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九章全文及譯文解釋

老子道德經(jīng)的第九章的解釋
3個回答2022-04-22 12:32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理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手里已經(jīng)捧不下了,但貪心太大,還要再往手上放,還不如停止。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得寸進(jìn)尺或者鋒芒太露而不知收斂,一定遭到別人嫉恨,別人就會想著各種辦法對付你,反而會使自己遭受損失、甚至喪命。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金銀珠寶堆滿了屋子,盜賊便會想方設(shè)法的偷盜,令人防不勝防,自己的財寶不可能全部守住。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富貴了就驕縱無比,一定會引起大眾憤怒,這就是自己給自己帶來禍根。

其實人生并不總是上升期,有波峰,就有波谷,為了避免陷入被動,在恰到好處的時候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就能防止因跌入波谷而陷入被動窘迫。
而功業(yè)順利完成后,如果你還沉浸在剛過去的成就中,那你永遠(yuǎn)也看不清當(dāng)前真正的現(xiàn)實。只有不沉湎于過去的功業(yè),把身心從那些輝煌的功業(yè)中解脫出來,客觀的看待當(dāng)下情況,才能發(fā)現(xiàn)自身以及外在變化,認(rèn)清形勢,從而靈活機(jī)動、客觀應(yīng)對,或進(jìn)或退或不動,開始新的人生起點。

我們只有把命運(yùn)的主動權(quán),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不斷的功成身退,才能成為人生贏家,而這正是天之道。

注釋:
持,握也《說文》、保持。盈,滿器也《說文》。已,多義詞:止,句末通“矣”。
揣,量也《說文》。不可,不可能。保,保全、守住。守,職守。
貴,地位高,高價。遺,落下、舍棄。咎,過失、罪過。遂,完成。

譯文:
手握的東西已裝滿,不如別再裝了;
度量并且打磨銳利,恐怕難以長保。
金玉堆滿了大堂,沒有人能全守得住;
富貴后大耍驕橫,就是自己落下禍根。
巨大功業(yè)完成,身心就要徹底退出,這是天之道。
道德經(jīng)第一章原文及解釋
1個回答2024-03-21 04:34

《道德經(jīng)·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jīng)·第一章》解釋:

可以言說的道,并非真正的、恒常不變的道,恒常的道是不可言說的;可以用文辭說出來的“名”,都不是永恒、終極的“名”?!盁o”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chǎn)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lǐng)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

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yuǎn)。它們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yuǎn)又深遠(yuǎn),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dá)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作品簡介

《道德經(jīng)》,春秋時期老子所著的哲學(xué)作品,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

《道德經(jīng)》文本以哲學(xué)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xì)w,乃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學(xué),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yù)為萬經(jīng)之王。

《道德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tǒng)哲學(xué)、科學(xué)、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jīng)》是除了《圣經(jīng)》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jīng)第一章原文及解釋
1個回答2024-07-25 03:23

一、原文:
帛書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傳世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二、譯文:
道是可以被言說的,但言說出來的道,并不是那個恒久常存的道。名是可以被定義的,但定義而來的名,并不是那個恒久常存的名。無形無名,是造生萬物的起始;有形有名,是孕育萬物的母親。當(dāng)我們處于無欲的狀態(tài)時,可以得觀從無生有之妙;當(dāng)我們處于有欲的狀態(tài)時,可以得觀萬物成形之徼。有欲無欲,同出于人;有名無名,同出于道。它們雖然名稱不一樣,可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它們互相纏繞,來回切換,無限延伸。這種“玄”之又“玄”的形態(tài)是我們認(rèn)知天下萬物、認(rèn)知道的無上法門,也是道生天下萬物的神妙之門。


三、注釋:
(1)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個第三個道:世界運(yùn)行的規(guī)則、規(guī)律,世界的真理真相。
第二個道:描述,解讀,得到。
(2)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個第三個名:萬物的名稱、名字。
第二個名:描述,陳述,說,叫它,交流。
(3)無:沒有,空。
(4)有:物質(zhì)。
(5)欲:自私,不平等。
(6)妙:宇宙的真理真相、奧妙。
(7)徼(jiào):邊界。
(8)此兩者:有與無。
(9)玄:無中生有,有歸于無。有無相生。
(10)又玄:再無中生有,再有歸于無,即再無生再有,再有歸再無。

誰能解釋羅馬書8章九節(jié)
1個回答2024-03-08 01:08
羅8:9 如果 神的靈住在你們心里,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圣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
如果: 直譯為“事實既然是如此”。
“住”: 原文是 “ 居住”的意思,不是暫住。即像在他自己的住處那樣地長住下來,不是像客人那樣地住下。
“基督的靈” 和 “神的靈” 即使在理論上可以分開,在實際上卻是相等的。

本句“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里”的意思是:如果神的靈像是住在他自己的地方那樣,住在你們心里……。換言之,你這個人就成了圣靈所有的人,作為他的居所,因此,“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圣靈了?!睂偈レ`和有圣靈住在心中略有分別,有圣靈住在心中,圣靈與我雖在一起,卻不是同一主權(quán)。屬圣靈則表示不但我這個人有圣靈,而且我的主權(quán)也歸給圣靈了;所以下句“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是加強(qiáng)上句我們已經(jīng)屬基督的意思。若沒有基督的靈,我們那里還算得是基督徒呢?但既已有基督的靈住在心中,確知自己是屬基督和屬圣靈的,就當(dāng)讓他完全占有我們,支配我們,讓他住在我們心中,像是他自己所有的地方那樣住下來。
誰能解釋羅馬書8章九節(jié)
1個回答2024-03-05 19:13
羅8:9 如果 神的靈住在你們心里,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圣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
如果: 直譯為“事實既然是如此”。
“住”: 原文是 “ 居住”的意思,不是暫住。即像在他自己的住處那樣地長住下來,不是像客人那樣地住下。
“基督的靈” 和 “神的靈” 即使在理論上可以分開,在實際上卻是相等的。

本句“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里”的意思是:如果神的靈像是住在他自己的地方那樣,住在你們心里……。換言之,你這個人就成了圣靈所有的人,作為他的居所,因此,“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圣靈了。”屬圣靈和有圣靈住在心中略有分別,有圣靈住在心中,圣靈與我雖在一起,卻不是同一主權(quán)。屬圣靈則表示不但我這個人有圣靈,而且我的主權(quán)也歸給圣靈了;所以下句“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是加強(qiáng)上句我們已經(jīng)屬基督的意思。若沒有基督的靈,我們那里還算得是基督徒呢?但既已有基督的靈住在心中,確知自己是屬基督和屬圣靈的,就當(dāng)讓他完全占有我們,支配我們,讓他住在我們心中,像是他自己所有的地方那樣住下來。
道德經(jīng)十五章原文譯文和注釋
1個回答2024-03-13 05:27

道德經(jīng)·第十五章

【作者】老子?【朝代】春秋時期

譯文對照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

故強(qiáng)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晌液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譯文

古時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達(dá),深刻玄遠(yuǎn),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rèn)識他,所以只能勉強(qiáng)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jǐn)慎啊,就像冬天里涉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jìn)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春談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yuǎn)豁達(dá)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jī)?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宴森物故更新。

道德經(jīng)第22章的解釋.
1個回答2024-05-14 10:21
道德經(jīng)及譯文 道德經(jīng)及譯文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第60章 第61章 第62章 第63章 第64章 第65章 第66章 第67章 第68章 第69章 第70章 第71章 第72章 第73章 第74章 第75章 第76章 第77章 第78章 第79章 第80章 第81章
道德經(jīng)第九章其已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2-09-29 04:20
第一句:持則盈之,不若其已,意思是一說:是累積到盈滿,不如趁早停止,二說:是控制自己的欲望。
第二句:揣而銳之,不可常葆(保),以打鐵為例,意思是打造金屬器具打到尖銳,必然會鈍,比如鋒芒外露,會受打擊。
第三句:金玉盈室(滿堂),莫之能守,意思是:金玉堆滿房室,沒有人能守得住,也就是“坐吃山空”。 第四句:貴富而驕,自遺咎也,意思是:富貴了而又驕奢,就給自己埋下禍根。
第五句:功遂(成)身退,天之道也。意思是:功業(yè)完成,就急退,這才是自然道理。老子認(rèn)為的是物極必反,盈了就要虧,銳就要鈍,這是事物辯證法。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譯文
1個回答2024-03-15 10:39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p>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譯文:

用兵的人曾經(jīng)這樣說,“我不敢主動進(jìn)犯,而采取守勢;不敢前進(jìn)一步,而寧可后退一尺?!?/p>

這就叫做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陣勢可擺一樣;雖然要奮臂,卻像沒有臂膀可舉一樣;雖然面臨敵人,卻像沒有敵人可打一樣;雖然有兵器,卻像沒有兵器可以執(zhí)握一樣。禍患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幾乎喪失了我的“三寶”。

所以,兩軍實力相當(dāng)?shù)臅r候,悲痛的一方可以獲得勝利。

內(nèi)容簡介:

《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 。

道德經(jīng)第一章解釋
3個回答2022-04-19 05:08
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原本真實的道,可以說出的名號就不是原本真實的名號。天地形成之時是沒有名號的,有了名號就有了萬物的名稱。所以無欲無求來觀察道的精妙,有欲有求來觀察道的表現(xiàn)。這兩者同出于混沌卻有不同名號,但都可以稱之為“玄”,由玄到更玄的境界,就是獲得道之玄奧的途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