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我讀先秦諸子

有誰知道先秦諸子百家的一些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1-21 10:19
孔子周游列國,先后到了衛(wèi)、陳、蔡、楚、宋等國,宣揚其政治抱負,但皆不得要領。孔子不能伸展自己的抱負,心灰意冷,遂返回魯國,是為魯哀公十一年,孔子已六十八歲。自此以后,他潛心講學和著書,在此其間與弟子重新編訂了《五經(jīng)》和撰寫《春秋》,為的是要記載春秋時代所發(fā)生的大事,闡發(fā)儒家的價值觀。其一生主要貢獻在于,奠定了教育的基礎,倡導“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這些開明的啟發(fā)式教育方法,以及他對于思想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見解間接的促進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這一文化鼎盛現(xiàn)象的形成。



孟子在母親的教育下,用功讀書,學成以后以孔子的繼承者自任,招收弟子,并且游歷列國,宣揚「仁政」、「王道」的主張,提倡“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到過齊、宋、魯、滕、梁等國,見過梁惠王,齊宣王等君主。雖然受到了尊敬跟禮遇,可是因為被認為思想保守,不合當時潮流,又沒有得到重用,只有滕文公曾經(jīng)試圖推行他的政治主張。



到了晚年,孟子回鄉(xiāng)講學,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從事著書的工作,寫成了「孟子」七篇。它的篇目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以及盡心。由于每篇的分量很多,又分成上、下兩篇,因此全書共有十四卷。孟子的言論和事跡差不多都保存在這七篇之中。



荀子



荀子,名況,字卿,趙國郇邑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5年),戰(zhàn)國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關于荀子的記載很少,而且頗有出入。荀子是繼孔子、孟子以后最大的儒學的。他的思想記載于《荀子》一書中,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荀子曾經(jīng)游歷燕、齊、楚、秦趙多國,后家居蘭陵至死。



韓非,姓韓名非,戰(zhàn)國末年的韓國人,出身于貴族,為韓國的公子,生年與血親已不可考,卒于公元前233年。韓非口吃,不善于言說,而好著書。韓非與李斯為同學,同師事于荀子。



在蘭陵時荀子開始教書與寫書,有名的韓非和李斯就是他這時候的學生,他也在這段時間完成他的代表作品-《荀子》。荀子雖是儒家之繼承人,但他并沒有盲目地將儒家學說全盤接收。反之,荀子將儒家學說融會貫通、加以發(fā)揮,提出了「性本惡」等影響后世深遠的學說。



道家的理論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經(jīng)》一書上下五千言,書中廣論道的形上學義、人生智慧義,提出一種有物混成且獨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論,也提出世界存在與運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動」的本體論思想。對于存活于其中的人類而言,其應學習的就是處世的智慧。老子也提出了眾多的政治、社會與人生哲學觀點出來,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莊子學識淵博,交游很廣,著有《莊子》一書,大旨本于《老子》,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也有自己獨到見解,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



墨子 宣揚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愛為核心。其為人「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為宣揚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生徒,尋常親從弟子數(shù)百人,形成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上說「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幾乎「遍從人而說之」。行跡所至,東到齊,西游鄭、衛(wèi),南至于楚、越。



商鞅



商鞅(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38年),姓公孫,名鞅,秦孝公時封于商邑,故名商鞅,號為商君。商鞅為衛(wèi)國庶出公子,故亦稱為衛(wèi)鞅。商鞅先事魏相公叔痤為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商鞅有才能而未得重用,向魏惠王推薦商鞅。商鞅未被惠王納用,待公叔痤去世后,聞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于是商鞅西入秦



呂不韋原籍衛(wèi)國濮陽人,戰(zhàn)國后期著名政治家,擔任秦相國十三年,為秦最后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呂不韋長期賣貴,積累大量家產(chǎn)。但他不滿足于大商人的地位,一直在尋找機會,投身政界。



有一年,他到趙國都城邯鄲去作生意,結識了秦國公子異人。當時異人為人質于趙,處境也不太好,呂不韋則以為「奇貨可居」,先是以金錢和美女予之,博得異人的歡心。接著,游說華陽夫人之姊,以賄賂買通秦孝文王之后華陽夫人,立以為太子。



孫武齊國人,字長卿,春秋時兵法家。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經(jīng)伍子胥的推薦,被任命為將,率吳軍攻破楚國。



他認為「兵者,國之大事」,提出「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注重了解情況,全面地分析敵我、眾寡、強弱、虛實、攻守、進退等矛盾雙方,并通過對戰(zhàn)爭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和掌握以克敵制勝。他還提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謂之神」,強調了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的「奇正相生」和靈活運用。



孫武著作有《孫子兵法》一書,為中國最杰出的兵書,并深受世界各地所重視。
先秦諸自百家名人
1個回答2024-05-29 14:54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孔及、子夏、子貢、曾子、樂正克、公孫龍、商瞿、公孫尼、顏回 2、道家:老子、莊子、環(huán)淵、田子方 3、墨家:墨子、禽滑厘、楊朱 4、法家:子產(chǎn)、李悝、慎到、審不害、衛(wèi)鞅、韓非、李斯、吳起 5、陰陽家:鄒衍 6、農(nóng)家:許行 7、名家:公孫龍、惠施 8、兵家:司馬穰苴、孫武、孫臏、吳起 儒家在戰(zhàn)國時期是第一大顯學,主要活躍于教育界,為其他各派輸送了不少人才,如墨子、禽滑厘、田子方、吳起、李悝、韓非、李斯、張蒼(戰(zhàn)國至漢初學者、將領)等等。
先秦寓言主要出自諸子百家的什么如什么?
1個回答2024-03-10 12:02
我覺得應該有有一些,比如說是歷史上的亡羊補牢,還有之類的故事,事實上都是出自于諸子百家的一些學問,另外,像守株待兔這類故事也是里面有的,這也能夠反映出那個時代的一些東西,就是通過講故事去闡述道理,莊子在這一方面也是很擅長的,還有韓非子也是講故事。
先秦諸子百家都有誰
3個回答2022-10-03 14:46
道家:老子(老聃)、莊子(莊周)
墨家:墨子(墨翟)、禽滑厘、孟勝、田俅子(田鳩)、腹黃享——墨家五位巨子
法家:韓非子(韓非)、李斯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桓團
縱橫家:鬼谷子、蘇秦、張儀
兵家:孫武、孫臏、司馬穰苴、吳起、魏無忌、白起
陰陽家:鄒衍
雜家:呂不韋、劉安、尸佼
農(nóng)家:許行
小說家:沒什么特別著名的人,如果非要說的話,西漢的虞初——可惜不是先秦時期的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1-27 19:37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我?guī)痛蠹艺淼摹断惹刂T子,百家爭鳴》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讀后感1

  近一段時間借調省聯(lián)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覺前的時間,讀了易中天先生所著《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一書。在易先生極富邏輯而又幽默風趣的闡述中,對這些中華民族先賢哲人們的思想脈絡、爭鳴焦點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莊的自由、辨證、無為,墨子的平等、兼愛、非攻,孔孟的仁愛、正義、自強,法家的公平、公正、公開等思想足以閃爍古今,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優(yōu)秀思想文化的組成部分。但老莊的避世消極,墨子的鬼神專制,孔孟的等級虛偽,法家的殘忍苛刻,也是其難以避免的不足和問題。

  同時也深切地體會到任何思想體系都有其獨有價值和歷史進步性,否則便不會有較多人信服、接受,很難引起反響而成為思想或主義,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歷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導的除去其時代色彩后,抽象地繼承其內核價值并與時俱進地不斷建立形成新時代的新思想。頂禮膜拜并著力推行過去或許正確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準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無知者的.淺薄妄想,或是當慣了奴才者的懶惰行徑。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讀后感2

  一個歷史教師在課堂上要去掉匠氣,增加書卷氣,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須去教自己理解的歷史,用自己的話語方式讓歷史“復活”,讓歷史走近生活,讓歷史走近學生。而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我認為是易中天教授。20xx年10月易中天教授再次做客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用36講的篇幅,為全國觀眾奉獻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在電視節(jié)目熱播的同時,配套的圖書在全國開始發(fā)行,很快成為熱銷圖書。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講課藝術,把哲學史、思想史上這個抽象、深奧、復雜的話題,講解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淋漓盡致,令人嘆為觀止。下面,就易教授的講課實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講課藝術,讓我們跟易中天學講課! 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師,他講課時善于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概括起來,我認為他在這方面有四個秘訣:邏輯化、問題化、概括化、對比化。

  復雜的事情之所以復雜,是因為其內容龐雜,線索繁多。而解決它的關鍵,就是把問題“邏輯化”,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按照嚴密的邏輯層次,一步步打開思維的閘門,像閱讀扣人心弦的偵探小說一樣,領略思維解密的魅力。易中天講百家爭鳴,在整體的結構上,他安排的邏輯關系是這樣的:“眾所周知,人類的問題無非三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前面這四章介紹儒墨道法四家的基本觀點,這叫‘是什么’。接下來,就該討論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前因后果,這就是‘為什么’。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為什么’,相信大家也就知道‘怎么辦’了?!?[1]大的問題要有一個整體嚴密的結構,而對具體的小問題,易教授又是怎樣邏輯化的呢?我們可以看兩個例子。第一個,“管仲什么人?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yè)的人。為什么能成就霸業(yè)?實行霸道,富國強兵。靠什么實行霸道?靠什么富國強兵?軍事管制。怎么管制?一是查戶口,二是定編制。”第二個,“什么人可以做隱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當中,什么人是隱士?不做事的人。他們的不做事,其實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會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會做,做得了,卻偏不做,才叫隱士。”相信大家看了應該會有所啟發(fā)。

  “問題化”是大家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了,我們經(jīng)常把思維含量高的問題設計叫做“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條件。無疑,易教授在這方面堪稱高手。他設計的問題有兩種:第一種,顯性問題。如:“這就奇怪!孔子不是主張讀書做官嗎?子路想做的官最大,孔子為什么要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孔子為什么要贊成?孔子到底喜歡什么樣的學生?”;“這就讓人生疑:孔子和他的思想,真有那么偉大嗎?如果真有那么偉大,為什么落得如此下場?”;“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人嗤之以鼻。瞎白話吧你!既天下為公,又一毛不拔,怎么可能?”。第二種,隱性問題。如:“這幾年,孔子幾乎年年都有傷心事”;“孔子甚至還干過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楊朱有什么主張,竟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睞?說來簡單,也只有四個字:一毛不拔”;“我讀《老子》這本書,感受有三個字:老、大、難”等等。雖然沒有明顯的設問,但胃口已經(jīng)吊足,使人欲罷不能了。

  “概括化”是歸納復雜事情的常用方法,我們在教學中經(jīng)常強調“關鍵詞”,實際上就是把問題概括化。而概括得是否科學有效,關鍵是看我們對問題是否有透徹的認識,提煉的關鍵詞是否精當。應該說,易教授做到了這一點,比如:“墨家關注社會,留下了社會理想,這就是平等、互利、博愛。道家關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這就是真實、自由、寬容。法家關注國家,留下了治國理念,這就是公開、公平、公正。儒家關注文化,留下了核心價值,這就是仁愛、正義、自強”;“墨家留下了建設家園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導人生的智慧結晶,法家留下了應對變革的思想資源,儒家流下了凝聚民心的價值體系”。

  “對比化”就是做比較。通過比較,我們不僅會對問題有更加宏觀的認識,而且還會對問題的一些關鍵細節(jié)有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所以,在課堂教學和鞏固性檢測中,我們經(jīng)常讓學生做歷史概念的異同比較。下面,讓我們看易教授是如何通過比較的方法,深入淺出地分析問題的。首先,在體例上,他非常注重比較。一般哲學史講百家爭鳴是一家一家單獨地講,而他卻把他們擱一塊兒做比較,通過儒墨之爭、儒道之爭、儒法之爭進行闡釋。其次,對大家感覺非常深奧難懂的先秦諸子,他也是通過比較的方法化繁為簡的。比如:“孔子精通的是六藝,墨子精通的是工藝;孔子對音樂有很深的造詣,墨子對物理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同時是藝術家,墨子同時是工程師;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鬃邮鞘咳顺晒Φ拇恚邮鞘袷〉拇怼?;“這大約就是孔孟之別了:孔子寬厚謙和,孟子剛直不阿;孔子溫文爾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為人低調,孟子個性張揚。所以,讀孔如飲清泉,讀孟如聞戰(zhàn)鼓??鬃訙厝岫睾?,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孟子俠肝義膽,氣勢磅礴,一洗凡馬空”;“老莊之別:首先,老子寡情,莊子善感;第二,老子講邏輯,莊子重感悟;第三,老子重權謀,莊子多智慧;第四,老子假無為,莊子真無為”;“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隱士,而法家則代表謀士”。就連中學課本上的“禮樂制度”,讓易教授分析起來,都那么簡約透徹:“禮,是用來辨別差異、區(qū)分等級的;樂,則是用來統(tǒng)一情感、保證和諧的。禮,保證行為符合道德;樂,保證情感符合道德”。高就是高,不服不行!

  把抽象的事情具體化 課程改革以來,中學歷史知識按照文明史重新整合成專題類知識,出現(xiàn)了很多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領域的抽象概念。受專業(yè)知識的限制,我們一般都深感棘手。易教授講諸子百家,其中抽象的哲學問題更是無法回避。他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有二,一是講故事,二是打比方。

求 求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百家講壇全集
2個回答2022-05-16 14:06
你在網(wǎng)上打百家講壇全集,有聲讀物網(wǎng),即可下也可看
百家講壇中講先秦的有哪些?
1個回答2022-05-13 14:15
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其中之一吧
先秦諸子百家里,莊子是很重要的一位大師,請教網(wǎng)友,莊子生平事跡。
1個回答2024-01-18 21:11

生平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人,是繼老子之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過宋國蒙地方的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相傳,莊子自幼聰明好學,與惠施為同學、摯友,曾南游楚越,探訪古風,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毀禮法,傲視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禮聘其為相,被他拒絕,?從此終身不仕,退隱江湖,以編草鞋為生,寓言傳道,著書十余萬言。

  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他說:“道之真以修身,其緒余以為國家,其土苴以為天下。”?(《莊子·讓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華用以修身,它的余緒用以治理國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說:“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友其真。”(《莊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為了人工而毀滅天然,不要為了世?故去毀滅性命,不要為了貪得去身殉名利,謹守天道而不離失,這就是返樸歸真。

  總之,他繼承了老子《道德經(jīng)》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在人類生存方式上主張返樸歸真。為此,他對世俗社會的禮、?法、權、勢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精辟見解。在人類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自得,是絕對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質享受與虛偽的名譽。莊子這些思想和主張,對后世影響深遠,是人類思想史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莊子對后世的影響,不僅表現(xiàn)在他獨特的哲學思想上,而且表現(xiàn)在文學上。他的政?治主張、哲學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說教,相反,都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通過汪洋恣肆、儀態(tài)萬方的語言文字,巧妙活潑、引人入勝地表達出來,具有石破天驚、振聾發(fā)聵的藝術感染力。如果說,屈原的離騷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鼻祖,那么,莊子的文章,無疑是中國浪漫主義散文的先河。

?

有誰知道先秦諸子的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2-25 22:58
兩個字 有智慧
關于先秦諸子的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2-12 18:26

孔子周游列國,先后到了衛(wèi)、陳、蔡、楚、宋等國,宣揚其政治抱負,但皆不得要領。

孔子不能伸展自己的抱負,心灰意冷,遂返回魯國,是為魯哀公十一年,孔子已六十八歲。自此以后,他潛心講學和著書,在此其間與弟子重新編訂了《五經(jīng)》和撰寫《春秋》,為的是要記載春秋時代所發(fā)生的大事,闡發(fā)儒家的價值觀。其一生主要貢獻在于,奠定了教育的基礎,倡導“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這些開明的啟發(fā)式教育方法,以及他對于思想領域的開創(chuàng)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