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電磁場微波

無線電波 電磁波 微波的區(qū)別
2個回答2022-08-18 23:00
沒有區(qū)別,只是電磁波的頻率不同,頻寬不同,搭載的信息量不同。
而電磁波是總稱。無線電波就是電磁波。
電話系統(tǒng)不用電磁波,有也是千赫級的。
移動通信多用毫米波。MHz的頻率。
衛(wèi)星通信使用微波。
什么是磁波,磁波與電磁波有什么不同?
2個回答2022-09-08 18:32
木有磁波這個東西,電場和磁場是緊密相連的。根據(jù)麥克斯韋方程組,變化的電場產(chǎn)生磁場,變化的磁場產(chǎn)生電場。
電磁爐和微波爐的電磁輻射有多大?
1個回答2022-09-26 03:33
反正離這樣的物品遠點。我用電磁爐時,一般是悶菜。略炒幾下,加水,走人。中間翻一下菜。
我聽說在三米外才是安全的。有時我在電磁爐邊一二米內洗碗時,頭會忽然的迷胡。我馬上離開。等菜好后閉了電碰爐再洗。
打電話也是,用手機打完電話后,腦部有點不適。
微波爐和電磁爐,有什么區(qū)別?
2個回答2023-06-29 13:55

1、構造

微波爐由七大部分組成:

磁控管、電源變壓器(給磁控管提供電壓的部件)、爐腔(涂復非坦告磁性材料的金屬板)、波導(將磁控管產(chǎn)生的微波功率傳輸?shù)綘t腔)、旋轉工作臺、爐門(防止微波泄露)、時間功率控制器(選擇不同的功率)。

電磁爐主要有兩大部分構成:一是能夠產(chǎn)生高頻交變磁場電子線路系統(tǒng)(含電磁爐線圈盤);二是用于固定電子線路系統(tǒng),并承載鍋具的結構性外殼(含能承受高溫和冷熱急變的爐面板)。

2、原理

微波爐是利用食物在微波場中吸收微波能量而使自身加熱的烹飪器具。在微波爐微波發(fā)生器產(chǎn)生的微波在微波爐腔建立起微波電場,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這一微波電場在爐腔中盡量均勻分布,將食物激肢放入該微波電場中,由控制中心控制其烹飪時間和微波電場強度,來進行各種各樣的烹飪過程。

電磁爐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xiàn)象,即利用交變電流通過讓鉛明線圈產(chǎn)生方向不斷改變的交變磁場,處于交變磁場中的導體的內部將會出現(xiàn)渦旋電流,這是渦旋電場推動導體中載流子運動所致;渦旋電流的焦耳熱效應使導體升溫,從而實現(xiàn)加熱。

3、烹飪效果

微波爐的主要功能是快速加熱,在加熱過程中食物本身的水分及營養(yǎng)成分喪失較嚴重。所以微波爐烹飪的食物,色香味難以俱全。

電磁爐對食物緩慢加熱,其加熱方式不會破壞食物原有的美味,更可保留食物中所含有的水份和營養(yǎng)成分。

電磁波影響磁場嗎?
1個回答2024-03-06 15:29
有影響,由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運動的電場和磁場是相互轉化和影響的。
關 于 電 磁 波..........
1個回答2024-02-08 01:58
射線的頻率由碰撞電子的速度決定,與數(shù)量無關,電子的數(shù)量只影響產(chǎn)生的射線量。從另一方面講,只有大量電子碰撞才能有更大的概率形成高頻射線,少量電子雖然也能形成高頻射線,但是概率小,射線劑量也小。光子稱呼是光量子(light quantum),電磁輻射的量子,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規(guī)范粒子,是一種基本粒子,換句話說,定義電磁波由光子組成。α衰變產(chǎn)生α射線,β衰變產(chǎn)生β射線。電磁輻射是電磁波輻射,由強力電磁波引起;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電離輻射可以從原子或分子里面電離(ionize)出至少一個電子。電離輻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其種類很多,高速帶電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質子,不帶電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是指能量比較低,并不能使物質原子或分子產(chǎn)生電離的輻射,例如紫外線、紅外線、激光、微波都屬于非電離輻射。
電磁波原理
1個回答2024-02-04 15:46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電磁波是能量的一種,凡是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釋出電磁波。且溫度越高,放出的電磁波波長就越短。正像人們一直生活在空氣中而眼睛卻看不見空氣一樣,除光波外,人們也看不見無處不在的電磁波。電磁波就是這樣一位人類素未謀面的“朋友”。電磁波是由相同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衍生發(fā)射的震蕩粒子波,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電磁波是由同相振蕩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于電場種電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為光速電磁波伴隨的電場方向,磁場方向,傳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電磁波是橫波。當其能階躍遷過輻射臨界點,便以光的形式向外輻射,此階段波體為光子,太陽光是電磁波的一種可見的輻射形態(tài),電磁波不依靠介質傳播,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同于光速。電磁輻射由低頻率到高頻率,主要分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人眼可接收到的電磁波,稱為可見光(波長380~780nm)。電磁輻射量與溫度有關,通常高于絕對零度的物質或粒子都有電磁輻射,溫度越高輻射量越大,但大多不能被肉眼觀察到。

頻率是電磁波的重要特性。按照頻率的順序把這些電磁波排列起來,就是電磁波譜。如果把每個波段的頻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話,它們是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及γ射線。

通常意義上所指有電磁輻射特性的電磁波是指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而X射線及γ射線通常被認為是放射性輻射特性的。
電磁波原理
1個回答2024-04-15 20:06

電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衍生發(fā)射的震蕩粒子波,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場,就是電磁場,而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形成了電磁波。

定義: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電磁波是一種能量,凡是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釋出電磁波。且溫度越高,放出電磁波的波長就越短。

產(chǎn)生:電磁波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tài)。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構成不可分離的電磁場,而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形成了電磁波。

能量:電磁波的能量大小由坡印廷矢量決定,即S=E×H。

s為坡印廷矢量,E為電場強度,H為磁場強度。E、H、S彼此垂直構成右手螺旋關系;即由S代表單位時間流過與之垂直的單位面積的電磁能,單位是W/m2。

發(fā)現(xiàn)

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電磁波理論。他斷定電磁波的存在,推導電磁波與光有同樣的傳播速度。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1898年,馬可尼又進行了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fā)現(xiàn)了更多形式的電磁波。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電磁波
1個回答2024-05-15 07:10

這是在空間傳播的交變電磁場。在真空中,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為3×108米/秒。
電磁波的波長范圍極廣,波長不同,其呈現(xiàn)的形式也不同。其中,光波是波長極短的電磁波,而無線電波則波長較長。無線電波波長的短邊界(毫米波)是和光波波長的長邊界(紅外線)相連接的。電磁波分類如附表(一)。
通信中,一般采用無線電波波段,也有采用無線電波以下的波段進行通信的,但目前使用不太廣泛,很多通信項目尚在研究之中。

電磁波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1-23 11:21
是傳播著的電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