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低頭認錯說對不起,對孩子教育有什么影響?

2023-11-30 07:04

2023-11-30 11:20
我覺得挺好的,如果真的是家長錯了,那么也應該跟孩子道歉,那樣的話,孩子以后的是非觀會更加的明確。
更多回答

前幾天,在兒子的幼兒園看到這樣一幕,一位家長大聲的呵斥自己女兒:你怎么回事?好好地上學怎么把衣服弄成這樣,你看看你,一點女孩子該有的樣子都沒有!說到激動處甚至用食指指著女孩的頭,小姑娘被媽媽訓斥的頭也不抬,這時候,班級老師走出來趕緊向家長解釋:對不起,囡囡媽媽,是我的疏忽,忘記和你解釋這件事情了,囡囡今天為了幫其他小朋友撿東西,不小心把衣服弄破了……我看到女孩媽媽的臉色從憤怒變向溫和,笑著和老師說著什么,便牽著女孩走了,從頭到尾都沒有聽到一句對不起。

女孩落寞的背影消失在我的眼前,在很多家庭教育中,這樣的事情稀松平常,為什么身為父母總是很少向孩子道歉,一句“對不起”真的那么難嗎?這好像是所有父母的“通病”,網上曾經有這樣一個話題:你希望父母向你道歉嗎?想到這竟然成了大家發(fā)泄心中委屈的“小天地”,其中點贊最高的兩個讓我印象深刻:即使是自己錯了,爸媽也絕不會向我認錯;我媽和我認錯的方式就是喊我吃飯。

小時候,父親誤會我偷拿家里的錢,當著小伙伴的面轉身就是一巴掌,伙伴們震驚的眼神,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長大之后,母親半玩笑半認真的要求爸爸向我道歉,可是父親只是無所謂的擺擺手:都過去了,還提他干嘛!

母親告訴我,父親深知自己做得不對,只是一直抹不開面子,父親是多少家長的縮影?他們總是有恃無恐的認為,即使自己錯了,我們也會原諒他們,卻不知道有多少孩子一直等著他們的道歉。有人說,你看你爸爸對你多少,什么都買給你,你做什么他都同意,但其實就像是“鞋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家長做得好不好,只有我們知道。

小時候,幾個小伙伴聚集在一起討論著希望快一點長大,而原因卻是長大后可以訓斥我的孩子,在我們潛意識中,家長只要在孩子錯的時候訓斥他們就可以,即使不是他們的錯也沒關系……看,這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的道理,但是當我們真正成為父母的時候,卻真的成為了父母的樣子,“對不起”三個字不知如何說出口。

其實,向孩子道歉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如果還是說不出口,不妨試著慢慢改變。首先,擁抱代替道歉,先安撫孩子受傷的心靈,即使有些話說不出口,但是要讓他感受到你的歉意,將他抱在懷里,親一親他的小臉蛋,都是傳達歉意的好辦法。

之后,試著向孩子說出“對不起”,擁抱、親吻只能安慰年齡段較低的寶寶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方法就顯得敷衍并且沒有誠意,要試著和孩子說“我錯了”、“對不起”,勇敢的邁出第一步,這并不是丟人的事情,相反,孩子會以你為傲。

最后,寫信是傳遞感情最好的方法,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保守心理,讓很多人不愿甚至是不敢表達自己,這時候,就可以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甚至是圖畫,我們家一直有書面表達的習慣,倒不是因為說不出那三個字,而是我認為,書面表達更真誠。

兒子還小的時候,孩子看不懂成篇的文字,我就會畫成畫,用信封裝好悄悄地放在兒子能看到的地方,兒子想要和我說什么,也會用圖畫告訴我,這個方法不僅能夠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還能夠將這些美好的回憶收藏起來。

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父母在等我們感恩,我們在等父母的道歉,最后我們誰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苯逃皇菫榱俗尯⒆映蔀椤疤峋€木偶”,而是以身作則,教會他們尊重、換位思考,教育的過程中,成長的不僅僅是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蛻變以及成長。

父母能夠低頭認錯,可以給孩子帶來一個正面的教育影響。不僅能夠讓孩子明白“有錯誤就要承認”,不管你面對的是誰,只要你犯了錯,你就應該和他去道歉。而且父母向孩子認錯,會讓孩子覺得他與父母是一種平等的關系,以后相處也會更輕松更愉快
肯認錯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比較高,孩子也會想著和父母一起溝通,這樣親子關系就會越來越融洽。孩子不會產生抵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