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頤和園的典故趣聞

2023-12-14 18:57

2023-12-14 22:33
頤和園的文學作品:詩歌,詩詞,著名的優(yōu)美畫作
更多回答
鮮為人知的頤和園趣聞

祝壽祈福,翁山易名

萬壽山的命名,是在230多年以前,乾隆為他母親“孝圣”皇太后祝壽時決定的。萬壽山原名翁山,相傳有一老人在山麓曾挖出一個石翁,所以取名翁山。到了明朝嘉靖年間,石翁遺失了,但翁山這個名字卻一直流傳著。公元1494年(明朝弘治七年),皇帝的乳娘助圣夫人羅氏,曾在翁山之陽背山面水修建了一座規(guī)模不小的圓靜寺,其舊址即今日頤和園內(nèi)排云殿所在的地方。公元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正值“乾隆盛世”,這一年正好是乾隆的母親鈕祜祿氏“孝圣”皇太后60歲生日,乾隆為了表示他的一片孝心,于這一年將翁山改為萬壽山。

慈禧游湖,荷燈點綴

慈禧重修頤和園后,昆明湖備有大小龍舟數(shù)艘,專供慈禧游湖消夏。每次乘船至昆明湖時,她先到南湖島上的龍王廟燒香拜佛,以求龍王保佑她水上游玩平安。尤其是夜游昆明湖,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在湖中放置大量的荷燈,并用荷燈組成不同的圖案,長廊和沿湖岸一線的石欄桿上都要掛上各種花燈。千萬盞燈籠上下輝映,人在湖中巡游,觀賞園中夜景,長廊似飛龍展姿,湖面像龍宮放彩,確實十分有趣。1924年,頤和園辟為公園后,先后在昆明湖中增設了一些普通游船,供一般游人乘坐游覽。

排云而出,壽協(xié)仁符

“排云”二字出自晉朝詩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詩句。排云殿比喻似在云霧繚繞中的仙山瓊閣正排云而出,神仙即將降臨。此殿是在大報恩延壽寺遺址上修建的。慈禧修頤和園時準備把排云殿作為她的寢宮,但是在落成時,據(jù)說慈禧得了一場病,她考慮到排云殿上邊就是佛香閣,佛門凈土,怕靠得太近觸怒了佛祖,才把樂壽堂建成了常年居住的寢宮,而排云殿只是每年十月做壽時使用。十月初十,慈禧皇太后萬壽慶辰,皇上要早起到排云殿行禮,慈禧身著禮服從樂壽堂上轎,經(jīng)長廊到排云殿下轎步行到東暖閣休息。

風景如畫的頤和園有很多名勝。十七孔橋旁邊的銅牛尤其吸引著中外游客,無不為它的精美造型和栩栩如生的神態(tài)贊不絕口。

關(guān)于這頭銅牛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哩!話還得從慈禧太后擴建頤和園時談起。

慈禧建頤和園時,她想學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傳下手諭:頤和園要修成“天上人間”。佛香閣象征天宮,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龍王廟一帶便是人間了。既然有天河,當然就還要有牛郎和織女了。于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邊上,安置了一頭銅牛,用來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邊又建了一座織女亭。銅牛的身子朝東,頭扭向西北,正沖著織女亭所在的方向。以昆明湖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織女”的陣勢。

從此以后,這頭“銅?!本瓦@樣朝朝暮暮望著“織女”。有一年的七月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會織女的日子。這頭銅牛突然活了。它離開了原來的位置,一步一步地走到湖里,然后朝著織女亭的方向游過去了。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這頭銅牛游到一半便沉到了湖底下,再也出不來了。

有人將這件奇事稟報了慈禧。她起初不信,親自到十七孔橋一看:銅牛果然不見了。怎么辦?“天河”邊不能沒有牛郎呵!于是又派人仿照過去的銅牛趕制一只,安在原來的地方。怕它還會跑,又用鐵鏈子將它鎖上。

趕到了第二年的七月七,這第二頭銅牛又動了起來,眼看鐵鏈子也鎖不住了。慈禧忙差手下幾個保鏢的壯漢前去將它拉住。這幾個壯漢用盡全身力氣拼命拽著“?!蔽舶?。由于用力過猛,“咔嚓”一聲,尾巴拉斷了。這時候又有人找來了更粗的鐵鏈子,七手八腳總算將銅牛鎖住了。從此昆明湖邊上便留下了一只斷了尾巴的銅牛。不過,這已經(jīng)是第二只了。頭一只呢?至今還在昆明湖底下哪!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