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的姓氏兒歌

譚這個姓氏的來原有人知道嗎?是什么時候有的/?
1個回答2024-04-04 08:15

譚姓源出有二:

1.出自臝政,以國名為姓。

周王朝時期有個譚國,是伯益后代的封地。春秋末期,譚國被齊國所滅。國中王族子孫因懷念故國, 便多以舊國名為姓,稱譚氏。

2.少數(shù)民族的改姓。

出自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的譚姓。史書記載:南六姓有譚氏。即今云南、貴州等地,也是譚氏的發(fā)源地之一。

譚姓氏族的由來
2個回答2022-08-28 19:07
據(jù)史書記載,周朝初年周武王姬發(fā)大封諸侯時,將先圣的后代中一部分夏禹的姒姓子孫封于譚(今山東章丘),建立了譚國,為子爵,因此稱譚子。
譚姓氏的歷史名人?
1個回答2024-03-16 16:32

譚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復(fù)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此雹,維新志士。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并稱為“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早年在家鄉(xiāng)湖南倡辦時務(wù)學(xué)堂、廳州南學(xué)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dǎo)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代表作有《仁學(xué)》《獄中題壁》等。1898年參加領(lǐng)導(dǎo)戊戌變法,失森伏帆敗后被殺。

譚,姓氏的來源?
1個回答2024-04-02 21:30

譚姓的來源主要有兩個。

一是以國名為姓氏。周有譚國, 后為齊桓公所滅,譚國國君之子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 而子孫就以國為姓,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

二是出自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巴南大姓有譚氏,盤瓠之后。

譚姓氏的歷史名人?
1個回答2024-03-16 16:53

譚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復(fù)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此雹,維新志士。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并稱為“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早年在家鄉(xiāng)湖南倡辦時務(wù)學(xué)堂、廳州南學(xué)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dǎo)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代表作有《仁學(xué)》《獄中題壁》等。1898年參加領(lǐng)導(dǎo)戊戌變法,失森伏帆敗后被殺。

譚,姓氏的來源?
1個回答2024-03-22 08:20

譚姓來源  來源有三?! 〕鲎枣π铡O鄠鲌驎r中原洪水泛濫,堯派鯀治水,鯀采用堵的方法,結(jié)果失敗了。遞舜即位后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據(jù)說鯀的妻子夢食薏苡,醒來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賜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諸侯時,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譚國(今山東省章丘市西),爵位為子。譚國國勢一直不盛,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于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而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  出自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據(jù)《萬姓統(tǒng)譜》的考證,巴南(今云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古的后代,望出弘農(nóng),是為云南、貴州譚氏?! ≌勈嫌斜苤M改姓譚氏。又據(jù)《萬姓統(tǒng)譜》所載,譚氏有避仇去言旁為覃,今嶺南(泛指五嶺之南,大致相當(dāng)今廣西大部分地區(qū)。

譚姓氏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4-16 05:05
周初大封諸侯時,嬴姓的一支被封于譚國(今山東省章丘市西),爵位為子。譚國國勢一直不盛,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于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攜幾名手下(逃亡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而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由于時代的變換,山東周邊地區(qū)也存在一小部分人,將譚姓命名為本姓)
其家譜有:
山東:鄆城縣有個郭譚村,全村為譚姓,還有其他鄉(xiāng)鎮(zhèn)也有正村譚姓家族。濰坊安丘市有村“譚家秋峪村”,村內(nèi)全部姓“譚”而排除外姓,為譚氏諱真后代。洪武年間,山東大旱,瘟疫四起而遷至此地,有《譚氏家譜》藏于村內(nèi),原本下落不詳,后世有增補本。
江蘇:武進(jìn)毗陵缸巷譚氏宗譜
浙江:蕭山蕭邑譚氏宗譜十二卷、嘉興譚氏宗譜十卷、嘉興譚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湖北:新洲譚氏宗譜四卷 沔陽譚氏宗譜六卷
陜西:陳倉譚家堡譚氏宗譜藏于三卷 宗譜一本
江西:南豐譚氏續(xù)修族譜二十卷首一卷
11
譚姓氏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3-16 04:56

  譚姓氏族的由來  周初大封諸侯時,嬴姓的一支被封于譚國(今山東省章丘市西),爵位為子。譚國國勢一直不盛,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于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攜幾名手下(逃亡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而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由于時代的變換,山東周邊地區(qū)也存在一小部分人,將譚姓命名為本姓)  其家譜有:  山東:鄆城縣有個郭譚村,全村為譚姓,還有其他鄉(xiāng)鎮(zhèn)也有正村譚姓家族。濰坊安丘市有村“譚家秋峪村”,村內(nèi)全部姓“譚”而排除外姓,為譚氏諱真后代。洪武年間,山東大旱,瘟疫四起而遷至此地,有《譚氏家譜》藏于村內(nèi),原本下落不詳,后世有增補本?! 〗K:武進(jìn)毗陵缸巷譚氏宗譜  浙江:蕭山蕭邑譚氏宗譜十二卷、嘉興譚氏宗譜十卷、嘉興譚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湖北:新洲譚氏宗譜四卷沔陽譚氏宗譜六卷  陜西:陳倉譚家堡譚氏宗譜藏于三卷宗譜一本  江西:南豐譚氏續(xù)修族譜二十卷首一卷

譚 姓氏的來源!?
1個回答2024-03-21 00:58
譚姓氏的來源(1)出自姒姓。以國名為氏。據(jù)《姓譜》、《元和姓纂》及《譚氏家譜序》所載,春秋時代有譚國,在今山東省章丘縣西。公元前684年為齊桓公所滅。譚子逃亡至莒國(在今山東省莒縣)子孫以原國名“譚”為氏。(2)談氏有避諱改姓“譚”氏者。譚氏有避仇去言旁改姓覃氏者。
譚姓氏的歷史名人?
1個回答2024-01-03 17:17

譚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復(fù)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并稱為“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早年在家鄉(xiāng)湖南倡辦時務(wù)學(xué)堂、南學(xué)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dǎo)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代表作有《仁學(xué)》《獄中題壁》等。1898年參加領(lǐng)導(dǎo)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