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無敵

舟舟敵國成語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1-19 16:29
你打錯了字吧?要么是
舟中敵國,成語,典出《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或者是:
同舟敵國,讀音tóng zhōu dí guó,漢語成語,釋義為指同舟共濟(jì)的人成了敵人。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舟中敵國是何意?出自于哪?
1個回答2024-01-24 13:17
【釋義】“舟中敵國”意思是說,坐在同一條船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變成了仇敵。人們用“舟中敵國”告誡世人,不講德行仁義,就會導(dǎo)致眾叛親離?!爸壑袛硣?,也作“敵國同舟”。
【出處】此典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人吳起善于用兵。起初,他在魯國當(dāng)將軍。后來,魯國國君有些不信任他。吳起聽說魏文侯比較賢明,就投奔了魏國。魏文侯死后,他的兒子魏武侯即位,吳起轉(zhuǎn)而侍奉魏武侯。有一次,魏武侯在黃河泛舟順流南下。走了一段路程以后,魏武侯回頭對吳起說:“美極了,我們的山河是多么雄偉而穩(wěn)固!這是我們魏國的寶貝呀?!眳瞧鸹卮鹫f:“國家的穩(wěn)定在于德行如何,而不在于山川的險峻。舜時代,南方的部落有苗氏,雖然左靠洞庭湖,右有鄱陽湖的險阻,地形易守難攻。可是,由于朝廷不修德政,不行仁義,結(jié)果還是被禹滅亡了。夏末代王夏桀統(tǒng)治的地方,左有黃河、濟(jì)水,右有泰山、華山,南臨伊闕山,北靠長達(dá)四十里、僅有三步寬的羊腸坂道。但由于夏桀為政不仁,雖然擁有險要的地勢,最后也被商湯放逐了。殷紂王的國家,左有孟門山,右有太行山,北有常山(即恒山),南臨黃河。由于殷紂王不修德政,周武王還是將他殺掉了。由此看來,一個國家是否穩(wěn)定、昌盛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形是否險要。如果君王您不修德政,坐在這條船里的人也都會成為您的仇敵的?!蔽何浜盥牶笳f:“你說得完全正確?!庇谑侨蚊鼌瞧馂槲骱犹?,吳起在魏國的聲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舟中敵國—怎么造句?
1個回答2024-01-24 23:58
舟中敵國造句:

面對強(qiáng)大的舟中敵國,諸葛臥龍只能智取,用火攻。
求“同舟敵國”的解釋
1個回答2024-03-09 20:44
tóng zhōu dí guó同舟共濟(jì)的人成了敵人?!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钡涔食鎏?p>《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p>近義詞

舟中敵國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同舟共濟(jì)的人成了敵人。
成語舉例:飲恨親冤已數(shù)年,枕戈思報嘆無緣。同舟敵國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幾千。(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同舟共濟(jì)的人成了敵人
成語結(jié)構(gòu):緊縮式
產(chǎn)生年代:古代

敵國通舟的意思是什么,出處是哪里?
1個回答2024-03-02 21:08

dí guó tōng zhōu

成語釋義 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眾叛親離。

成語出處 清·黃遵憲《由輪舟抵天津作》詩:“敵國通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p>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結(jié)構(gòu) 緊縮式成語

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于人際關(guān)系等

產(chǎn)生年代 近代成語

近義詞 眾叛親離

舟舟敵國成語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3-12-04 00:36
你打錯了字吧?要么是
舟中敵國,成語,典出《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或者是:
同舟敵國,讀音tóng
zhōu

guó,漢語成語,釋義為指同舟共濟(jì)的人成了敵人。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舟中敵國的典故
1個回答2023-12-04 02:51

典源出處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魏)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饘υ唬骸诘虏辉陔U?!艟恍薜?,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浜钤唬骸啤!薄短接[》卷四一八引 《東觀漢記》 曰:“吳漢性忠厚……兵有不利,軍營不完,漢常獨繕檠其弓戟,閱其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戰(zhàn)功具,上常曰:‘吳公差強(qiáng)人意,隱若敵國?!本砣鳌半[若一敵國矣。”

釋義用法

吳起對魏武侯講,國君靠仁德不靠山川險要,如果不修德,連同船的.人都會成為敵國。后以此典指眾叛親離; 也指競爭的對手; 亦形容乘船。

用典形式

【同舟雖敵】 清·黃遵憲:“久客暫歸增別苦,同舟雖敵亦情深。”

【同舟敵國】 清·黃遵憲:“昔日同舟多敵國,而今四??偙揉彙!?/p>

【敵國同舟】 清·黃遵憲:“敵國同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p>

【敵國舟中】 唐·柳宗元:“羌胡 轂下一朝起,敵國舟中非所擬?!?/p>

【隱若一敵國】 宋·陸游:“后生可謂要有人,誰能隱若一敵國?”

《舟中敵國》典故
1個回答2023-12-03 18:37

《舟中敵國》典故1

  舟中敵國

  “舟中敵國”的意思是說,坐在同一條船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變成了仇敵。人們用“舟中敵國”告誡世人,不講德行仁義,就會導(dǎo)致眾叛親離?!爸壑袛硣保沧鳌皵硣邸?。比喻即使是親近的人,也可能叛離。

  此典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人吳起善于用兵。起初,他在魯國當(dāng)將軍。后來,魯國國君有些不信任他。吳起聽說魏文侯比較賢明,就投奔了魏國。魏文侯死后,他的'兒子魏武侯即位,吳起轉(zhuǎn)而侍奉魏武侯。有一次,魏武侯在黃河泛舟順流南下。走了一段路程以后,魏武侯回頭對吳起說:“美極了,我們的山河是多么雄偉而穩(wěn)固!這是我們魏國的寶貝呀?!眳瞧鸹卮鹫f:“國家的穩(wěn)定在于德行如何,而不在于山川的險峻。舜時代,南方的部落有苗氏,雖然左靠洞庭湖,右有鄱陽湖的險阻,地形易守難攻??墒牵捎诔⒉恍薜抡?,不行仁義,結(jié)果還是被禹滅亡了。夏末代王夏桀統(tǒng)治的地方,左有黃河、濟(jì)水,右有泰山、華山,南臨伊闕山,北靠長達(dá)四十里、僅有三步寬的羊腸坂道。但由于夏桀為政不仁,雖然擁有險要的地勢,最后也被商湯放逐了。殷紂王的國家,左有孟門山,右有太行山,北有常山(恒山),南臨黃河。由于殷紂王不修德政,周武王還是將他殺掉了。由此看來,一個國家是否穩(wěn)定、昌盛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形是否險要。如果君王您不修德政,坐在這條船里的人也都會成為您的仇敵的。”魏武侯聽后說:“你說得完全正確?!庇谑侨蚊鼌瞧馂槲骱犹?,吳起在魏國的聲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舟中敵國》典故2

   典源出處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魏)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饘υ唬骸诘虏辉陔U?!艟恍薜拢壑兄吮M為敵國也。’武侯曰:‘善?!薄短接[》卷四一八引 《東觀漢記》 曰:“吳漢性忠厚……兵有不利,軍營不完,漢常獨繕檠其弓戟,閱其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戰(zhàn)功具,上常曰:‘吳公差強(qiáng)人意,隱若敵國。’”卷三三六作“隱若一敵國矣?!?/p>

   釋義用法

  吳起對魏武侯講,國君靠仁德不靠山川險要,如果不修德,連同船的人都會成為敵國。后以此典指眾叛親離; 也指競爭的對手; 亦形容乘船。

   用典形式

  【同舟雖敵】 清·黃遵憲:“久客暫歸增別苦,同舟雖敵亦情深?!?/p>

  【同舟敵國】 清·黃遵憲:“昔日同舟多敵國,而今四海總比鄰?!?/p>

  【敵國同舟】 清·黃遵憲:“敵國同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p>

  【敵國舟中】 唐·柳宗元:“羌胡 轂下一朝起,敵國舟中非所擬?!?/p>

  【隱若一敵國】 宋·陸游:“后生可謂要有人,誰能隱若一敵國?”

舟中敵國這個故事50的簡介?
4個回答2023-12-03 18:53
舟中敵國,成語,典出《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叭艟恍薜拢壑兄吮M為敵國也。”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吳起為魏國守西河。
有一次,魏武侯和吳起坐船順西河而下,看著兩岸壯觀的景色,武侯對吳起說:“好啊!江山如此險固,真是我們魏國的福氣!”
吳起說:“福氣是由于道德高尚,而不是由于江山的險固。從前三苗部落住的地方左邊有洞庭湖,右邊有彭蠡湖,不修德義,被大禹消滅了。夏朝的桀住的地方,左邊有河濟(jì),右邊有泰華,南面有伊闕,北面有羊腸,不修仁政,被湯流放。
商朝的紂住在孟山的左邊,太行山的右邊,常山的北面,黃河的南面,不修德政,被周武王殺了。因此,高尚的道德比險固的江山更重要。如果君王不修德,同船上的人都可能成了敵人。”武侯說:“說得好!”
求明日方舟無cd無敵輔助
1個回答2023-03-23 04:56
刷東西可以你自己用電腦模擬器搞個腳本,但是其他的有可能會被封 如果檢測到
熱門問答