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

2022-10-09 01:35

2個回答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里,我脫去衣衫想要睡覺,月色從門照了進來,于是我高興的穿起衣服出門閑逛。(我)想到?jīng)]有什么可以用來助興的,于是就到了承天寺去找張懷民。而張懷民呢,也還沒睡,我便與他一起在院里(階前的院子)散步。這時的庭院就像清澈的水中似的,水中還有水草交錯,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月影吧。哪個夜晚沒有月亮呢?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柏樹呢?但是沒有向我們這兩個一樣的悠閑的人??!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問題問的不具體。這篇文言文是蘇軾的又一美文,當時蘇軾被貶到黃州,一個夜晚被皎潔的月色吸引,來到承天寺找老朋友張懷民,一起到寺院子里賞月。文中那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就是文中寫景的絕好句子,把月光的美好皎潔描寫得生動形象。而最后那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則表明了作者雖然被貶,但也依然保持曠達的心胸。
相關(guān)問答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中的懷民亦未寢的寢意思
1個回答2023-02-06 22:14
  寢:睡,臥。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遂是什么意
1個回答2022-08-17 14:18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盡管沒有上下文,這里的“遂”應(yīng)該翻譯成“于是、就”的意思。 整個句子的意思是: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遂意思
2個回答2022-09-08 12:31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盡管沒有上下文,這里的“遂”應(yīng)該翻譯成“于是、就”的意思。 整個句子的意思是: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希望能幫助你!怎么不滿意嗎?
懷民亦未寢的寢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2-06 18:25
寢:睡覺的意思
“懷民亦未寢”是什么梗?
2個回答2023-03-18 05:02
在睡夢中的張懷民,被興致沖沖的好友蘇軾叫醒,配上睡眼惺忪的表情包令人一笑。這就是懷民亦未寢什么梗的全部內(nèi)容。
懷民亦未寢是什么梗?
1個回答2023-02-08 19:23
【懷民亦未寢】一句出自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后被網(wǎng)友惡搞成在睡夢中的張懷民,被興致沖沖的好友蘇軾叫醒,配上睡眼惺忪的表情包令人一笑。 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
全文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句中的遂與尋各有什么深意
3個回答2022-08-09 16:06
遂行(通行;順適地進行) 尋,找,搜求:尋找。尋覓。尋機。尋問。尋訪。尋釁。追尋。尋章摘句。 古代的長度單位(一尋等于八尺):尋常(古代八尺為“尋”,倍尋為“?!?,都是平常的長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全文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句中的遂與尋各有什么深意
1個回答2022-08-19 01:00
(原文)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譯文)于是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遂”suì ? 順,如意:遂心。遂愿。 2. 成功,遂實現(xiàn):未遂。功成名遂。 3. 于是,就:服藥后頭痛遂止。 4. 通達:...
全文
懷民亦未寢的寢和暮寢而思之的寢意思相同嗎?
1個回答2023-02-18 12:55
相同…都表示晚上睡覺
翻譯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4個回答2022-12-06 03:57
我想到?jīng)]有可以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