她還說,父親和我的談話那樣語重心長、諄諄善誘,而我竟然還想離家遠游,這

  實在使她難以理解。她說,總而言之,如果我執(zhí)意自尋絕路,那誰也不會來幫助

  我。她要我相信,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都不會同意我出洋遠航,所以我如果

  自取滅亡,與她也無關(guān),免得我以后說,當(dāng)時我父親是不同意的,但我母親卻同

  意了。

  盡管我母親當(dāng)面拒絕了我的請求,表示不愿意向父親轉(zhuǎn)達我的話,但事后我

  聽說,她還是把我們的談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父親。父親聽了深為憂慮。他對母

  親嘆息說,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也許會很幸福的;但如果他要到海外去,就

  會成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說什么他也不能同意我出去。

  事過了一年光景,我終于離家出走了,而在這一年里,盡管家里人多次建議

  我去干點正事,但我就是頑固不化,一概不聽,反而老是與父母親糾纏,要他們

  不要那樣反對自己孩子的心愿。有一天,我偶然來到赫爾市。當(dāng)時,我還沒有私

  自出走的念頭。但在那里,我碰到了一個朋友。他說他將乘他父親的船去倫敦,

  并慫恿我與他們一起去。他用水手們常用的誘人航海的辦法對我說,我不必付船

  費。這時,我既不同父母商量,也不給他們捎個話,我想我走了以后他們遲早會

  聽到消息的。同時,我既不向上帝祈禱,也沒有要父親為我祝福,甚至都不考慮

  當(dāng)時的情況和將來的后果,就登上了一艘開往倫敦的船。時間是一六五一年九月

  一日。誰知道這是一個惡時辰??!我相信,沒有一個外出冒險的年輕人會像我這

  樣一出門就倒霉,一倒霉就這么久久難以擺脫。我們的船一駛出恒比爾河就刮起

  了大風(fēng),風(fēng)助浪勢,煞是嚇人。因為我第一次出海,人感到難過得要命,心里又

  怕得要死。這時,我開始對我的所作所為感到后悔了。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

  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么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這時,我父母的忠告,父親的眼淚和母親的祈求,都涌進了我的腦海。我良

  心終究尚未喪盡,不禁譴責(zé)起自己來:我不應(yīng)該不聽別人的忠告,背棄對上帝和

  父親的天職。
魯濱孫漂流記
1个回答2024-01-25 00:50
《魯濱孫漂流記》是作者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寫成的一部冒險小說,(有點帶諷刺的意思)。

代表故事情節(jié):它反應(yīng)的是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主人公的那種在惡劣環(huán)境下堅強生存、改善生活、與天斗的精神是資產(chǎn)階級在原始積累的過程中所展示出的一種強大的精神。

中心思想:贊美生命的頑強,以及告誡人們熱愛生命
魯賓孫漂流記
1个回答2024-01-26 05:32
近三百年來,《魯濱孫漂流記》一直風(fēng)靡全球,成為世界文學(xué)史上不朽的名著。它的魅力何在呢?應(yīng)該說,這歸功于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魯濱遜這個極具個性色彩的人物。在魯濱孫那里,冒險、堅忍、毅力、智慧、勇氣、果敢、富于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全都集于一身,為一切不甘平凡,不安于現(xiàn)狀的人們提供了他們心中所寄托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