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漣染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
1個回答2023-01-27 02:06
出淤泥而不染,zhuo清漣而不妖(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淤怎么讀
1個回答2023-06-06 19:00
讀“yu” 一聲
墨染是什么意思?我們都被墨染了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2-10-10 01:07
近墨者黑 跟壞的東西在一起也容易變壞 被墨染了 意思是我們被外界的一些東西同化了 不在單純了
你怎樣看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個回答2023-05-21 22:41
事在人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環(huán)境對人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說法,但從哲學(xué)的角度講,外因要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所以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大小,甚至有沒有影響,關(guān)鍵要靠自己把握。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正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周敦頤通過這樣的對比,將自已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于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不過周敦頤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發(fā)出了深沉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xiàn)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蚴窍裎乙粯拥?,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凈的,有著我這樣追求君子風(fēng)范的,又有幾人?大多數(shù)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tài),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fēng)日下,大多數(shù)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為什么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個回答2022-11-02 09:18
我倒 因為蓮花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純潔無暇的 故此周敦頤寫了愛蓮說 把眾人對蓮的感覺用文字表達了出來 并且以蓮自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誰的詩?
2個回答2022-10-10 06:10
(宋)周敦頤《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反例?
1個回答2024-03-10 16:46

“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原住在藝人的旁邊,孟子就止不住去聽 ,當(dāng)遷至屠戶旁時,孟子又常去看殺豬。直至三遷至學(xué)館旁時孟子才專心讀書。以至于成了 大思想家。這則故事雖然有輕視勞動人民的意思,但是,它講明了這個道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有時不對的。

孔子的“居必擇鄰,游必就士”,也說明了這個道理,“墨”是無孔不入的,近墨則黑。廣 州四兄妹同時被捕也說明了這一點,正因為兄弟之間朝夕相處,耳濡目染,才導(dǎo)致了這場悲劇的發(fā)生,正像魯迅說的:“農(nóng)家的孩子早識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槍,秀才的孩子弄文墨。 ”接觸多的是什么,學(xué)會的就會是什么。

古人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里講的是交友方面的道理。同樣,一個人如果長期地處于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久而久之,必然會受到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即近墨者黑。

濯清漣而不妖的濯清漣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2-14 17:54
在清水里洗滌,就是這個
有誰的品格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個回答2023-03-14 11:36
蓮花的品格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例子”
2個回答2024-01-06 16:32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例子有很多,以下為您推薦:
1.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陶淵明最后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他當(dāng)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2. 愛因斯坦在成名之前,他的工作生活條件很不好,但他卻拒絕了各種社交活動和宴會,克服困難堅持科學(xué)研究,這表現(xiàn)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3. 居里夫人是一個有名的科學(xué)家,她發(fā)現(xiàn)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獲得兩次諾貝爾獎。她淡泊名利,追求真理,拒絕申請鐳的專利,為科學(xué)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以上例子僅供參考,建議查閱相關(guān)書籍獲取更多信息。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