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1一81章全文解釋下載

道德經(jīng)第一章原文及解釋
1個回答2024-03-21 04:34

《道德經(jīng)·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jīng)·第一章》解釋:

可以言說的道,并非真正的、恒常不變的道,恒常的道是不可言說的;可以用文辭說出來的“名”,都不是永恒、終極的“名”?!盁o”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chǎn)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lǐng)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

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yuǎn)。它們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yuǎn)又深遠(yuǎn),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dá)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作品簡介

《道德經(jīng)》,春秋時期老子所著的哲學(xué)作品,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

《道德經(jīng)》文本以哲學(xué)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xì)w,乃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學(xué),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yù)為萬經(jīng)之王。

《道德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tǒng)哲學(xué)、科學(xué)、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jīng)》是除了《圣經(jīng)》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jīng)第一章原文及解釋
1個回答2024-07-25 03:23

一、原文:
帛書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傳世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二、譯文:
道是可以被言說的,但言說出來的道,并不是那個恒久常存的道。名是可以被定義的,但定義而來的名,并不是那個恒久常存的名。無形無名,是造生萬物的起始;有形有名,是孕育萬物的母親。當(dāng)我們處于無欲的狀態(tài)時,可以得觀從無生有之妙;當(dāng)我們處于有欲的狀態(tài)時,可以得觀萬物成形之徼。有欲無欲,同出于人;有名無名,同出于道。它們雖然名稱不一樣,可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它們互相纏繞,來回切換,無限延伸。這種“玄”之又“玄”的形態(tài)是我們認(rèn)知天下萬物、認(rèn)知道的無上法門,也是道生天下萬物的神妙之門。


三、注釋:
(1)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個第三個道:世界運(yùn)行的規(guī)則、規(guī)律,世界的真理真相。
第二個道:描述,解讀,得到。
(2)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個第三個名:萬物的名稱、名字。
第二個名:描述,陳述,說,叫它,交流。
(3)無:沒有,空。
(4)有:物質(zhì)。
(5)欲:自私,不平等。
(6)妙:宇宙的真理真相、奧妙。
(7)徼(jiào):邊界。
(8)此兩者:有與無。
(9)玄:無中生有,有歸于無。有無相生。
(10)又玄:再無中生有,再有歸于無,即再無生再有,再有歸再無。

道德經(jīng)十五章原文譯文和注釋
1個回答2024-03-13 05:27

道德經(jīng)·第十五章

【作者】老子?【朝代】春秋時期

譯文對照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

故強(qiáng)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晌液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譯文

古時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達(dá),深刻玄遠(yuǎn),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rèn)識他,所以只能勉強(qiáng)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jǐn)慎啊,就像冬天里涉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jìn)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春談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yuǎn)豁達(dá)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jī)?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宴森物故更新。

道德經(jīng)第22章的解釋.
1個回答2024-05-14 10:21
道德經(jīng)及譯文 道德經(jīng)及譯文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第60章 第61章 第62章 第63章 第64章 第65章 第66章 第67章 第68章 第69章 第70章 第71章 第72章 第73章 第74章 第75章 第76章 第77章 第78章 第79章 第80章 第81章
厚德載物怎么解釋
1個回答2023-04-10 03:30
釋義:舊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dān)重大任務(wù)出處:《易經(jīng)》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厚德育人大意: 人有聰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貧瘠之分。農(nóng)夫不會為了土壤貧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為了愚笨不肖而放棄教育。天地間有形的東西,沒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沒有不是承載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處世要效法“坤”的意義,以厚德對待他人,無論是聰明、愚笨還是卑劣不肖的都給予一定的包容和寬忍。 “厚德載物”意思是說,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xué)識培育學(xué)子成才。德薄而得必害其身 就是厚德載物的對立面,相反的理解就可以了
1000減81怎么給孩子解釋
1個回答2024-02-01 21:05
那就是可以用100+900=1000
100-81=19,
就是等于919
這樣的減法解釋,
道德經(jīng)第一章解釋
3個回答2022-04-19 05:08
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原本真實的道,可以說出的名號就不是原本真實的名號。天地形成之時是沒有名號的,有了名號就有了萬物的名稱。所以無欲無求來觀察道的精妙,有欲有求來觀察道的表現(xiàn)。這兩者同出于混沌卻有不同名號,但都可以稱之為“玄”,由玄到更玄的境界,就是獲得道之玄奧的途徑了。
給我解釋一下道德經(jīng)的第五十章的學(xué)習(xí)感悟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09 01:22
解釋一下學(xué)習(xí)感悟,我覺得最主要的應(yīng)該就是對待生活以及對待各種情況突發(fā)的一個反應(yīng)能力所以說多學(xué)習(xí)對自己有一定的幫助
道德經(jīng)六十二章原文譯文和注釋
1個回答2024-03-05 12:28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二章原文譯文和注釋如下:

原文: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jìn)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譯文:

道是蔭庇萬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貴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時候還要求它庇護(hù)。美好的言辭可以換來別人對你的尊重;良好的行為可以見重于人。

不善的人怎能舍棄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設(shè)置三公的時候,雖然有拱壁在先駟馬在后的獻(xiàn)禮儀式,還不如把這個“道”進(jìn)獻(xiàn)給他們。自古以來,人們所以把“道”看得這樣寶貴,不正是由于求它庇護(hù)一定可以得到滿足;犯了罪過,也可得到它的寬恕嗎?就因為這個,天下人才如此珍視“道”。

注釋

奧:藏,含有庇蔭的意思。

市尊:換取尊位。

加入:高過他人,亦有凌駕于別人之上的意思。

何棄之有:即“有何棄之”,有什么可拋棄的。老子認(rèn)為惡人可以轉(zhuǎn)變,世上不應(yīng)有被拋棄之人。

三公:古代最高的官職。

拱璧:極為珍貴的大玉

道德經(jīng)賞析

《道德經(jīng)》以哲學(xué)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xì)w,乃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學(xué),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yù)為萬經(jīng)之王。

《道德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tǒng)哲學(xué)、科學(xué)、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jīng)》是除了《圣經(jīng)》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為什么梟中之龍才寫了81章
1個回答2023-08-06 07:13
沒有思緒了,正在斷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