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我提的要求她都會滿足我

急!!!現(xiàn)在就要一些有關(guān)于“滿足”和“不滿足”的小故事和名人名言!!!
1個回答2024-02-08 08:23
不滿足是向上的年輪 知足者常樂.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滿足需求,還是滿足要求?
1個回答2024-01-09 10:09
上周聊了聊“第三法”。

提到“第三法”的基礎(chǔ)純手是了解孩子和自己的需求。

“了解需求”聽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

因為我們很容易混淆“需求”和“要求”。

兩者有什么區(qū)別?

需求是客觀存在的,要求是主觀的。

餓了是需求,吃飯是要求;健康是需求,運(yùn)動是要求;安全是需求,裝防盜門是要求。

需求是生理或心理上的“缺乏”,而要求是人為了滿足這種“缺乏”而想出來的解決方案或做出的行為。

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人類的需求大致分成這幾種——

孩子的一個“要求”,背后可能有不同的需求。

比如周末孩子提出去公園玩,這是要求。

背后可能的需求是什么呢?

——玩耍(人的本能)

——想找小伙伴(社交需求)

——希望父母陪伴(安全需求,愛的需求)

如果我們清楚了背后的需求,即使不同意孩子的要求(比如下雨),也大多能找到解決方案

——換個室內(nèi)場所玩耍

——邀請小朋友來家里

——放下工作陪孩子

我們常在書上看到無條件的愛。

有的書上會說:無條件的愛就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句話本沒有錯,因為需求是人的內(nèi)心感受,需要被滿足。

但這句話常被曲解為“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變了一個字,內(nèi)味兒也變了。

孩子要再看15分鐘電視,我們是糾結(jié)于讓他看幾分鐘,還是關(guān)注他看電視的目的做橡嫌是為了什么?

孩子11點還吵著要講故事,他是執(zhí)著于再多聽一個故事,還是渴望我們的陪伴?如櫻

孩子講粗話,我們是急著給他貼“粗魯”的標(biāo)簽,還是看見他講粗話是為了融入伙伴?

如果我們忙著滿足要求而忽略需求,孩子感到的是放縱和模糊的界限。

如果要求和需求都得不到滿足,孩子感到的是不接納;即使這個要求被拒絕,他也會用其他方式想方設(shè)法滿足需求。

怎樣做到無條件的愛?我的理解是保有無條件的好奇心——對孩子的行為,先問“為什么”。

需求就像一道數(shù)學(xué)題,求解的方式永不止一個。
關(guān)于滿足的名人事例三到四個。(是滿足不是滿族?。。┘奔奔?!
1個回答2024-03-05 15:17
如果我曾經(jīng)或多或少地激勵了一些人的努力,我們的工作,曾經(jīng)或多或少地擴(kuò)展了人類的理解范圍,因而給這個世界增添了歡樂,那我也就感到滿足了。
名人名言出自:美國 愛迪生
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我們該滿足嗎?
1個回答2023-12-18 21:05
作為父母,你會拒絕孩子的心意嗎?
年齡越大,孩子的需求好像也越多,而且很多都在試探父母的底線。面對這些需求,父母應(yīng)該拒絕還是滿足呢?這件事,困擾著很多父母,一直都找不到最佳的答案。找身邊很多寶媽聊天,她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滿足派:竭盡所能,滿足孩子一切的愿望,就是希望他們能健康且快樂的長大。有的時候,滿足孩子的心愿,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感覺再多的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拒絕派:所有不合理的愿望,統(tǒng)統(tǒng)都拒絕。很清楚,孩子的欲望會越來越多,若是從一開始就拒絕,可能后期就不會有不切實際的心愿。當(dāng)然,關(guān)于愿望的合理性,之前要跟孩子做好約定,最起碼雙方都要有固定的衡量標(biāo)準(zhǔn)。中立派:還有一類父母,對于孩子的愿望假裝沒有聽到,完全不表態(tài)。父母擔(dān)心拒絕孩子的話,會讓他們失望難過;又擔(dān)心答應(yīng)的話,會讓他們變得“貪婪”,所以就假裝聽不到,覺得過一會孩子會自動忘記。不管父母采取哪種方式,都可以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做法。說到底,就是不希望孩子變得驕縱任性,擔(dān)心他們在人生路上犯了錯。但是反過來想,孩子有需求也不見得是壞事,最起碼說明兩件事:一是表達(dá)能力很出眾,敢于把心中所想說出來;二是情商特別高,知道通過正確的方式,才有可能換取心中喜歡和想要的東西。所以,面對這個兩難的問題,父母不要急著拒絕,更不要無條件的妥協(xié),而是用“智取”的方式,既能滿足孩子,又能起到教育意義,一舉兩得。簡單點說,孩子的需求只要不過分,都是可以滿足的,但前提是要注意限度。這些小妙招,值得家長學(xué)習(xí)1、提前制定規(guī)則任何時候,都要讓孩子明白規(guī)則的重要性。從小開始,就根據(jù)孩子的心理、性格和可接受能力,為他量身定制“規(guī)則”。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約束孩子,還能起到保護(hù)作用。守規(guī)矩的孩子,他們的需求沒有那么強(qiáng)烈,因為心中有桿秤,明確的知道很多需求不會被滿足,所以壓根不會提起。2、堅持原則做個有原則的父母,既然親子間已經(jīng)制定好規(guī)矩,那就按照規(guī)矩辦事??墒瞧?,有些父母看不得孩子受委屈,只要他們“撒潑打滾”像父母提要求,立馬就會被滿足。當(dāng)然,有時也是為了圖一時安靜,覺得只要滿足孩子,就會擁有自己的空間。若是父母沒有原則,那培養(yǎng)出的孩子也是善變的,完全不懂“原則”為何物。長期的相處中,孩子也會變成口是心非的人。3、相互商量孩子有提需求的權(quán)利,父母自然也有拒絕的權(quán)利,最折中的辦法就是相互商量,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恰好也是培養(yǎng)親子感情的方式。認(rèn)真聆聽孩子的需要,看看這些需求是否合理,然后再給與最好的解決方式。可能最后還是會答應(yīng)孩子的要求,但是商量和溝通的方式,卻讓他們明白: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被滿足。送給父母的溫馨建議:成長本來就充滿很多不確定性,有需求是好事,說明孩子已經(jīng)懂得表達(dá)想法。但是,需求要學(xué)會分類:剛需、必須和普通需求。所謂事有輕重緩急,剛需的事情只要提出來,父母都會滿足;而必須的事情,也可以在盡早得到滿足;但普通的需求,就需要斟酌。因為它可能是不合理的。從三歲開始,孩子就要踏入幼兒園的征程,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父母要有意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意識。當(dāng)孩子學(xué)會獨立做事,獨立玩耍的時候,他們的需求也會慢慢降低,很多時候可以自給自足?;蛘撸谩敖粨Q”的方式來滿足。很簡單,孩子想要的東西,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換取,可以是幫助媽媽做事,可以是獨立攻克難關(guān),也可以是其他優(yōu)秀的表現(xiàn)。相信努力的種子,會埋在孩子心中,蛻變的更加優(yōu)秀。記?。呵f不要無底線的答應(yīng)孩子所有的事情,這樣會使他們產(chǎn)生懶惰心理,覺得父母就是靠山,無需自己再努力。這樣的心理,完全就是“坐吃山空”,終有一天會為此付出代價,很難成為可塑之才。適當(dāng)?shù)耐涎?,并且建立預(yù)算制度,會有驚喜的收獲!
什么叫滿足?
4個回答2023-01-23 22:26
只要心靈有所滿足、有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應(yīng)該是快樂的。愿望實現(xiàn)了,應(yīng)該是快樂的。一個人在田里勞動,滿頭大汗,可是他覺得很快樂,他就是快樂的;另一個人在花園里散步,可是他覺得自己很不快樂,他就是不快樂的。其實,你覺得你快樂你就是快樂的,快樂與不快樂都在你自己的心中。慰藉就是快樂。 人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上,又赤裸裸的回去,不帶走任何東西,這就預(yù)示了人的一生終究是空的。人生就像白紙啊,自己描繪自己的命運(yùn)。既然來走了一遭,不如就讓自己活得有意義一些,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的生活充實。開開心心的過每一天。人生可以很美麗,也可以很晦暗,就看你怎么去面對了。希望你可以開開心心的過每一天。
不知道滿足,到最后卻什么也沒得到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4 17:40
把五只猴子關(guān)在一個籠子里,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而這五只猴子都會一身濕。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當(dāng)然,結(jié)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濕了。      之后每只猴子在幾次的嘗試后,發(fā)現(xiàn)莫不如此。      於是猴子們達(dá)到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噴到。      后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釋放,換進(jìn)去一只新猴子A。      這只猴子A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      結(jié)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頓。      因為其他四只猴子認(rèn)為猴子A會害他們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嘗試了幾次,雖被打的滿頭包,依然沒有拿到香蕉      當(dāng)然,這五只猴子就沒有被水噴到      后來實驗人員再把一只舊猴子釋放,換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當(dāng)然,一如剛才所發(fā)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頓。      特別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別用力(這叫老兵欺負(fù)新兵,或是媳婦熬成婆 ^O^)      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的很慘,只好作罷。      后來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      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猴扁。      這就是道德的起源
小故事的道理之學(xué)會滿足
1個回答2023-11-28 12:17
是的個哈個地方的
心滿意足的意思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11 21:08

【解釋】:形容心中非常滿意。 【出自】:宋·呂祖謙《晉論》中:“君臣上下,自以為江東之業(yè)為萬世之安,心滿意足。” 【示例】:君臣之間,自以為江南的產(chǎn)業(yè)為長遠(yuǎn)的安全,心滿意足。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的心情。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