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唐雎不辱使命》這個故事

2024-03-13 01:16

是翻譯過的文章
1個回答
這篇文章所記敘的是強國和弱國之間一場外交斗爭的情況。戰(zhàn)國時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相繼翦滅各諸侯國,前2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遷移之名行滅國之實),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一事。文章用人物對話生動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現(xiàn)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揭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zhàn)勝強秦的原因。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這是一個明顯的騙局,因為安陵只是一個方圓五十里的附庸小國。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絕,并派唐雎出使秦國,意在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爭的背景下出使秦國,任務(wù)的艱巨程度可以想見。這一部分是為下面的情節(jié)做鋪墊。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的經(jīng)過??煞謨蓪樱?br/>
第一層(第2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表現(xiàn)出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對安陵君提出嚴厲的指責。他一面裝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臉孔,指責安陵君“逆寡人”“輕寡人”,一面以“滅韓亡魏”來炫耀自己的軍事實力,企圖迫使唐雎屈從他的意志。唐雎對此則洞若觀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的嚴正立場,斷然拒絕“易地”。這種尖銳的對立,勢必促使雙方間的矛盾進一步發(fā)展。這是斗爭的第一個回合。

第二層(第3段),寫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的騙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困空也沒有達到預(yù)期的目的,于是進一步用戰(zhàn)爭進行恫嚇,極力描繪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戰(zhàn)爭的可怕場景。對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過話題,以“士之怒”進行反擊,自然而然地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們,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說罷,立即付諸行動,“挺劍而起”。這是斗爭的第二個回合,也是這場斗爭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寫唐雎在這場斗爭中得到了勝利。秦王沒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長跪而謝之”,表示屈服。這種表示雖屬權(quán)宜之計,但也反映出他確實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這件事情上的作用。這是斗絕碰爭的結(jié)局。

二、問題探究

作者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

本文篇幅不長,卻繪聲繪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這兩個人物放在一場尖銳的矛盾沖突當中,通過對話,鮮明地表現(xiàn)了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

唐雎是一個有膽有識的謀臣。文中雖然只有他的兩段話,卻不難看出他對秦王的陰險狡詐是有認識的,如何應(yīng)付也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在這場面對面的交鋒中,他不為秦王的謊言所動,也不為他的威脅所屈,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當秦王以“輕寡人”相責難時,他立即堅決予以駁斥:“否,非若是也。”不僅如此,為了掌握斗爭的主動權(quán),他有意激怒秦王,以“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進一步揭穿秦王的騙局,表達維護國土的強硬立場。當秦王惱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相威脅時,他毫不驚慌,而是以非凡的機鋒轉(zhuǎn)問秦王是否聽說過“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話點出“士之怒”這個要害,然后慷慨陳辭,歷數(shù)專諸、聶政、要離三個刺客,以“懷怒未發(fā),休降于天”歌頌他們的壯舉,在氣勢上完全壓倒了對方。待到最后說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劍而起”時,秦王就只剩下“長跪而謝之”一條退路了。這一場斗爭,表現(xiàn)了唐雎的凜然正氣和不畏強暴的布衣精神。

在文中,秦王驕橫狂暴和陰險狡詐的形象也被刻畫得很鮮明。他開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時,就用了發(fā)號施令的口氣,所謂“其許寡人”,就是一定要服從他,不得違抗,實際上是把一個明顯的騙局強加于人,表現(xiàn)出十足的驕橫。在會見唐雎時,劈頭就是嚴厲的質(zhì)問,而且不容對方分說,就立即炫耀起自己“滅韓亡魏”的武功來,透露出他完全可以用武力來吞并安陵的意思,但由于還想兜售“易地”的騙局,又虛情假意地稱安陵君為“汪宏瞎長者”,用“不錯意”來麻痹對方,顯得極其狡詐。這樣軟硬兼施之后,又進一步向唐雎施加壓力,以所謂“逆寡人”“輕寡人”大興問罪之辭。短短的幾句話,其盛氣凌人之態(tài)觸目皆是。待到唐雎表示了“不易地”的強硬立場后,他不顧剛剛說過的好話,立即進行戰(zhàn)爭恫嚇。但他錯誤地估計了這個小國使者的反抗程度,所以當唐雎反過來問他什么是“布衣之怒”時,他還說什么“免冠徒跣,以頭搶地”,依然是一副驕態(tài)。直到最后唐雎“挺劍而起”,他才氣焰頓減,“色撓”,“長跪而謝之”,并極力稱頌唐雎的膽識。

可見,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為襯托的,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這正義與非正義間拼死較量的一幕。
相關(guān)問答
唐雎不辱使命的雎字怎么讀
1個回答2022-07-26 05:27
與“居”同音
出自【唐雎不辱使命】。
1個回答2022-09-30 14:28
是古代的一篇文章
唐雎不辱使命故事簡介
1個回答2024-02-23 07:17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解答! 此故事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標題是后人加的?!稇?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又稱...
全文
唐雎不辱使命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2-17 21:30
最近老師教了《唐雎不辱使命》,對于老師與教材對唐雎以及秦王的分析見解,我總是覺得怪怪的。不論怎么看,秦王都不像是一個貪生怕死之輩。想當年,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了七國,結(jié)束了長期分裂的各國統(tǒng)...
全文
唐雎不辱使命
1個回答2024-03-03 09:16
錯:通“措”,安放,安置。 補充: 故不錯意也 翻譯: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出處:《唐雎不辱使命》 選段: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
全文
唐雎不辱使命 故事經(jīng)過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03 13:27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應(yīng)我?。 卑擦昃f:“大王給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很好;即便如此,我從先王那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終守護它,不敢...
全文
唐雎不辱使命
1個回答2024-03-07 13:16
第一個回合 是斗爭的開始。唐雎如何到達秦國,怎樣拜見秦王,與此文中心無關(guān),一概略去不寫,而直接寫會見時的對話。秦王與唐雎的語言,其意趣和以前秦使者迥然不同。 第二回合 是斗爭的高潮,從寫作來說...
全文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還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5-09 20:08
曹劌論戰(zhàn) 周亞夫軍細柳 子魚論戰(zhàn) 鄭伯克段于鄢 廉頗藺相如列傳 燭之武退秦師 建議去看看《左傳》《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公羊傳》《史記》等等
唐雎不辱使命 所有成語
1個回答2024-02-21 21:53
血流成河 彗星襲月 不辱使命 白虹貫日 懷怒未發(fā) 鷹擊長空 免冠徒跣以頭搶地
唐雎不辱使命
1個回答2024-02-24 05:28
兩人指的是 :唐雎和秦王。 那句話的意思是 :有才能和膽識的人就是在比喻唐雎自己,唐雎也要發(fā)怒了。唐雎要發(fā)怒的話,死掉的只有倆人,即唐雎和秦王,只有皇帝駕崩,天下人才會穿孝服。唐雎其實就是在威脅秦王...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