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小說吳氏石頭記108回

《吳氏石頭記》這本書哪里能買到
1個回答2022-05-05 03:12
《癸酉本石頭記》是何莉莉(化名)原來持有的一個帶有紅字批語的《紅樓夢》抄本,因為根據(jù)書中批語稱此書成書于癸酉年,所以此書內(nèi)容的發(fā)布者將其命名為《癸酉本石頭記》。
吳氏是怎么來的
2個回答2022-05-13 05:38
吳姓源于姬姓,肇端于吳國,形成戰(zhàn)國初期,始祖是周朝的太伯和仲雍。
吳氏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09-10 19:08
吳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二個起源源自祝融氏吳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三個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四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太伯,被后世吳姓人稱為開氏始祖。
吳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2-29 03:15
 1、以吳國號[1]為姓,出自姬姓,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后裔。商朝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干,生子姬昌(周文王),姬昌出世時,有圣瑞出現(xiàn),所以太王就屬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兒子泰伯和二兒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傳位給季歷,再傳位給姬昌,就決定自動讓賢,便一起南下荊蠻(周人敵視楚國的稱呼)。太伯和仲雍給當(dāng)時比較落后的江南帶去了中原先進(jìn)的文化,被當(dāng)?shù)赝林婆e為君長,號稱句吳。泰伯死后,由仲雍繼位。周武王(姬昌為文王,其子姬發(fā)為武王)滅商后,仲雍的3世孫周章為諸侯,國號改稱吳,并追封太伯為吳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孫壽夢稱王,建都今江蘇蘇州。壽夢的第四子季札本該繼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為生。此后吳王壽夢的后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fā)展,出現(xiàn)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札及其后裔獨立發(fā)展,人丁繁衍眾多,構(gòu)成了當(dāng)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后,其子孫便以國為姓,稱吳姓。
  2、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后有吳姓。
  3、顓頊帝時有吳權(quán),其后亦有吳氏。
  4、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后為吳氏。
  5、出自古帝顓頊時期吳權(quán)之后裔。據(jù)有關(guān)資料所載,相傳為上古顓頊帝(高陽氏)時吳權(quán)的后代。
  6、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融合,產(chǎn)生吳姓。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均有為吳姓者。
  得姓始祖
  泰伯。三千多年前,陜西岐山一帶,有一周族部落,首領(lǐng)被稱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季歷的兒子昌聰明早慧,深受太王寵愛。周太王想傳位于昌,但根據(jù)當(dāng)時傳統(tǒng)應(yīng)傳位于長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歡。泰伯明白父親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涼的江南,自創(chuàng)基業(yè),建立了勾吳古國。商朝滅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遂改國號為吳。春秋時期,吳國被越國所滅,其王族支庶子孫不忘亡國之恨,便以國名“吳”為姓,泰伯也就成為了吳姓的得姓始祖。
吳氏的來歷
1個回答2024-02-16 22:37
有很多來歷
1、最早的是部落時期的吳回,一個信奉火的部落首領(lǐng),據(jù)說他的后代有姓吳的。
2、周朝時期,周王室有個諸侯國----吳國,一直到春秋時期,夫差亡國,吳國的宗室就以國號“吳”為姓氏。
3、少數(shù)民族所改。比如元朝滅亡時,有蒙古族改姓吳。
吳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3-20 05:47
 1、以吳國號[1]為姓,出自姬姓,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后裔。商朝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干,生子姬昌(周文王),姬昌出世時,有圣瑞出現(xiàn),所以太王就屬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兒子泰伯和二兒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傳位給季歷,再傳位給姬昌,就決定自動讓賢,便一起南下荊蠻(周人敵視楚國的稱呼)。太伯和仲雍給當(dāng)時比較落后的江南帶去了中原先進(jìn)的文化,被當(dāng)?shù)赝林婆e為君長,號稱句吳。泰伯死后,由仲雍繼位。周武王(姬昌為文王,其子姬發(fā)為武王)滅商后,仲雍的3世孫周章為諸侯,國號改稱吳,并追封太伯為吳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孫壽夢稱王,建都今江蘇蘇州。壽夢的第四子季札本該繼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為生。此后吳王壽夢的后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fā)展,出現(xiàn)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札及其后裔獨立發(fā)展,人丁繁衍眾多,構(gòu)成了當(dāng)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后,其子孫便以國為姓,稱吳姓。

  2、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后有吳姓。

  3、顓頊帝時有吳權(quán),其后亦有吳氏。

  4、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后為吳氏。

  5、出自古帝顓頊時期吳權(quán)之后裔。據(jù)有關(guān)資料所載,相傳為上古顓頊帝(高陽氏)時吳權(quán)的后代。

  6、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融合,產(chǎn)生吳姓。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均有為吳姓者。

  得姓始祖

  泰伯。三千多年前,陜西岐山一帶,有一周族部落,首領(lǐng)被稱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季歷的兒子昌聰明早慧,深受太王寵愛。周太王想傳位于昌,但根據(jù)當(dāng)時傳統(tǒng)應(yīng)傳位于長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歡。泰伯明白父親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涼的江南,自創(chuàng)基業(yè),建立了勾吳古國。商朝滅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遂改國號為吳。春秋時期,吳國被越國所滅,其王族支庶子孫不忘亡國之恨,便以國名“吳”為姓,泰伯也就成為了吳姓的得姓始祖。
吳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5-30 15:04

1、第一個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黃帝之前,有一個屬于姜姓的部落,這個部落以騶虞為圖騰。上古時,虞和吳同音,后來轉(zhuǎn)為諧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戰(zhàn)國時期,虞、吳才開始區(qū)別。所以這支部落把圖騰解釋為吳,把吳作為部落的名字。2、第二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這個起源的吳姓,在歷史上最有名氣、對后世的影響最深遠(yuǎn)、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數(shù)吳姓人公認(rèn)的吳姓起源。3、第三個起源,源自吳回。顓頊的孫子老童,有兩個兒子:重黎和吳回。吳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吳部落的故地。當(dāng)時正處于舜的時代,舜把掌管火種的光榮使命交給重黎。后來,重黎因罪被舜殺了,讓吳回繼任祝融氏。 吳奇隆擴(kuò)展資料:遷徙分布在近現(xiàn)代中國歷史舞臺上最顯赫的吳姓人物當(dāng)屬吳佩孚。吳佩孚屬登州吳氏。據(jù)說吳佩孚曾考證他是延陵吳季扎的裔孫,吳姓開氏始祖吳太伯的第121代嫡孫。據(jù)《吳氏家譜》記載,登州吳氏來源于泰州吳氏,而泰州吳氏又源于浙江吳田吳氏。吳田吳氏是明代浙江山陰吳氏吳溶、吳淵、吳溥的后裔。據(jù)《山陰州山吳氏族譜》記載,這支吳氏的家譜因上世家中失火被燒掉,因而吳田吳氏可確認(rèn)的始祖為吳回。在歷史上,吳田吳氏遷居泰州(今江蘇泰州有兩支,一支是吳田吳氏第十四世裔孫吳潮先遷泰州而成泰州吳氏始祖,另一支是吳田吳氏五世裔孫吳承護(hù)下傳12代裔孫吳萬四,也自吳田遷至泰州東的安豐。隨著泰州吳氏人丁的增多,又有吳潮裔孫吳僧兒吳佩十七世祖自泰州北遷山東蓬萊(古屬登州),其后裔形成登州吳氏。登州吳氏雖然家族不甚顯貴,但人丁倒還興旺。登州吳氏自吳僧兒下傳十六世孫吳可誠時,這支吳氏已沒落無聞。

『吳』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1-24 13:07
吳姓歷來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大姓氏之一。追根溯源,吳姓是從上古周族生根發(fā)派的。古公亶父是上古周族的領(lǐng)袖,即周太王,傳為后稷自發(fā)第博十二代孫,也就是周文王之祖父。相傳古公亶父有3個兒子,太伯、仲雍和季歷。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干,其子姬昌又自幼聰明過人,因此古公亶父打算讓季歷當(dāng)繼承人,以便將來傳位給姬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意,就自動讓賢,到東南海去。他們帶去先進(jìn)的中原文化,在江蘇一帶建立了吳國。太伯、仲雍相繼為君,以后仲雍的子孫世代相傳。春秋后期,吳國逐漸強(qiáng)大起來,吳國君王闔閭?cè)斡米玉銥橄?,孫武為將,一度攻破楚國。他的兒子夫差打破越國,戰(zhàn)服齊軍,北上與晉爭霸,吳成為當(dāng)時的強(qiáng)國。后來夫差驕傲自大,不聽伍子胥的勸諫,貽誤戰(zhàn)機(jī),結(jié)果被越王勾踐打敗,弄得國滅身亡。夫差的子孫流散四方,以國為姓,稱吳氏,這便是吳姓的由來。
吳氏小孩找人起名
1個回答2024-02-17 11:20
吳喬生
這個名字不錯吧?
吳氏的傳說
1個回答2024-03-15 08:18

吳姓是由中華民族的始祖炎黃帝中的黃帝族系發(fā)展后分衍而成的支裔。它的起源歸納起來有五個方面:
  一、是帝顓頊時吳權(quán)的后裔。吳權(quán)是炎帝之臣,屬于遠(yuǎn)古的吳氏族,吳權(quán)的后裔以吳為姓,奉吳權(quán)為吳姓始祖。
  二、是火神吳回之后。吳回是遠(yuǎn)古一位杰出的半人半神的人物,他是顓頊高陽氏的曾孫老童之子,到高辛氏(帝嚳)時代,吳回遷居吳人之地而稱吳回,擔(dān)任管火之官,故叫祝融。其子陸終生六個兒子,長子叫樊,住在山西安邑昆吾,稱昆吾氏。古字“吾”與“吳”同。其后有以吳為姓,奉吳回為吳姓始祖。
  三、是以國為姓,舜帝有虞氏后代。有虞氏其實就是遙遠(yuǎn)的野蠻時代西北、中原東遷到中國東南海濱吳人的后裔,有虞氏即“虞”,“虞”就是吳人。舜去世后,夏禹奪取了有虞氏地區(qū)當(dāng)首領(lǐng),國號虞,大約自舜的二妻女英生商均開始,舜的嫡傳子孫以國名虞、吳為氏。到戰(zhàn)國時期,吳虞開始區(qū)別,這就是姚姓吳氏。
  四、是夏代少康時期吳賀的后代?!吨袊帐洗笕分姓f:“傳說中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后有吳氏?!?br/>  五、是吳國始祖太伯,仲雍之后以國為氏的姬姓吳氏。傳說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小兒子季歷娶了摯任族的姑娘太任。太任生下一個神童叫姬昌。周太公古公亶父對姬昌這個孫子另眼相看,寵愛有加,有意要將周家天下傳給他,而姬昌父親季歷卻因排行最小,無資格承嗣王位。古公的長子太伯和二子仲雍為了順從父親要立少子季歷以便傳位給圣孫之意,結(jié)伴而逃。不久,古公亶父病逝。為了照顧氏族的傳統(tǒng)臨終遺囑,要季歷讓位給太伯,太伯堅辭不受,季歷不依,太伯只好帶弟弟仲雍再次逃回荊蠻吳部落中。為了表示絕無反顧之心,太伯,仲雍帶著族人一路跋山涉水,披荊斬棘,輾轉(zhuǎn)遷徙,最后到達(dá)長江入海處的江蘇無錫地帶。太伯的高風(fēng)亮節(jié)感動了荊蠻,“荊蠻義之,從而歸其者千余家”。于是太伯在中國東南長江三角洲地區(qū)重建國家,一改生活習(xí)慣和當(dāng)?shù)赝林粯訑喟l(fā)文身,同時將中原的文明帶到了江南,對江南的歷史進(jìn)程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當(dāng)?shù)赝林扑麨槭最I(lǐng),筑了城,建立國家,號“句吳”,并在今江蘇無錫市東南梅里(今梅村鄉(xiāng))營建早期城市作為都城。太伯沒有子女,今日吳姓是太伯二弟吳仲雍的血脈,吳太伯是今日吳姓的開氏始祖,吳仲雍才是吳姓的傳代始祖。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