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蝶花蘇軾

將蘇軾的蝶戀花寫成一則故事
1個回答2024-01-31 00:58

寫作思路:《蝶戀花·春景》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描寫春景的清新婉麗之作,表現(xiàn)了詞人對春光流逝的嘆息,以及自己的情感不為人知的煩惱,可以圍繞這個主題展開想象進行描述故事,正文: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序

我微微一笑,暗自惋惜了這春色,卻當目光觸及院中的一片芳草和少女明媚的笑臉時,不禁感慨起著無盡的春色。

院里秋千上,少女笑聲如鈴,引得墻外行人略略駐足,濕滑的青石板,檐角微顫的雨滴,狹長的小巷,微伸的薔薇,靜謐在笑聲里。盤鈴般的笑聲漸漸消散,直至不問,那行人才如夢初醒般,暗自懊惱,撩了撩衣袍,漸漸遠去了。

我看見樹上的一朵桃花,輕顫枝頭,一陣微風徐來,旋即翩然落下,留香如故。

蘇軾的蝶戀花
1個回答2024-03-13 22:06
蘇軾《蝶戀花》賞析
蝶戀花①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②,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③。

① 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貶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 悄,消失。多情,指墻外行人。無情,指墻里佳人。

這是一首感嘆春光流逝、佳人難見的小詞,詞人的失意情懷和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于此亦隱隱透出。
上片寫春光將盡,傷春中隱含思鄉(xiāng)情懷。首句“花褪殘紅青杏小”,既點明春夏之交的時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盡、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陳代謝的規(guī)律,雖是寫景,卻仍蘊含思理。“燕子”二句,既交帶了地點,也描繪出這戶人家的所處環(huán)境,空中輕燕斜飛,舍外綠水環(huán)繞,何等幽美安詳!“人家”二字,為下片的“墻里佳人”的出現(xiàn),作了暗示和鋪墊?!爸ι稀倍?,先抑后揚,在細膩的景色描寫中傳達出詞人深摯曠達的情懷。柳絮漫天,芳草無際,最易撩人愁思,著一“又”字,見得謫居此地已非一載矣?!疤煅暮翁師o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說天涯到處皆長滿茂盛的芳草,春色無邊,實則化用《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又何懷乎故宇”之意,謂只要隨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隨緣,四方水陸無不便”(《和蔣夔寄茶》)。在后來的貶謫海南時期,作者又高唱著“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鄉(xiāng)的傷感中蘊含著隨遇而安的曠達。
下片抒寫聞聲而不見佳人的懊惱和惆悵?!皦锴锴А比洌冒酌枋址?,敘寫行人(自己)在“人家”墻外的小路上徘徊張望,只看到了露出墻頭的秋千架,墻里傳來女子蕩秋千時的陣陣笑聲。詞人至此才點出自己的身份是個“行人”,固然是指當下自己是這“綠水人家”墻外的過路人,但也有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臨江仙·送錢穆夫》)的含義在內(nèi)的。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隱指惠州遠在天涯海角,則此處的與佳人一墻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嗎?尾二句是對佳人離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無法看到墻內(nèi)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駐足聆聽一會兒,孰料佳人此際已蕩罷秋千離去,尚不知墻外還有一個多情的行人,這怎不令人懊惱呢!此二句極有理趣,蓋佳人之“無情”,乃因不知有墻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間帶有普遍性與必然性“人世多錯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詞人一生忠而見疑,直而見謗,此際落得個遠謫嶺南的下場,不也正是“多情卻被無情惱”嗎?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運,在笑一切悲劇啊!

全詞構(gòu)思新巧,奇情四溢。寫景、記事、說理自然,寓莊于諧,語言回環(huán)流走,風格清新婉麗。清人王士禛認為:“‘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花草蒙拾》)。這正是作者韶秀詞風的體現(xiàn)?!对~林紀事》卷五引《林下詞談》云:“子瞻在惠州,與(侍姬)朝云閑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云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傷春矣’?!背频谋?,是因為她體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曠達與感傷相雜的情懷。此詞在旨趣上與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發(fā)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蘊著樂觀曠達,這種精神是賀詞中所沒有的。蘇軾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蘇軾的蝶戀花
1個回答2024-03-10 07:45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眱删涫乔Ч琶?br/>
蝶戀花是詞牌名,除了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這首外,蘇軾還有好幾首蝶戀花:
蝶戀花·蝶懶鶯慵春過半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蝶戀花·密州上元
蝶戀花 蘇軾
1個回答2024-04-30 20:25
蘇軾《蝶戀花》賞析

蝶戀花①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②,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③。



① 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貶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 悄,消失。多情,指墻外行人。無情,指墻里佳人。



這是一首感嘆春光流逝、佳人難見的小詞,詞人的失意情懷和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于此亦隱隱透出。

上片寫春光將盡,傷春中隱含思鄉(xiāng)情懷。首句“花褪殘紅青杏小”,既點明春夏之交的時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盡、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陳代謝的規(guī)律,雖是寫景,卻仍蘊含思理?!把嘧印倍?,既交帶了地點,也描繪出這戶人家的所處環(huán)境,空中輕燕斜飛,舍外綠水環(huán)繞,何等幽美安詳!“人家”二字,為下片的“墻里佳人”的出現(xiàn),作了暗示和鋪墊?!爸ι稀倍洌纫趾髶P,在細膩的景色描寫中傳達出詞人深摯曠達的情懷。柳絮漫天,芳草無際,最易撩人愁思,著一“又”字,見得謫居此地已非一載矣?!疤煅暮翁師o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說天涯到處皆長滿茂盛的芳草,春色無邊,實則化用《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又何懷乎故宇”之意,謂只要隨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隨緣,四方水陸無不便”(《和蔣夔寄茶》)。在后來的貶謫海南時期,作者又高唱著“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罚?,均是在思鄉(xiāng)的傷感中蘊含著隨遇而安的曠達。

下片抒寫聞聲而不見佳人的懊惱和惆悵?!皦锴锴А比?,用白描手法,敘寫行人(自己)在“人家”墻外的小路上徘徊張望,只看到了露出墻頭的秋千架,墻里傳來女子蕩秋千時的陣陣笑聲。詞人至此才點出自己的身份是個“行人”,固然是指當下自己是這“綠水人家”墻外的過路人,但也有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臨江仙·送錢穆夫》)的含義在內(nèi)的。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隱指惠州遠在天涯海角,則此處的與佳人一墻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嗎?尾二句是對佳人離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無法看到墻內(nèi)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駐足聆聽一會兒,孰料佳人此際已蕩罷秋千離去,尚不知墻外還有一個多情的行人,這怎不令人懊惱呢!此二句極有理趣,蓋佳人之“無情”,乃因不知有墻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間帶有普遍性與必然性“人世多錯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詞人一生忠而見疑,直而見謗,此際落得個遠謫嶺南的下場,不也正是“多情卻被無情惱”嗎?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運,在笑一切悲劇??!



全詞構(gòu)思新巧,奇情四溢。寫景、記事、說理自然,寓莊于諧,語言回環(huán)流走,風格清新婉麗。清人王士禛認為:“‘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花草蒙拾》)。這正是作者韶秀詞風的體現(xiàn)?!对~林紀事》卷五引《林下詞談》云:“子瞻在惠州,與(侍姬)朝云閑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云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傷春矣’?!背频谋?,是因為她體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曠達與感傷相雜的情懷。此詞在旨趣上與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發(fā)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蘊著樂觀曠達,這種精神是賀詞中所沒有的。蘇軾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誰知蘇軾的蝶戀花?
1個回答2024-04-22 10:45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
蘇軾《蝶戀花》的詩意
1個回答2024-05-26 21:49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賞析】

此作題一作“春景”。上片寫暮春自然風光。從郊游少年的視角,由小到大,由近漸遠地展開,極富層次感、色彩感和運動感。“天涯何處無芳草”,既是對暮春景色拓開一景,又點化游春少年的惆悵,引發(fā)下片境界。下片寫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墻將少年與佳人隔開,佳人笑聲牽動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煩惱。自然春意與人事春情相綰合,優(yōu)美地表現(xiàn)出在流走躍動的春之氣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戀情之萌動及轉(zhuǎn)瞬便迷失的悵惘。有聲有色,情韻悠遠,頗富婉媚綽約的風姿。是一篇天韻圓轉(zhuǎn)的佳作?!对~林紀事》卷五引《林下詞談》云:“子瞻在惠州,與朝云閑坐。時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云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诱胺淮笮υ唬骸俏嵴?,而妝又傷春矣?!炝T。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div>
蘇軾《蝶戀花·春景》
1個回答2024-01-25 12:11

蘇軾繼柳永之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zhuǎn)變?yōu)橐环N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fā)展方向。下面是我整理的蘇軾《蝶戀花·春景》,歡迎瀏覽。

蝶戀花·春景

宋代: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譯文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jīng)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fā)出動聽的笑聲,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注釋

①“蝶戀花·春景”,原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

②“花褪殘紅”:褪,脫去,?。好咀鳌白印?。

③“子”,毛本誤作“小”。“飛”,《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p>

④“繞”,元本注“一作曉。”

⑤“柳綿”:即柳絮。韓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詩:“往年同在鶯橋上,見依朱闌詠柳綿。”

⑥“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⑦“墻里秋千”五句: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惱,猶撩也。……,言墻里佳人之笑,本出于無心情,而墻外行人聞之,枉自多情,卻如被其撩撥也?!庇志硪唬骸皡s,猶倒也;謹也?!薄皡s被”,反被。唐·胡曾《漢宮》詩:“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多情:這里代指墻外的行人。無情:這里代指墻內(nèi)的佳人。

賞析

本詞是傷春之作。蘇軾長于豪放。亦最擅婉約,本詞寫春景清新秀麗。同時,景中又有情理,我們?nèi)杂谩昂翁師o芳草(知音)”以自 慰自勉。作者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不僅僅局限于對“佳人”的相思。本詞下片所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約詞。王士禎所說的“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薄痘ú菝墒啊分赋霰驹~與風格婉約的柳永詞不相上下。

“花褪殘紅青杏小?!蓖蕦χ碱伾儨\或消失。開頭一句描寫的是暮春景象,句意為:暮春時節(jié),杏花凋零枯萎,枝頭只掛著又小又青的杏子。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jīng)凋謝,所余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jié)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把嘧语w時,綠水人家繞?!毖嘧釉诳罩酗w來飛去,綠水環(huán)繞著一戶人家。這兩句又描繪了一幅美麗而生動的春天畫面,但缺少了花樹的點綴,仍顯美中不足?!袄@”字,曾有人以為應是“曉”。通讀全詞,并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兩句大意是:樹上的柳絮在風的.吹拂下越來越少,春天行將結(jié)束,難道天下之大,競找不到一處怡人的景色嗎?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于此可見?!疤煅摹币痪?,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一致。最后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xiāng),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上闋描寫了一組暮春景色,雖也有些許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敗和蕭索,這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作者被貶謫在外,仕途失意又遠離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獨惆悵,想尋找一些美好的景物來排解心中的郁悶,誰知佳景難覓,心情更糟。上闋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眽ν馐且粭l道路,行人從路中經(jīng)過,只聽見墻里有蕩秋千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里面?zhèn)鞒觯瓉硎敲釉谑幥锴?。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著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歡聲笑語。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系。這里,他只寫露出墻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產(chǎn)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復,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墻里”、“墻外”分別重復,竟占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墻內(nèi)是家,墻外是路;墻內(nèi)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墻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tài)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靶u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币苍S是行人佇立良久,墻內(nèi)佳人已經(jīng)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傊讶说男β暆u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墻院里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墻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后卻心緒難平。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墻外有個男子正為她苦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里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xiāng)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向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fā)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么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類比和聯(lián)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并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象。

下闋寫人,描述了墻外行人對墻內(nèi)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xiàn)了其抑郁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fā)有為,但終究未能如愿。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蘇軾的《蝶戀花》
3個回答2023-03-09 02:12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蘇軾
2個回答2023-05-04 08:05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的蝶戀花
3個回答2023-08-16 09:00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眱删涫乔Ч琶?br/>
蝶戀花是詞牌名,除了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這首外,蘇軾還有好幾首蝶戀花:
蝶戀花·蝶懶鶯慵春過半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蝶戀花·密州上元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