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魏征

“魏征斬龍”,明明只是一個神話故事,為何卻成就了魏征?
1個回答2024-03-01 22:26

因為這個故事更加襯托了魏征的鐵面無私。故事是這樣的,涇河龍王和袁守誠兩個人打賭,涇河龍王負責降雨,一人一龍自然就拿這件事情來打賭了。結果龍王看到了下雨的旨意的時候,發(fā)現和袁守誠說得一般無二,他不想自己輸,所以就自己悄悄修改了下雨的時間和降雨量。正當他洋洋得意的時候,這件事情已經被玉帝知道了。這可是觸犯天條的事情,玉帝一定要斬了他,沒留任何情面。

這時候袁守誠就告訴他,“這次的監(jiān)斬官是魏征,魏征在人間當官啊,你只要去求唐太宗就行了。”老龍聽了連連點頭,也不敢耽擱,立馬騰云駕霧來到了唐太宗的宮殿。唐太宗正打著盹兒呢,一看來了一條龍,登時就醒了。老龍開口就說:“陛下您可要救救我呀!”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抹在唐太宗身上。唐太宗詢問了事情的經過之后,就答應了他。

等到該行刑的時候,唐太宗就命人去找魏征來和自己下棋。魏征人雖然來了,卻在下棋的過程中靈魂出竅,把龍王給斬了。雖然老龍很可憐,但是唐太宗也太不地道了,這事兒跟他半毛錢關系沒有,他憑什么瞞著魏征這樣做呢?看來魏征最后也沒給他面子。

從這之后,魏征斬龍的傳說不脛而走。大家都覺得魏征是一個秉公辦事的正人君子,他可是連唐太宗的面子都敢駁。也從此大家都說唐太宗其實是怕魏征的,把魏征捧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魏征當時可是眾臣的榜樣,這不僅有助于肅清風氣,也更是讓唐太宗時刻警醒自己,一舉兩得。

唐朝貞觀年間的魏征是魏徽嗎?
2個回答2022-10-04 14:01
是魏徵不是魏徽。徵是征的繁體字。
古文觀止里的成語 什么觀止成語
1個回答2024-02-11 16:02
嘆為觀止
【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
【釋義】:嘆:贊賞;觀止:看到這里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br/>【例句】:這篇文章語言清新、流暢;讀后讓人~;連聲叫好。
嘆觀止矣
【拼音】:tàn guān zhǐ yǐ
【釋義】:用來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國的季札在魯國看各種樂舞,看到舜時的樂舞,十分贊美,說:“觀止矣。
探觀止矣
【拼音】:tàn guān zhǐ yǐ
【釋義】:用來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魏征是誰?
1個回答2023-08-18 14:26
唐太宗時期有名的諫臣,他死后被李世民比作自己的鏡子
<<魏征之死>>譯文
1個回答2022-10-01 16:40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魏征的子女
1個回答2024-02-02 03:11
  1、長子:魏叔玉,次子:魏叔瑜,第三子:魏叔琬,第四子:魏叔璘。
  2、魏征簡介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的大業(yè),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
  魏徵陵墓位于陜西省禮泉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的介紹
1個回答2022-09-06 21:23
就知道他性味
魏征是誰
1個回答2022-09-09 03:16
唐太宗的手下一個人。
魏征寫的書目全部急用
1個回答2024-07-18 10:18
魏徵所著有《隋書》的《序論》和梁、陳、齊各書的《總論》,另有《次禮記》20卷,和虞世南、褚亮等合編的《群書治要》(一名《群書理要》)50卷。他的重要言論大都收錄在唐時王方慶所編《魏鄭公諫錄》和吳兢所編《貞觀政要》兩書里
有關魏征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20 14:52

以人為鏡

【拼 音】:yǐ rén wéi jìng ? ?

【解 釋】: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鑒. ? ?

【出 處】:《非攻》:“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 ? ?

【示 例】:《舊唐書·魏征傳》:“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可以明得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