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秋朗讀

五經(jīng)中春秋全文朗讀
1個回答2024-02-08 20:40
  《春秋》:即《春秋經(jīng)》,又稱《麟經(jīng)》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jīng)”[1] 之一。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作為魯國的編年史,由孔子修訂而成?!洞呵铩烦蔀榻?jīng)書比《詩》、《書》、《禮》、《樂》這四經(jīng)為晚。李學(xué)勤先生強調(diào):“我們不說《易》、《春秋》進入經(jīng)的時間一定和《詩》、《書》、《禮》、《樂》一樣早,可是不會像很多人說的那么晚。因為他們認為《易》、《春秋》之所以進入‘經(jīng)’,是因為孔子晚年好《易》,他修《春秋》,后來《易》、《春秋》才成為經(jīng)。[1]
  《春秋》經(jīng)書中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由于《春秋》的記事過于簡略,因而后來出現(xiàn)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fā)的書,被稱為“傳”。其中成于先秦的較著名的是被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春秋》最初原文有18000多字,現(xiàn)存版本則只有16000多字。在

  春秋左氏傳傳
  語言上極為精練,遣詞有序。就因文字過于簡質(zhì),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詮釋之作相繼出現(xiàn),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稱之為“傳”。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傳》,公羊高《春秋公羊傳》,谷梁赤《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列入儒家經(jīng)典?,F(xiàn)《春秋》原文一般合編入《左傳》作為“經(jīng)”,《左傳》新增內(nèi)容作為“傳”。據(jù)《漢書·藝文志》記載,為春秋作傳者共5家:
  《左傳》30卷;
  《公羊傳》11卷;
  《谷梁傳》11篇;

  春秋谷梁傳
  《鄒氏傳》11卷;
  《夾氏傳》11卷。
  其中后兩種已經(jīng)不存。公羊傳和谷梁傳成書于西漢初年,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所寫,稱為今文。左傳有兩種,一種出于孔子舊居的墻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體寫的,稱為古文;一種是從戰(zhàn)國時期的荀卿流傳下來的。
  公羊傳和谷梁傳與左傳有很大的不同。公羊傳和谷梁傳講“微言大義”,希望試圖闡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認為《春秋》是孔子所作),有人認為有些內(nèi)容有牽強附會的嫌疑。左傳以史實為主,補充了《春秋》中沒有記錄的大事,一些紀錄和《春秋》有出入,有人認為左傳的史料價值大于公羊傳和榖梁傳。
  至遲自西周起,就有太史記載國家大事;在每一季的開始,一般要寫“春”到“秋”四季的季節(jié)。但古人重視春季和秋季,因此把國史記載叫做《春秋》,這可能是“春秋”作為史書名的來由罷。現(xiàn)存《春秋》,從魯隱公記述到魯哀公,歷十二代君主,計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傳》和《谷梁傳》載至哀公十四年止,為二百四十二年,《左傳》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魯國史書的原文。
  相傳《春秋》之書出于孔子之手,舊時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說。但后世亦有不同說法,清人袁谷芳《春秋書法論》說:《春秋》者,魯史也。魯史氏書之,孔子錄而藏之,以傳信于后世者也。石韞玉《獨學(xué)廬初稿·春秋論》也說:《春秋》者,魯史之舊文也。《春秋》共十二公之事,歷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筆而書者必更數(shù)十人。此數(shù)十人者,家自為師,人自為學(xué),

  春秋公羊傳
  則其書法,豈能盡同?雖然春秋之作者有爭議,但其經(jīng)過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則無大異。事實上,春秋作為一魯國的史書,其作用早已超出史書范圍,春秋用詞遣句“字字針砭”成為獨特的文風(fēng),被稱為春秋筆法,為歷代文代史家奉為經(jīng)典。《春秋》所記,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國大事,現(xiàn)所存全文,不過一萬六千多字,但據(jù)曹魏時的張晏和晚唐時人徐彥引《春秋說》,都說是一萬八千字(張說見《史記·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說見《公羊傳·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見《春秋》原文,從三國以后脫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記。
  因為《春秋》是粗線條的筆墨。為補這一遺缺,后來又出現(xiàn)以春秋為主本的《傳》,即現(xiàn)今流傳下來的《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和《春秋左氏傳》三種,并稱春秋三傳。《傳》的《春秋經(jīng)》文字基本上相同,也有一些差異,傳文按年合并,先經(jīng)后傳。
  “春秋三傳”的側(cè)重是有區(qū)別的?!豆攘骸贰ⅰ豆颉穬蓚鱾?cè)重闡發(fā)《春秋》中的”微言大義”,《左傳》則側(cè)重歷史細節(jié)的補充。李學(xué)勤先生坦承:“要找‘春秋大義’的話,要找《公羊》、《谷梁》。我個人認為,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一點,今天還必須承認,因為《公羊》、《谷梁》的研究肯定會提供我們對于儒家很多重要觀點的認識,這一點可能是《左傳》反而做不到的?!盵1] 但,《左傳》里面有學(xué)術(shù),《左傳》是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的基礎(chǔ)。
關(guān)于秋天詩朗誦
1個回答2024-01-27 23:55
落葉

葉一落
秋天就快走了
落葉是冬的請貼

葉一落
陽光就淡了
落葉是陽光浸泡的茶葉

葉一落
雪花就快來了
落葉是雪花的表姐

該走的走了
該分別的分別
該恬靜的恬靜
該書寫的書寫
該來的將來
該迎接的迎接

==============


自從秋來了之后
天就高了
云就淡了
氣就爽了
果實只剩下甜了
葉子光剩下香了
牛羊全變肥了
田野全變成畫了
鄉(xiāng)村全是美的風(fēng)景了
——這就是秋的天下呀

在白花花的棉瓣上
秋是潔白的
在沉甸甸的谷穗上
秋是金黃的
在一嘟嚕一嘟嚕的葡萄上
秋是紫色的
在掛滿小燈籠似的棗樹上
秋是紅色的
在一畦一畦的菜地里
秋是綠色的
在汩汩流動的的清溪里
秋是藍色的

呵,自從秋來了之后
十月就乘著歌聲的翅膀飛來了
花朵就伴著新婚的倩影開起來了
微笑就挽著歡樂的音符舞起來了
紅旗就隨著紅霞的風(fēng)景升起來了
小學(xué)中秋節(jié)詩歌朗誦
1個回答2024-02-18 15:11
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唐代文學(xué)家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
小學(xué)中秋節(jié)詩歌朗誦
1個回答2024-02-16 06:07
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唐代文學(xué)家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
天朗氣清是不是秋天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3-06 23:15

你好,天朗氣清多用來形容天氣清爽,也可以用來形容秋天。[讀音]tiānlǎngqìqīng[釋義]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氣清新。[例句]今日天朗氣清,很多老人都出來散步。[近義]日麗風(fēng)和和風(fēng)細雨[反義]和風(fēng)細雨暴風(fēng)疾雨日麗風(fēng)和天昏地暗風(fēng)雨如晦[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天高氣爽出處: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示例:其日,惠風(fēng)慶云,真是昌期應(yīng)運,太平景象,自然迥別。(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八回)

天朗氣清是不是秋天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3-04 11:24
天朗氣清:意為天、色明朗,大氣清和。語出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明 ·蔣一葵《長安客話·佑勝教塔》:"每值天朗氣清,塔影垂映於 白河 。"
天朗氣清不是專用于秋天的詞語,但可以用來形容秋天的天氣。

天朗氣清是描寫秋天景色的成語天朗氣清
天朗氣清
發(fā)音 tiān lǎng qì qīng
折疊編輯本段解釋
朗:明朗。今義形容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中秋節(jié)詩朗誦
1個回答2024-03-10 02:24
1、海明月涯共

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明月共潮

3、江畔何初見月江月何初照

4、聞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5、青明月幾我今停杯問

6、同望月何處風(fēng)景依稀似

7、空言絕蹤月斜樓五更鐘

8、弓滿月西北望射狼

9、秦明月漢關(guān)萬征未

10、共看明月應(yīng)垂淚夜鄉(xiāng)五處同

11、春風(fēng)綠江南岸明月何照我

12、床前明月光疑霜

13、曉鏡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小學(xué)中秋節(jié)詩歌朗誦
1個回答2024-01-22 17:25
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唐代文學(xué)家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
中秋節(jié)的詩歌朗誦
1個回答2024-02-29 10:38

  中秋節(jié)日,朗誦中秋節(jié)的小詩,是一件娛樂慶祝中秋的方式,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秋節(jié)的詩歌朗誦,歡迎查看。

   一、《春江花月夜》

  伴奏音樂《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二、《金秋皓月》

  伴奏音樂《彩云追月》

  凝結(jié)了三千年文化的那輪浩月,

  輻射出萬人向往的季節(jié),

  金秋,

  黃金般的天地,

  釀造著豐收的美酒;

  干杯的嘯吼,

  劃出明天的燦爛。

  憶往昔,

  多少文人墨客,

  舉杯邀月慨嘆家國的憂思,

  看今朝,

  我們?nèi)绨V如醉,

  舉杯同慶國盛家合的盛世!

  我們追憶,

  追憶那共同播種的春雨,

  追憶那披星戴月的艱辛,

  追憶那團結(jié)進取的高風(fēng);

  我們暢想,

  暢想那噴薄欲出的宏圖大業(yè),

  暢想那你追我趕的彩云,

  暢想那輝煌你我的紅日。

  金秋浩月,

  我們永遠愛你!

   三、《水調(diào)歌頭》

  伴奏音樂《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四、《詠月》

  古琴伴奏

  從人猿相揖的洪荒時代,

  到神舟飛船遨游太空的21世紀,

  明月一直與我們同在。

  它在周口店的石頭上,

  它在半坡村的陶罐上,

  在司母戊銅鼎是花紋里,

  在擂鼓墩編鐘的音符里,

  在倉頡畫出的第一幅文字里,

  在孔子山村的第一卷詩集里,

  在奶奶講的故事里,

  在媽媽唱的'歌謠里,

  在中國人五千年文明的血液里,

  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里。

  從巍巍昆侖到峨峨玉山,

  明月總是與我們相依相伴,

  峨嵋山巔的新月,黃鶴樓的滿月,

  二十四橋的春月,洞庭湖心的秋月,

  萬歷長城的烽火臺和大堰河的碼頭,沐浴著一樣的月光

  秦淮河的畫舫和日月潭的蘭漿攪碎了一樣的月影。

  如水的月光啊,灑在阿里山采茶姑娘的身上,

  如夢的月亮啊,灑在收割油麥陜北后生的身上,

  月亮中國!

  中國月亮!

秋水莊子原文及翻譯朗讀
1個回答2024-03-05 16:54

秋水莊子原文及翻譯朗讀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p>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

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譯文
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條小河注入黃河。水流寬闊,兩岸和水中洲島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認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這里。

順著流水向東方行走,一直到達北海,面向東看去,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轉(zhuǎn)變了自己的臉色,抬頭仰視著海神若嘆息說:“俗話所說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認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這正是說我呀。

再說,我曾經(jīng)聽說(有人)認為仲尼的學(xué)識少,伯夷的義行不值得看重。開始我還不敢相信,現(xiàn)在我親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難以窮盡,如果我沒有來到您的身邊,那就很危險了,我將要永遠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p>

北海若說:“不可與井底之蛙談?wù)摯蠛?,因為它的眼界受狹小居處的局限;不可與夏天的蟲子談?wù)摫?,因為它受到時令的局限;不可與見識淺陋的鄉(xiāng)曲書生談?wù)摯蟮览?,因為他受到了禮教的束縛。

現(xiàn)在你河伯從黃河兩岸間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談?wù)撘恍┐蟮览砹?。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流流歸大海,沒有停止的時候,而大海卻并不因此而盈滿;尾閭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時候停止,但大海并沒有減少。

無論春天還是秋天大海水位不變,無論水災(zāi)還是旱災(zāi)大海沒有感覺。大海的容量超過了長江、黃河的水流,簡直不能用數(shù)字來計算。但是我并沒有因此而自夸,我自認為自己列身于天地之間,接受了陰陽之氣。

我在天地之間,好比是小石塊、小樹木在高山一樣,正感到自己的渺小,又怎么會自傲自夸?考慮到四海在天地之間,不正像小小的蟻穴存在于大湖之中嗎?考慮到中原地區(qū)在四海之內(nèi),不正像米粒存放在大糧倉之中嗎?稱呼物類的數(shù)目可以說“萬”,而人類只不過居于萬物中的一種。

人類雖遍布九州,但其所居之地也只占谷食所生、舟車所通之地中的萬分之一。拿人和萬物相比,不正像一根毫毛在馬身上一樣嗎?五帝所延續(xù)的(業(yè)績),三王所爭奪的(天下),仁人志士所憂慮的(事情),以天下為己任的賢能之士為之勞苦的(目標),都不過如此而已。

伯夷以辭讓周王授予的職位而取得名聲,孔子以談?wù)f‘仁’、‘禮’而顯示淵博。他們這樣自我夸耀,不正像你當初因河水上漲而自夸一樣嗎?”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