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嗟來之食?

不受嗟來之食的意思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1-27 08:25

意思是不吃別人施舍的食物。

《不食嗟(jiē)來之食》,選自《禮記.檀弓》?!抖Y記》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該書編定是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

正方觀點

“不食嗟來之食”這句名言就出自這個故事,是說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舍,哪怕是讓自己餓死。那饑餓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為黔敖一副傲氣,視窮人為豬狗,他的施舍帶有侮辱性。

中國的傳統(tǒng)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氣,用通俗的話來說,人活的是一口氣,即使受苦受難,也不能少了這口氣。還有一些類似的說法,比如人窮志不短,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人要臉,樹要皮……都表示了對氣節(jié)的看重,對人的尊嚴的強調(diào),對人的精神的重視。

即使是在今天,這一傳統(tǒng)觀念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合理性。在人的精神和肉體之間,在精神追求和物質(zhì)追求之間,在人的尊嚴和卑躬屈膝之間,前者高于、重于后者。在二者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寧可舍棄后者,犧牲后者,不使自己成為行尸走肉,衣冠禽獸。人之所以為人,而非行尸走肉,區(qū)別大概正在這里。

不受嗟來之食的意思
1個回答2024-01-06 03:36

指帶有 侮辱 性的施舍。

成語出處: 《禮記·檀弓下》:“予唯不食 嗟來之食 ,以 至于 斯也!”

成語例句: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 嗟來之食 。

繁體寫法: 嗟來之食

注音: ㄐㄧㄝ ㄌㄞˊ ㄓㄧ ㄕㄧˊ

嗟來之食的近義詞: 盜泉之水 殘羹冷炙 猶殘杯冷炙。 魯迅 《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成語語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 偏正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a handout

讀音注意: 嗟,不能讀作“jué”。

寫法注意: 嗟,不能寫作“蹉”或“磋”。

不受嗟來之食的意思
1個回答2024-01-27 10:59
“不受嗟來之食”的意思是不吃別人施舍的食物。
來源于《禮記·檀弓》中的《不食嗟來之食》,全文為: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與,可去,其謝也,可食?!?br/>《禮鏈哪弊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該書是西漢戴圣對秦漢以棚族前的各種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xù),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cè)重和取舍,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注解,后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到唐代被列為“九經(jīng)”之一,全書共有1250個小故事,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經(jīng)緩跡”之中,為仕者必讀之書。
憐者不受,嗟來之食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9-01 17:01
就是再可憐也不吃別人踐踏過的食物
讀了嗟來之食的短文后有什么感受
1個回答2024-02-16 15:05
《嗟來之食》讀后感

《嗟來之食》這篇短文給我們講述了一位饑餓的窮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吃富人黔敖帶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最終餓死街頭的故事。  
通過這個故事我認為:每個人都應(yīng)有自尊,也有維護自己尊嚴的權(quán)利,但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寬容?! ?br/> 每個人都應(yīng)尊嚴,當尊嚴受到挑釁的時候,要勇于維護自己的尊嚴。歷史上有可殺,不可辱的士;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文天祥;還有許許多多 “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的革命者。在葉挺軍長的身上,我們體會到那種為了堅持真理,寧愿“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也不愿乞求“從狗洞里爬出”而獲得自由的精神;在使者晏子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為維護國家的尊嚴,機智應(yīng)對的智者;在十一歲意大利愛國少年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大義凜然的孩童,一個敢于扔掉施舍的孩童……他們都是為了尊嚴,為了那比生命還寶貴的尊嚴。在《嗟來之食》這個故事中,從那位衣衫襤褸,餓得少氣無力的窮人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他為維護自尊而瞪視的目光,而且也感受他鄭重的話語的分量,體現(xiàn)了“人窮志不短”的高貴品格,所以那位窮人開始拒吃嗟來之食是對的?! ?br/> 不會尊重別人,不會寬容別人是短文中那位窮人的缺憾。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黔敖知錯就改,已經(jīng)道歉,并且尊重了你,這時的施舍絕不是嗟來之食,何苦要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個人都應(yīng)當珍惜。我想對那位窮人說:“人既要有尊嚴,又要在有自尊的基礎(chǔ)上,學會寬容——比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應(yīng)該是我們的心胸!”
仁者不受嗟來之食典故?
1個回答2024-03-04 20:44

不吃嗟來之食的故事:春秋時期齊國饑荒,齊國的貴族黔敖在路上施舍糧食;有個饑餓的人用衣袖蒙著臉,拖拉著腳步走了過來;黔敖就左手端著食物,右手端著湯,呼喚那位饑民來吃飯;而饑民卻對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別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現(xiàn)在的地步的;黔敖上前向饑民道歉,但饑民最后因為拒絕施舍而餓死了。

  不吃嗟來之食的出處

  不吃嗟來之食即“不食嗟來之食”,出自《禮記.檀弓》。

不食嗟來之食的原文如下: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2個回答2022-06-13 15:46
廉者不食嗟來之食,食意為吃。
不食嗟來之食的嗟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1-09 11:56

嗟:不客氣的招呼聲,相當于“喂”。比喻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語出處自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下》。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一年,齊國發(fā)生了一次嚴重的饑荒,糧食奇缺,一大批窮人由于缺糧少食,而被活活地餓死。這時,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貴族奴隸主,想發(fā)點“善心”。每天一早,他便在大路旁擺上一些食物,等著餓肚子的窮人經(jīng)過,便可施舍給他們,以顯示他的“仁慈”。
一個餓得不成樣子的人走了過來。他用袖子遮著臉,拖著一雙破鞋子,瞇著眼睛,搖搖晃晃地邁著步子,身體十分虛弱。黔敖看到后,認為顯示自己“仁慈”的時候到了,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湯,老遠地、傲慢地吆喝道: “喂!來吃吧!”

他一心以為那個餓漢會對他感恩不盡,感謝他的好意和慷慨。可出乎意料的是,那個餓漢抬起頭抖了抖衣袖,輕蔑地瞪了他一眼,說道: “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的。你以為一個人為了食物,就會拋棄自己的尊嚴,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嗎?你還是收起你那假仁假義的一套吧!” 黔敖聽了這番話,慚愧至極,跟在后面向他道歉,可他就是不吃,最終餓死了。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出自哪里
1個回答2023-02-07 15:41
《后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
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
1個回答2023-12-11 01:59
《禮記·檀弓下》記載,一年,齊國大荒,黔敖準備了些食物放在路邊等候受災(zāi)的人來吃,有一個饑民瞇著眼睛來了,黔敖就沖他喊道:“嗟,來食!”(嗟是指不客氣的招呼聲,相當于現(xiàn)在的“喂”)那饑民睜大眼睛瞪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嗟來之食才餓到今天這個樣子的”。黔敖當即道歉,但那饑民堅決不吃,終于餓死了,后來就用“嗟來之食”表示帶侮辱性的施舍。

事例: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