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閱讀

閱讀魚我所欲也
1個回答2024-02-21 13:36
鮮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樣?xùn)|西不能一齊得到,(只好)放棄鮮魚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吧宜?,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幾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隨著“取義”之路,開拓了一條精忠之道??v使路途再漫長,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終因遭毀謗,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懷著悲憤投入汩羅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獄中寧死不屈,舍身取義,留名千古。魯迅以筆代槍,在文壇掀起千層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動人詩句。
閱讀《魚我所欲也》
1個回答2024-02-11 23:26
【答案】
【小題1】(2分)①患:災(zāi)禍 ②蹴:用腳踢
【小題2】(4分)①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寧愿舍棄生命而選取道義。
②可是有的人見了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小題3】(3分)舉例 義 生
【答案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患”在古文中有“憂、擔(dān)心”和“災(zāi)禍”的意思,本文中為“災(zāi)禍”;“蹴”為“足”字旁,意為用腳踢。
考點:文言字詞解釋
點評:本題不難,學(xué)習(xí)所學(xué)課文,對字詞比較熟悉。對于古文中的字詞,學(xué)習(xí)中要不斷加強記憶,尤其要注意課文注釋中的字詞,記熟了,判斷起來就容易了。
【小題2】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二者”指“魚”和“熊掌”;“得”:“得到”;“兼”:同時;“舍生”:舍棄生命;“取義”:伸張正義。第二句中“萬鐘”指“優(yōu)厚的俸祿”,“辨”:分辨;“禮義”指“封建道德規(guī)范”,“受”,接受;“何”:什么;“加”;好處。
考點:文言翻譯
點評:本題有難度,難譯字詞多。文言翻譯,要了解文言的三大特點,一是字詞多義常有活用,二是省略成分,三是語序與現(xiàn)代語言有所不同,翻譯時在注意這三個特點。
【小題3】
試題分析:“一簞食,一豆羹”是具體的事物,是舉例論證,本文的中心論點就是“舍生取義”,根據(jù)論點理解即可填空。
考點:論證方法了解
點評:本題不難,問題簡單,易于解答。學(xué)習(xí)古文不僅要關(guān)注字詞意義,對寫作方法也要注意學(xué)習(xí),比如本文的論證方法。平時學(xué)習(xí)論說性的古文,還要在寫作方法上多學(xué)習(xí),多理解掌握。
課外閱讀:魚我所欲也
3個回答2022-05-28 10:33
1.對比的修辭方法

2.生命和正義

3.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4.魚,我想要,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這兩樣?xùn)|西不能全都擁有。我便是舍棄魚而要熊掌的人。生命,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擁有,我便是舍去生命而追求正義的人。

5.岳飛

6.作者的寫法很好,運用了魚與熊掌來借代生命與大義。

僅供參考哦,我的個人想法!
“魚我所欲也”中的“欲”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1-12 15:42
欲的意思是喜愛
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第19—22題。 一簞食,一豆...
1個回答2024-02-21 03:20

19.? 因輕視不可接受。? 通“德”感激?? 通“向”從前??? 用腳踢(各1分)

20.不用禮義辨別高位厚祿卻接受了它,那么高位厚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3分)?

21.B???????? 22.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亦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的意思?
3個回答2022-07-03 12:36
翻譯上面就是 意思 大概就是犧牲小我 顧全大局 這得要從個人的角度看 什么是比較重要的 就舍棄比較不重要的 文章中有舍生取義 有時有的也可叫 君子成人之美
魚,我所欲也。所是啥意思
3個回答2023-03-01 05:05
用在做定語的主謂結(jié)構(gòu)的動詞前面,表示中心詞是受事。例如,我所認(rèn)識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見
魚我所欲也
4個回答2023-03-19 01:21
此指代的是:接受萬種的行為(即為宮室之美為之,為妻妾之俸為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讀《魚我所欲也》有感
1個回答2024-02-29 00:47
讀《魚我所欲也》有感

據(jù)《夢子。告子上》記載《魚我所欲也》流傳出一句經(jīng)典名言:“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泵献与x我們時代非常悠遠(yuǎn),但他的思想?yún)s連續(xù)影響了好多代人,孟子的仁道分為四個主要思想:一是指側(cè)隱之心;二指羞惡之心;三指恭敬之心;四指是非之心。無論是哪方面,學(xué)透足以修身行天下。

在歷史長河中,諸多名相將士有著舍生取義的精神,他們?yōu)樽约核霌碛械?,所想保護的,不惜一切的付出所有乃至生命。

古有文天祥的壯志豪情,“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饼徸哉涞臓奚?,“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蓖醪g的堅忍不拔,“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br/>
李賀的慷慨激昂,“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當(dāng)今社會亦有舍生取義的時代先驅(qū)者。文花枝的舍己為人唯有劉楨的:“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可以形容;任長霞的忌惡如仇唯有韓愈的:“欲為圣明除蔽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可以概括;叢飛的關(guān)愛奉獻唯有朱熹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以比擬;鐘南山的大仁大義唯有陶淵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可以神會。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世紀(jì),那股精神的源泉依然在世間奔流不息,孟子的“仁道主義”堪稱奇跡。在遠(yuǎn)古,他的講說平息了多場惡戰(zhàn);在當(dāng)今,他的思想鑄就了幾代圣人。

寫的好不?給我加分啊
魚我所欲也中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2-27 07:49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成語典故是"嗟來之食"春秋時齊國發(fā)生饑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飲食,對一個饑餓的人說“嗟,來食”,饑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終于不食而死(見于《禮記·檀弓》)。后泛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