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培人物簡介

2023-11-25 11:51

1個回答

譚小培
譚小培(1883年-1953年)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大師,老生表演藝術(shù)家,譚門第三代嫡傳人,譚志道之孫,“同光十三絕”之一譚鑫培之子,譚富英之父。
字嘉賓。其常演劇目有:傳統(tǒng)京劇《二進宮》《黃鶴樓》《黃金臺》《碰碑》《問樵鬧府》《賣馬》《失街亭》《戰(zhàn)蒲關(guān)》等
中文名:譚小培
別名:嘉賓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1883年
逝世日期:1953年
職業(yè):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
代表作品:《二進宮》《黃鶴樓》《黃金臺》《碰碑》《問樵鬧府》
主要成就:譚派第一人
性別:男
人物簡介
譚小培:京劇老生,湖北江夏(今屬武漢市江夏區(qū))人。幼入小榮椿班習(xí)老生,后該班報散,轉(zhuǎn)入小洪奎社。他長期為名角挎刀,與尚小云、程硯秋等合作多年。1917年,譚小培與其父在吉祥園父子同臺演出《碰碑》,臺上臺下兩父子,傳為佳話。中年后在家課子傳藝,與其父商定送子譚富英入富連成學(xué)藝。富英享名時,小培傍其子演出《捉放曹》,飾呂伯奢,新一代父子同臺。后為其子組社搭班充任管事。因嗓音條件,高亢不足,但蒼涼渾樸韻味醇厚,所演劇目亦系其父常演之戲,繼承其父風(fēng)格。
人物經(jīng)歷
譚派第一人
譚小培有文化,懂外語,會開車,思想活躍新潮,可謂當(dāng)時的“新人類”,他一方面要管家里面上百口,46間房的生活開銷和衣食住行,還得為譚富英演出去談戲碼,定包銀,安排劇目和日程。每次譚富英演出他是必親自陪同,為其把場,并且善于根據(jù)劇場情況變化而變化,有時這個戲效果好,多演幾場,小培并不讓其一下子沒完沒了地演,見好就收,留下好念想,下次來包銀會更多。有一次到上海演出,小培感到政治氣候不好,下令馬上返京,果然,剛剛回到北京,從上海到北京的交通就中斷了,由此可見,譚小培不但是一位藝術(shù)家還是位頭腦靈活的經(jīng)營管理人才,難怪世人對其羨慕不已,稱其為上吃老,下吃小,是譚派最風(fēng)光第一人。
明事理的智慧老人
“上世紀30年代之初,北平報紙上發(fā)表過一幅譚門祖孫三代的漫畫,風(fēng)趣幽默,曾轟動一時。畫面上中間為譚小培,上首為其父譚鑫培,下首為其子譚富英,譚小培口中吐出二行言語。小培對鑫培說:‘你的兒子不如我的兒子?!只剡^頭來對富英說:‘你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蠹乙煌?,小培說來說去,就是說自己不如父親,也不如兒子,這的確是公認的事實,不過說穿了未免對譚小培有點挖苦?!睋?jù)說有人把這幅漫畫拿給他看時,譚小培自己卻毫不介意,不但未怒、反而呵呵大笑,說畫家把他在譚門想起的作用給畫出來了。章詒和書中記錄的一件“往事”:譚小培先生意欲高抬一下自己的愛婿葉盛長先生,書中記錄說“1944年的一個夏天,岳父譚小培對這位姑爺說:‘你出科以后,陪著三哥、四哥唱這么多年了,也該自己闖蕩闖蕩了。’‘怎么個闖蕩法呀?’姑爺問。‘得自己挑班掛頭牌?!~盛長嚇了一跳:‘我行嗎?’‘怎么不成?事在人為嘛。你看你三哥、四哥都能挑班,你為什么就不行?即使不能長期挑下去,也得短期挑些日子,往后人家提起你來,也得說你不光是陪人家唱過,自己也挑過班兒?!~盛長真動了心,可這班兒怎么個挑法?單憑自己行嗎?岳父見他面有難色,就說:‘我替你想辦法,你就聽我的信兒!’說罷,譚小培就大包大攬干起來。沖著譚家、葉家的人情和面子,誰都答應(yīng)幫忙。葉盛蘭當(dāng)即表示心甘情愿為弟弟掛二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在陰歷初七,北京前門外的中和戲院貼出了以葉盛長為頭牌老生的廣告。戲碼是《群英會》,‘富連成’的師兄都來幫襯,湊成一個強大的陣容,戲院也賣了個滿座。所有的演員都使勁兒,要把這個新主演托起來。演了幾場,覺得姑爺?shù)纳ぷ赢吘共皇翘舸罅旱娜?,聰明機靈的譚小培當(dāng)機立斷,就此打住。葉盛長挑班掛頭牌的演藝生涯,搞了一個多星期便“歇菜”了。散攤兒的時候,葉盛蘭對比自己小八歲的弟弟說:‘只要你愿意,我還能陪著?!?br/>前一件事說明:譚小培先生自己十分清楚處在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的兒子兩座京劇藝術(shù)高峰之間的相對是低谷的狀態(tài)和位置,他也十分清楚自己應(yīng)該要些什么?以及能夠得到些什么?后一件事則說明:譚小培先生很明智,當(dāng)他終于知道了自己的愛婿“畢竟不是挑大梁的人”以后,便不再強求。他不是那種自欺欺人、把自己的頭扎在沙堆里的鴕鳥式的顢頇人物,而是一位深明事理的智慧長者。他的長者之風(fēng)令后人可欽可敬!
挖苦漫畫
上世紀30年代之初,北平報紙上發(fā)表過一幅譚門祖孫三代的漫畫,風(fēng)趣幽默,曾轟動一時。畫面上中間為譚小培,上首為其父譚鑫培,下首為其子譚富英,譚小培口中吐出二行言語。小培對鑫培說:"你的兒子不如我的兒子。"又回過頭來對富英說:"你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大家一望而知,小培說來說去,就是說自己不如父親,也不如兒子,這的確是公認的事實,不過說穿了未免對譚小培有點挖苦。據(jù)說譚小培自己看到了這幅漫畫毫不介意,反而呵呵大笑,說畫家把他在譚門想起的作用給畫出來了。承繼了全部家學(xué)的譚小培在家族史上更多的是“承上啟下”,培育下一代。譚小培出生時父親譚鑫培早已成名,在他壯年時兒子譚富英又已成名,他夾在兩頭紅的中間,京劇界對他素有“少年公子老封翁”之稱,認為譚小培是很有福氣的人,不僅培養(yǎng)了孫子譚元壽,還懷抱過曾孫譚孝曾。
京劇世家
父親
譚鑫培,男,京劇老生。名金福,藝名小叫天。湖北江夏(今武漢市)人。先工武生,后改老生。幼年隨父譚志道進北京,入金奎科班學(xué)老生,因其父有叫天之稱,故其藝名小叫天。出科后搭永勝奎班和三慶班演出,并向程長庚、余三勝、王九齡、盧勝奎、馮瑞祥等學(xué)藝。1880年(光緒六年)轉(zhuǎn)入四喜班,不久即自組同春班。1890年任_平署外學(xué)民籍教習(xí),專演老生戲。1900年后,演技愈趨成熟,被京滬兩稱伶界大王。1917年被北洋軍閥逼演堂會后心情抑郁,不久因病逝世。
兒子
譚富英(1906****),名豫升。祖籍湖北江夏(今武昌),生于北京。出身梨園世家。曾祖父譚志道是與程長庚同時期的老旦演員,嗓音高亢,人稱“叫天兒”。祖父譚鑫培,父親譚小培。譚富英幼承家學(xué),十二歲入富連成科班,向蕭長華、王喜秀、雷喜福等老師學(xué)習(xí),習(xí)老生。譚小培對兒子學(xué)戲要求甚嚴厲,譚富英出科后拜余叔巖為師。譚富英在演唱和武功方面均有深厚根基,尤其擅演靠把老生戲。后來,他在繼承譚鑫培和余叔巖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不斷揣摩、研究,又根據(jù)自身優(yōu)長,加以豐富發(fā)展,形成了一種酣暢淋漓,樸實大方的風(fēng)格,成為一名文武俱佳,以精湛的演唱藝術(shù)及精到的武工身段聞名于世的、全面發(fā)展的表演藝術(shù)家。在四十年代初期,他曾與馬連良、楊寶森、奚嘯伯被譽為新四大須生,世稱“馬、譚、楊、奚”。為了區(qū)別乃祖“老譚派”,一般則譽稱譚富英為“新譚派”。
孫子
譚元壽(1928年——)譚派老生,譚派藝術(shù)第五代掌門人,出生北京,祖籍湖北江夏(今屬武漢市)。出身梨園世家,家學(xué)淵源,曾祖父譚鑫培為譚派創(chuàng)始人,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均繼承譚派,均是京劇發(fā)展史上劃時代的表演藝術(shù)家。1938年,入富連成社科班,從雷喜福、張連福、劉盛通學(xué)老生,從王連平、茹富蘭學(xué)武生,文武兼?zhèn)?,擅演各類老生戲并兼演武生?945年出科后,曾為荀慧生"挎刀"、參加裘盛戎的班社。1949年自行挑班。1954年加盟北京京劇團,在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等流派藝術(shù)大師領(lǐng)銜的藝術(shù)氛圍中,演技逐年走向精到嫻熟、漸成大家氣候,嗓音高亢嘹亮,扮相清秀疏朗,臺風(fēng)古樸蒼勁,一派國粹本色。對于譚門本派的經(jīng)典戲《戰(zhàn)太平》《失空斬》《打棍出箱》《黑水國》《定軍山》等,唱、念、做、打、舞無不駕輕馭熟,深得國粹精髓,至于象《打金磚》《野豬林》《連環(huán)套》這樣亦文亦武極見功夫的劇目,更是他久演不衰的拿手杰作。他不僅在繼承傳統(tǒng)戲方面卓有成就,還排演了一些現(xiàn)代戲,尤其《沙家浜》中郭建光一角,不論唱念還是表演,都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其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其子譚孝曾、其孫譚正巖均承襲祖業(yè),為京劇觀眾所熟知。
主要作品
其常演劇目有:《二進宮》《黃鶴樓》《黃金臺》《碰碑》《問樵鬧府》《賣馬》《失街亭》《戰(zhàn)蒲關(guān)》等。
藝術(shù)特色
因嗓音條件,高亢不足,但蒼涼渾樸韻味醇厚,所演劇目亦系其父常演之戲,繼承其父風(fēng)格。
活動年表
1917年3月5日,農(nóng)歷丁巳年二月十二日:譚富英入富連成科班
1918年2月2日,農(nóng)歷丁巳年十二月廿一日:尚富霞入富連成科班1919年9月9日,農(nóng)歷己未年閏七月十六日: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臺以《花田錯》打炮
1922年,農(nóng)歷壬戌年:馬連良搭尚小云的玉華社
1925年12月3日,農(nóng)歷乙丑年十月十八日:言菊朋自協(xié)慶社辭班
1929年2月21日,農(nóng)歷己巳年正月十二日:程硯秋二次赴武漢演出
1931年6月9日,農(nóng)歷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1931年6月10日,農(nóng)歷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1931年6月11日,農(nóng)歷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1938年10月19日,農(nóng)歷戊寅年八月廿六日:李少春拜余叔巖為師
相關(guān)問答
譚小培的人物簡介
1個回答2024-02-23 01:26
譚小培:京劇老生,湖北江夏(今屬武漢市江夏區(qū))人。幼入小榮椿班習(xí)老生,后該班報散,轉(zhuǎn)入小洪奎社。他長期為名角挎刀,與尚小云、程硯秋等合作多年。1917 年,譚小培與其父在吉祥園父子同臺演出《碰碑》...
全文
譚鑫培是誰
1個回答2022-05-17 10:47
譚鑫培(1847.4.23~1917.5.10) 演員,工老生,曾演武生。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號英秀,人又以英秀稱之。 武漢市江夏區(qū)(原武昌縣)大東門外譚左灣九夫村人。其父譚志道,工老旦兼老生。譚鑫...
全文
譚鑫培子女
1個回答2024-02-08 18:15
你好,很高興幫助你 為你解答問題,疑問 祝你生活愉快,幸福 : 如果你愛她(他),就對她(他)說吧,不要讓她(他)錯過,因為你可能因為放棄了這次機會,那么機會就有可能永遠不會再來了。
譚鑫培有幾個兒子
1個回答2024-01-27 07:37
譚鑫培有子女共12人,共有8子4女。 ? 其子名以“嘉”字排列,依次為:嘉善、嘉瑞、嘉祥、嘉榮、嘉賓、嘉樂、嘉祜、嘉祿。 八個兒子中,前五位均從藝梨園。 ? 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譚小培,原...
全文
譚鑫培是哪里人
5個回答2022-09-21 19:28
譚鑫培(1847.4.23~1917.5.10) 演員,工老生,曾演武生。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號英秀,人又以英秀稱之。 武漢市江夏區(qū)(原武昌縣)大東門外譚左灣九夫村人。其父譚志道,工老旦兼老生。譚鑫...
全文
譚鑫培是一個怎樣的人
1個回答2022-05-10 16:11
不認識,我是來打醬油的
譚小培的介紹
1個回答2022-07-25 20:56
京劇老生。字嘉賓,乃譚鑫培之五子。其常演劇目有:《二進宮》、《黃鶴樓》、《黃金臺》、《碰碑》、《問樵鬧府》、《賣馬》、《失街亭》、《戰(zhàn)蒲關(guān)》等
譚小培的妻子
1個回答2023-08-17 20:15
譚靜英 楊盛春原配夫人為韓文亭四女,與武生錢曉峰為聯(lián)襟,生有一子早夭。韓氏故后,韓文亭又將其義女,即譚小培之女譚靜英,適楊盛春作為續(xù)室,又與葉盛長為聯(lián)襟。
譚鑫培有幾個兒子
1個回答2023-08-21 00:48
譚鑫培有子女共12人,共有8子4女。 ? 其子名以“嘉”字排列,依次為:嘉善、嘉瑞、嘉祥、嘉榮、嘉賓、嘉樂、嘉祜、嘉祿。 八個兒子中,前五位均從藝梨園。 ? 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譚小培,原...
全文
譚派創(chuàng)始人是譚鑫培還是譚富英?
1個回答2022-07-24 11:10
曾祖父譚鑫培為譚派創(chuàng)始人,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均承譚派。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