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民歌大全100首老歌男聲

陜西民歌的陜北民歌
1個回答2024-03-01 06:32

詳情請參考陜北民歌詞條。 陜南民歌是陜西南部秦巴山區(qū)的一大傳統(tǒng)民俗,以漢中民歌和安康民歌為代表。這里自古有傳唱民歌、山歌之風俗,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或一人獨唱,或兩人對唱。有通山歌(又稱茅山歌、放牛歌、姐兒歌)、山歌、小調、號子、儀式歌(迎親歌、哭嫁歌、拜壽歌、祝酒歌、拳歌、禮賓歌、勸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盤歌、兒歌等,情趣詼諧,幽默含蓄,曲調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細膩,多有川楚之風。
陜南從地勢上為兩山夾一川的山地結構,它受了漢文化、蜀文化和三國文化的影響,陜南人民憨厚、勤勞而樸實,陜南民歌也因此而顯得旋律優(yōu)美動聽、情感細膩柔和、結構舒展流暢等特點,給人以山清水秀的感覺。在演唱風格上,陜南民歌少用假聲,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給人聽覺上以委婉而細膩 ,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風的感覺;陜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還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顫音相結合的演唱技巧,給歌曲增添了幾分清秀和抒詠情緒。 若干年來,人民群眾每天除了種地干活,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沉重的體力勞動使他們苦不堪言,心里的酸甜苦辣無處訴說,只有吼幾聲號子 ,唱幾首山歌,來抒發(fā)他們各自內心不同的情感,也可以消除勞動給他們帶來的枯燥和疲憊。陜南民歌中的《放羊調》:“正月放羊正月正 /堂前辭別二雙親 /羊兒前面吆起走 /奴家腳小隨后跟 /五月放羊是端陽 /龍船花鼓鬧長江 /有錢人家船上耍 /可憐奴家去放羊 //八月放羊八月八 /白天放羊夜紡花 /白天放羊三百條 /晚上紡花八兩八……”,這首民歌敘寫的是陜南人民為了生活,白天去給地主放羊,晚上回來后還要做工到深夜,唱出了當時窮苦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悲慘命運,傾訴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拉兵歌》:“正月是新春 /媽媽把兒生 /生了兒子是苦命 /長大拉壯丁…… /窮也窮得很 /睡到半夜更 /耳聽外面鬧沉沉 /才是拉壯丁 /開開門兒跑 /保長看見了 /手推機柄彈上槽 /看你鬼兒往哪跑…… /走到地壩邊 /轉臉往回看 /妻子臉色白如面 /心如刀兒穿……”,這首民歌描寫的是解放前,保長、甲長到處拉兵的情形,窮苦的勞動人民敢怒不敢言,只有通過這種民歌形式來直指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殘酷無情,歌曲最后還通過對保長和甲長的辱罵,反映了勞動人民心靈深處對黑暗社會強烈的反抗。
情歌是陜南民歌文化中精華的部分,他展現了當時人們的愛情觀。如《太陽大了一把火》:“太陽大了一把火 /奴家曬得焉妥妥 (方言代替語,意為無精打采) / 我把草帽給你戴 /愣叫太陽來曬我……”,情妹為了讓情哥不被太陽曬,把自己的草帽給他戴,自己曬得受不了,這也反映了陜南女性的體貼柔美的一面,詞義雖很口語化,但反映的內容卻婉轉而纏綿,給人一種溫馨而浪漫的感覺;反映相思之苦的有《昨夜約郎郎沒來》:“我昨晚約郎郎沒來 /一夜燒了九撈柴 / 砂罐煨酒煨成醋 /鍋兒煎油成籮篩 /我這號心思你不來……” ,訴說的有點夸張 ,給情哥精心準備的好吃的 ,結果是酒煨成醋 ,鍋燒成籮篩 ,情哥也沒來 ,相思之苦頗有情調 ;《十送小郎》:“一送小郎悶沉沉 /情哥哥今天要出門 /一要出門年幼小 /二要出門奴擔心 …… / 四送小郎大河邊 /手拉楊柳喊渡船 /撐船的哥哥撐過來 /郎過河去姐給錢 …… / 十送小郎桔子園 /一個桔子十二瓣 /郎六瓣來姐六瓣 /不分桔子不團圓 ” ,表現了送情郎出門 ,送了一程又一程 ,戀戀不舍 ,旋律優(yōu)美婉轉而凄涼;《小媳婦歌》:“正月里來正月正 /可恨爹媽喪良心 /賢惠婆家他不許 /把奴許到苦竹林 /白天打柴柴三捆 /夜晚搖磨到五更 /不等天亮雞開口 /門就在滿坡行 /二月里來是春分 /可恨媒婆瞎眼睛 /今兒夸他子弟好 /又夸他房子一合院 /又在夸他家務大 /明兒又夸他家族數不清 …… ”,這首歌曲反映了封建社會父母包辦婚姻,不惜把親生女兒往火坑里推的社會現象,最后小媳婦不堪忍受而懸梁自盡,小媳婦用了最愚蠢但在當時也別無選擇的方式,對社會發(fā)出了最強烈的反抗。
民俗風情是一個地方人文精神的真實寫照,每當逢年過節(jié)或大型喜慶集會時,陜南人耍起獅子龍燈唱起陜南花鼓調,來慶祝豐收的喜悅和對來年的期盼,如陜南的《花鼓調》:“哎…… /今天的日子真正好 /家家戶戶真熱鬧 /獅子龍燈耍起來 /慶今年收成好……”。這類民歌的最大特點是氣氛活躍而熱烈,唱腔隨意而活潑,歌詞即興性強,無固定的曲調格式,他們在歡快的鑼鼓鞭炮聲中邊歌邊舞,見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風趣而幽默,通常以獨唱 ,對唱或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出現。

陜西民歌的關中民歌
1個回答2024-03-06 18:07

關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嶺以北和渭河以北 。
關中民間音樂形成較早,歷史久、品種多。有船工號子、打夯號子、搬運號子,箱夫子歌,影響最大的是小調。關中小調有廣為流行的“一般小調”,有用絲弦伴奏的“絲弦小調”,有秧歌調、旱船、竹馬、打連廂、對于秧歌等“社火小調”,有祈雨調、勸善調、乞巧歌、猜拳調、念詞等“風俗小調”,有童謠、催眠謠等“兒歌”。
關中民歌的題材內容涉獵廣泛,但以反映各種社會矛盾,愛情生活以及傳說故事的為多。關中民歌的歌詞以五言、七言為主,小調歌詞的分節(jié)形式則多以“數”為序而聯(lián)綴。

求一首陜西民歌
1個回答2024-02-25 11:20
那就是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了,也叫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一首有名的陜北民歌,很多人都唱過。



羊嘞肚子手巾喲三道道藍

咱們見個面面容易

哎呀拉話話兒的難

咱們見個面面容易

哎呀拉話話兒的難



一個在那山上喲一個在那溝

咱們拉不上那話話

哎呀招一招的手

咱們拉不上那話話

哎呀招一招的手



了得見那村村喲,了不見那人

我淚個蛋蛋拋在

哎呀沙蒿蒿的林

我淚個蛋蛋拋在

哎呀沙蒿蒿的林
找陜西民歌
1個回答2024-03-05 14:41
  信 天 游
  信天游--又叫“順天游”、“爬山調”。是陜北地區(qū)普遍流行一和種民歌行式。其基本格式是上下句結構的兩句體,一般是上句起興,下句點意,言簡意駭,短小精煉。歌詞大多是即興編唱,采用比興手法,觸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是其突出的特點。歌詞以七言為主,多用疊字、重字、重詞。如“蘭格英英”、“白格生生”、“紅格彤彤”、“巧格伶伶的手”等等,因此常見一些不規(guī)則的八字、九字及十多個字的唱句夾雜其中。信天游的曲調基本上是單樂段,但其調式色彩與節(jié)奏安排卻十分多樣,可以表現出各種不同情調和意境。大致可分為兩種基本形態(tài),一種節(jié)奏自由,音域寬廣,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用高音腔演唱;一種則節(jié)奏規(guī)整,結構嚴謹,旋律較平穩(wěn),細致柔和,多用平腔演唱。

  風俗歌曲
  陜北民歌的風俗歌曲是反映陜北人民在一定歷史階段風俗習慣和歌曲。這類歌曲數量相對較少。主要有宴唱的“酒曲”,因陜北地區(qū)氣侯干旱,所以老百姓用歌唱的方式求雨,形成了“祈雨歌”,還有祭祀歌、巫歌叫唱等。風俗民歌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語言生動,旋律流暢悠揚,節(jié)奏自由,表達了黃土高原人民的情感與愿望

  小調小曲
  在陜北,不論表現喜、怒、哀,樂哪種情感,都是有歌有曲的。夏天,在綠格英英的山上或崇山峻嶺之巔,隨處都可以聽到順風飄來的悠揚歌聲;小曲和小調成了生活在這里人民的主要表達思想情懷的方式。
  小調流行于陜北榆林地區(qū)各縣,數量很多,題材相當廣泛,大部分調曲比較固定,多為敘事體,如《攬工調》、《走西口》、《三十里鋪》等。其歌詞多為分節(jié),七言為主,采用平腔演唱。另一部分已有絲竹、打擊樂伴奏,向著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發(fā)展,如清澗縣的“道情”、米脂縣的“碗碗腔”、神、府的“二人臺”等。小調大多語言質樸生動,曲調深沉優(yōu)美,情緒刻劃細致準確,篇幅較大。
  小曲主要是流行于榆林城內的一種不化妝、不表演的坐唱歌曲。它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吸收了清、明兩代南方來榆官宦帶來的蘇州絲竹、湘潭小曲等江南曲調,又逐漸的滲入陜北當地山歌民曲,不斷發(fā)展演變而成。歌曲題材主要采自市民階層生活,以風花雪月、男女情愛、閨中思春、忠臣良將為內容。喝詞結構嚴謹,文辭華麗,也講究平仄轍韻,文人創(chuàng)作氣息頗濃。被譽為沙漠綠洲中的一泓清泉。
陜西民歌,民謠,笑話
1個回答2024-03-08 02:19
有個二貨老公是怎樣的感覺
昨天逛商場看到一美女 那美女發(fā)現有人看
立馬嗲嗲的跟她朋友說 我不打粉底都這么白
然后老公接了句 打了痘痘也遮不住
。。。。。
陜西民歌的陜北民歌
1個回答2023-08-13 00:41

173首陜北民歌

陜西的民歌、童謠
1個回答2024-02-04 18:35
猴娃猴,搬石頭,砸住猴娃腳趾頭,猴娃猴娃你別哭,你大給你請媳婦,請下媳婦沒處睡,睡牛槽,沒啥蓋,蓋簸提,沒啥枕,枕棒槌,棒槌滾得咕嚕嚕,侯娃睡得呼嚕嚕
陜州民間故事
1個回答2024-01-20 18:03
金時,陜縣撤縣,并入陜州府。元時,又置陜縣,歸陜州府管轄。明時,陜縣撤縣,并入陜州府。民國初期(1913年),又置陜縣。新中國成立后,1959年11月,經河南省委和洛陽地委批準,陜縣并入三門峽市(地級市);1960年1月,國務院批準撤銷陜縣建置。1961年10月,三門峽市降格為縣級市,經洛陽地委批準,陜縣與三門峽市分開辦公。1962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恢復陜縣建置。2015年2月1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河南省調整三門峽市部分行政區(qū)劃,撤銷陜縣,設立三門峽市陜州區(qū),以原陜縣的行政區(qū)域為陜州區(qū)的行政區(qū)域。根據國務院的批復精神,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三門峽市人民政府也相繼印發(fā)了陜縣撤縣設區(qū)的通知,“陜縣”的稱謂將再次成為歷史。

春秋時期,這里發(fā)生了史上最有名的戰(zhàn)役之一“崤之戰(zhàn)”。晉襄公將白喪服染黑,率部在崤山伏擊遠征歸來的秦軍,大獲全勝。從此,晉國將黑色做為喪服顏色使用,喜事當然忌諱黑色。奇怪的是,當時陜州一帶隸屬晉國,喜慶卻布黑花,而且一直延續(xù)至今!

喜慶不忌黑的現象,表現為結婚這一人生的大紅大喜之事,洞房的桌圍、炕圍以及屋上頂棚,貼滿了黑色剪紙,中堂字畫對聯(lián),也用黑墨書寫。

另外,中華民族最喜慶的春節(jié),這里的門窗卻貼滿了黑色窗花,絲毫不影響春節(jié)的喜慶氛圍。
喜慶不忌黑,這在全國可能僅此一地。
什么原因呢?老百姓說法是:黑色最雄壯,能遮蓋所有顏色,能辟邪消災。專家解釋是:夏代尚黑,此處為夏代衍生地,古老審美習俗延續(xù)至今。

說者鑿鑿,聞者疑義。物稀為貴,事怪為奇,立此存照,眾人賞析
陜北民歌經典
1個回答2024-02-01 16:34
陜北婆姨自編自唱《受苦人難》,唱哭多少攬工人
陜北小媳婦為丈夫唱一首《十勸郎》,句句在理。
陜北放羊婆姨清唱《娘懷兒十個月》
陜北攔羊婆姨唱《打馬茹》,原生態(tài)
陜北攔羊婆姨又唱一首《大離婚》 驚艷!
陜北放羊婆姨唱《女娃尋漢》
放羊婆姨唱《繡荷包》,聽聽原生態(tài)陜北民歌
陜北小伙《想妹妹》紅遍咱大陜北
一首陜北酸曲《胡日鬼》,十八歲以下禁聽
陜北婆姨大路上唱酸曲,陜北味十足
陜北婆姨KTV一曲《害娃娃》,好聽
陜北美女一首《十八相送》,太美了
陜北民歌:《棉被熱炕我等你來》
陜北民歌《牡丹花和放羊娃》
《我的陜北村莊》,陜北人思鄉(xiāng)之歌!
改編版《夢中的蘭花花》,陜西人都聽聽
陜北民歌《一搭搭里 》
陜北蘇文演唱《小桃紅》,太好聽了
美女新版《圪梁梁》,歌美人更美
陜北放羊婆姨唱《女娃尋漢》
陜北美女一首《初一到十五》,小伙子們聽醉了
陜北嗩吶:袁錦榮 演奏傳統(tǒng)曲牌《三合三》等
陜北民歌:《公公燒媳婦》酸溜溜的
陜北民歌《五哥放羊》,唱的好
陜北民歌《交朋友》,被這位美女唱火了
經典陜北民歌《就戀這把土》
陜北俊婆姨酒桌上唱了一首歌,驚艷四座
六歲小孩唱《夢中的蘭花花》 長大又是個陜北民歌王子
11歲陜北女娃娃一曲陜北民歌驚呆評委!
陜北民歌:《陜北人》 劉建東
陜北民歌
1個回答2024-02-01 22:38
《陜北抒懷》是陳耀星、楊春林先生創(chuàng)作的一首著名秦派二胡曲。樂曲抒發(fā)了紅軍老戰(zhàn)士重游故地時對戰(zhàn)斗歲月的回憶和對故地建設的無限感慨。作者運用“娃娃腔”、“秧歌”等陜西地方音調和演奏手法,使作品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給人以特別的親切感。樂曲由引子、中板、快板和中板再現組成,是典型的復三部曲式結構。
希望能幫上你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