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一則雖有佳肴

《禮記》中《雖有佳肴》的原文和翻譯
1個回答2024-03-01 06:36

原文?: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笇W【xiào,敩,教也】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

  雖然有好菜擺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雖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義理),如果不去學習,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貴。所以說:學習過后才知道自己的學識不夠,教人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識不通達。知道不夠,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qū)W。知道有困難不通達,然后才能自我勉勵,發(fā)奮圖強。所以說:教與學相輔相成的?!渡袝睹氛f:教別人能夠收到一半學習的效果,教學互進。是這個意思。

?

禮記一則雖有佳肴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
1個回答2024-03-13 16:13
原文: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辦。”其此之謂乎?
翻譯: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秲睹分姓f:“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禮記》一則(雖有佳肴)的賞析,中心
2個回答2022-06-21 16:28
原文:《禮記?學記》:“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翻譯: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后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后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

中心:凡事都要自己親自去學習、體驗,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體會,學到真正的本領和道理.
佳肴的意思
3個回答2022-11-13 17:56

佳肴,山東人的叫法。南方人叫鹵菜。也就是通稱叫做熟食。比如,泡鳳爪,五香花生等。。。

佳肴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2-08-27 21:28
佳肴:指鮮美可口的美食,形容香甜的食物。
佳肴的意思
2個回答2023-05-29 22:12
佳是好,肴是食物,佳肴就是好吃的食物,就是味道很好的食物。
形容佳肴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30 00:03
【尺頰生香】:吃過美味之后,牙齒和兩頰逐漸感覺到香甜的味道。比喻言辭、詩文意味深長,令人回味。

【齒甘乘肥】:食美味,騎駿馬。形容生活豪奢。

【大烹五鼎】:烹:燒煮。古代祭禮,后用以指吃特別美味的飯食。形容生活奢華。

【肥醲甘脆】:醲:指酒性濃烈;甘脆:美味。味美的食物。泛指美好的酒食。

【焚香列鼎】:焚:燃燒,點燃;列:排列。點起名貴的香,擺滿很多的美味佳肴。形容生活闊氣和講究排場。

【豐衣美食】:豐厚的衣者如辯服,美味的食品。

【鳳髓龍肝】:比喻珍奇美味。

【甘旨肥濃】首缺:泛指佳肴美味。

【橡橋膏梁子弟】:膏:肥肉;梁:細糧;膏梁:泛指
雖有佳肴主要內(nèi)容
1個回答2024-01-20 17:24

本文通過論述“嘉肴與食”“道與學”的辯證關系引出了“教學相長”的觀點。

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學’是息息相關的。

出自西漢戴圣(相傳)《禮記·學記》(又名《小戴禮記》)。

擴展資料

《雖有嘉肴》出自《禮記》之中的學記《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xù),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cè)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注解,后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說經(jīng)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jīng)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jīng)”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jīng)”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

《禮記》是戰(zhàn)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jīng)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又叫《小戴禮記》。與《周禮》《儀禮》合稱“三禮”。

《雖有佳肴》翻譯
1個回答2024-02-27 22:15
原文:

《禮記·學記》:“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譯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后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后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

(1)“雖有嘉肴”,“雖”,連詞,雖然。“嘉肴”,美味的魚肉。“嘉”美好?!半取?,做熟的魚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動詞,吃。“其”代詞,指代“食”的對象。“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的。

(4)“弗學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連詞,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過來要求自己。

(8)“自強”,意思是自己努力?!皬姟?,竭力,盡力。

(9)“故”,連詞,所以。

(10)“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雖有佳肴詩句的文字翻譯
1個回答2024-03-01 06:36
原文

《禮記·學記》:雖有佳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雖有至道⑶,弗學,不知其善也⑷。是故⑸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強⑻也。故⑼曰:教學相長⑽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⑾,”其此之謂乎?

原文大意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后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后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尚書·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

注釋:

(1)“雖有佳肴”,“雖”,連詞,雖然。“佳肴”,美味的魚肉。“佳”美好?!半取保鍪斓聂~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動詞,吃。“其”代詞,指代“食”的對象?!爸肌?,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爸痢?,達到極點的。

(4)“弗學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連詞。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過來要求自己。

(8)“自強”,意思是自我勉勵?!皬姟?,勉勵。

(9)“故”,連詞,所以。

(10)“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11)“學學半”,意思是教育別人,是學習的一半。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